APP下载

以“点”切入 “点”读文章

2019-09-10郑春梅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5期
关键词:鱼钩全文题目

郑春梅

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找到最能激发他们思维的“点”,而这个“点”就是一篇课文中最关键、最敏感的词汇——关键词。每篇课文都有关键词,它们或揭示了文章中心,或概括了文章内容,或揭示了文章的情感。从关键词入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阅读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解读文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理解。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以关键词为“点”切入文章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以“点”切入;品读句子;文本阅读

一、以“点”切入,解讀课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读懂文章的题目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因此,从题目下手引导学生学会找课题的关键词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

如在执教《彩色的非洲》一文时,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课题的“点”——“彩色的”,通过“彩色的”这一“点”学生能很快解读课题,知道本课重点描写的是非洲的色彩,课文将会给我们展示出一个色彩斑斓的非洲。同时,学生也会对题目产生疑问,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非洲有哪些美丽的色彩?这样,学生能从题目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围绕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又如《童年的发现》一文,在两个课时的教学实践中,我的第一环节是提取课题关键词“发现”,围绕“发现”二字,学生提出“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他发现后心里有什么滋味?”的质疑,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初读课文,解疑“发现”,可以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紧接着第二环节让学生追踪“发现”,在学生了解“发现”的内容后,感知“胚胎的发育规律”这一发现过程:梦见会飞——请教原因——痴迷研究——大胆猜想。第三环节是让学生品读“发现”,在品读的过程中也是通过寻找关键词的方法让学生去感悟作者的心情变化。第四环节是证实“发现”。最后是重塑“发现”,让学生回顾全文,对人物特点进行评价,对文本进行再次提升和整合。这样,全文的教学设计都是从课题的“点”切入,来对文章进行解读。

学生带着由题目的关键词引发的问题进行探究,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好的整合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结构与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二、以“点”切入,品读句子

理解句子是理解文章的基础,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他们往往都有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更是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所以,把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弄懂,对读懂课文也是很重要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有很多,其中,抓住关键词,以“点”切入来体会作者蕴含在语句中的态度及含义也是常用的方法。

比如《桥》一文描写洪水的句子中,我们可以找出拟人的关键词“咆哮”、“狞笑”、“狂奔”、“放肆”、“势不可当”等来体会到洪水的凶猛无情,从而感悟老汉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同时,课文的关键句“他像一座山。”是对老汉形象的比喻,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山”,这是一句比喻句,把老汉比喻成“山”,既写出了老汉面对洪水时如山一般沉着冷静,又体现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靠山”的地位。只要这个“点”切入的好,学生就很容易把握老汉的形象。又如《金色的鱼钩》一文最后一句话“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中,有两个看似矛盾的关键词:“红锈”和“金色”,如果能够理解出“红锈”是因为鱼钩的存放时间长而长出了红锈,而“金色”则代表着老班长为革命事业、为战友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贵的品质,学生就能品读出鱼钩上虽然长满了红锈,但是它记录着老班长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那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忠于革命、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敬佩,永垂不朽。

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来品读句子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理解了关键词,就更容易抓住作者的弦外之音。而且,学生在解读关键词时,会对文章进行较为深入的研读,这样,就能够达到以“点”切入,品读句子,进而直达文章心脏部位的效果。当有了这些作为铺垫,学生再去阅读文章时,就能成竹在胸了。

三、以“点”切入,感悟全文

关键词是指在句子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词语,而不是固定的某一类词,关键不关键,需要根据句子意思去判断。曹明海有言:“词语是沉默而孤立的,当它没有进入一定的语言关系中时,它只具备辞典上的抽象意义。而当它处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时,这个词就会被另一些词唤醒,具体的意义开始觉醒。”我们不仅可以从句子中找关键词,也能从全文中提取关键词,通过这个关键词来切入文章,感悟全文。

比如《与象共舞》一文,文中有许多词语都表达了人与象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这些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构思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找这些关键词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找出词语“感染”,学生通过思考“感染”的根源,在思考中想象“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的热烈气氛”。或者找出“陶醉”一词,引导学生充分的阐述“陶醉”的理由,并在讲述中回顾全文,感受象在泰国的特殊地位才能感受象完全放心地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原因。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从全文中提取的关键词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将这些关键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提取文章的关键词“家家户户”、“花朵朝外”、“花的海洋”、“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通过这些关键词,学生可以感受到德国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德国养花的方式与众不同而形成了一道奇丽的景色,升华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奇特的民族”。将这些关键词连词成篇,可以起到浓缩课文主要内容的作用,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从中悟得做人的道理,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价值取向。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抓住关键词这一“点”来切入全文,可以删繁就简,扣住教学的主旨,从而达到统领全文、升华情感、落实语用的教学目的,使语文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轻松。

参考文献:

[1]徐华军. 先放后导 先厚再薄——人教版课标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彩色的非洲》教学片断与评析[J]. 辽宁教育, 2008(Z1):81-81.

[2]刘荣. 以读为主 读中悟情——《金色的鱼钩》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J]. 新课程(上), 2015(7):34-34.

猜你喜欢

鱼钩全文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云朵被风筝钓走
青年再造
发现“西方中医”
反腐
来信
云朵被风筝钓走
云朵被风筝钓走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