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故障诊断与维护分析

2019-09-10肖登峰

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故障

摘 要: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是各医院临床检验、诊断应用广泛的医疗检验设备。目前,该设备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显微镜镜检。我院的血液分析仪已使用多年,使用频率高、处理数据量大,期间也出现一些故障;针对此现象,我院制定了一套设备维护方案,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由科室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严格执行该维护方案。方案实施以后,该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使用率、患者与医院各科室满意度也显著提升,可为其他医学装备维护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故障;预防性维护

引言

血液分析仪是检验科常用设备之一,其性能稳定,测量精确高,设备在检验科使用率高,涉及样品数量多,种类繁杂,开机工作时间长,所以认真做好仪器的保养,能有效节省病人诊断时间,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诊断数据,同时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率,确保设备能有效使用。制定完善可行的预防性维护内容,精心使用,定期检查和保养,才能使仪器处在最佳的运行状态,提高其性能,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故障的发生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本文以我院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预防性维护为例,构建了预防性维护方案,并在我院实施超过半年,然后对预防性维护方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经过实践发现,我们制定的该预防性维护方法的可实行性较高,可以推广使用。

1 维护方案必要性

我院在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2台,品牌分别为希森美康,迈瑞。由于患者数量较多,每日检验的样本量较大,血液分析仪故障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临床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仪器产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1 血液分析仪自身

血液分析仪包含如比如光源灯、透光窗和温育池等的内部元器件。由于设备使用频率高,元器件时有损坏,需进行维护保养。

例如:光源灯超过使用期限,透光窗内部不清洁,温育池水有细菌滋生产生絮状漂浮物等现象没有及时被发现,均会造成光的散射,影响测量结果,久而久之,甚至会造成仪器的损伤。再者,试剂吸量器、样本吸量器内有气泡产生,或者密封圈是否老化,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即会给仪器造成损伤[1]。

1.2 参数设置

使用前要进行一些参数设置。例如:具体测定方法,涉及的反应类型,样本数量、体积。为了使检测结果准确无误,还需对反应时间与温度,使用的主次波長进行选择,波长的线性范围及吸光度的限度值,相关的计算参数的选择等,这些参数的设置不当,均会给仪器造成损伤,加快仪器的故障发生频率[2]。

1.3 其他原因

(1)试剂盒是否过期、产生沉淀等。

(2)水处理机的产水电阻值超过限定值使水质不纯,贮水箱不清洗滋生微生物,造成检测实验不能通过,卡机,故障报警。

(3)样本放置时间过长,溶血、乳糜血、黄疸,样本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及葡萄糖等造成的系统报警。

(4)人为因素:在自动化分析中控制全部质量环节的是人,分析前要考虑患者因素、标本采集运送的全过程;分析中要考虑仪器的性能、工作状态、工作环境、试剂、参数设置、室内质控等;分析后要考虑结果的可靠性,与患者临床症状是否相符,有无干扰因素。经过我们的分析发现,以上问题看似较多,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清洁不到位,或者小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日渐积累,最终导致仪器发生故障。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预防性维护来进行预防的。

2 维护方案

我们针对我院血液分析仪的分布特点,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性维护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日维护、周维护、月维护三个方面。

日维护:每日操作结束后,均应关闭分析仪,在关闭的瞬间,分析仪的检测器和稀释导管将被清洗。

周维护:主要侧重各部件的检查检测,以及整个管路的彻底清洁,在做好基础维护的基础上,对贯流池、废液瓶等进行处理;

月维护:我们称之为大保养,需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为每台血液分析仪进行全面的检查。

(1)定期更换废液容器,确保废液容器能存储废液。

(2)在维护窗口依次执行以下程序:排出废液程序、自动清洗程序、废液室清洗程序、去除气泡程序、清洗贯流分析池程序、反应室排出程序、RBC 隔离室排出程序、清除阻塞程序等程序。

(3)定期清洗抽吸装置托盘:在设备主机电源关闭情况下,打开右侧机盖,将抽吸装置托盘提起并抽出,然后用自来水或乙醇清洗托盘,并检查无残留物后,擦干托盘,再放回抽吸装置托并关闭右侧机盖。

(4)更换穿刺针:穿刺针在设备操作说明书上建议使用 3 万次后更换,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节约成本,同时考虑到部分样本不需要穿刺,一般在没有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穿刺针可以使用5万 ~6万次后更换。定期检查穿刺针,如果发现磨损较严重的、有轻微断裂的及时更换。

(5)定期更换空气泵装置,频率超过3万次后,定期检查空气泵的性能,发现性能下降及时更换空气泵,减少因空气泵而导致的故障。

3 维护效果

该方案自2018年7月正式实施,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该维护性方案切实可行,效果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故障率下降

2018年1-6月份,我们对血液分析仪进行了9次日维护,周维护、月维护基本没有;而在2018年7-12月份共进行日维护次数为39次,周维护次数15次,月维护6次。与去年上半年同期相比,2018 年下半年我院检验科人员上报的血液分析仪故障次数明显减少,由15次减少至5次。血液分析仪的在用率也从 2018年上半年75.5%上升至94.6%。

3.2 费用下降

血液分析仪故障影响科室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直接影响维修费用,间接影响本科室和临床科室的协作以及科室收益。2018年下半年度与去年上半年相比,虽然预防性维护次数增加,但预防性维护每次成本较低,主要为人工成本与购买一些清洗剂所需成本。而故障次数明显减少,节约了大量维修时间,降低了维修费用,同时有效保证了和临床科室的配合。此外,预防性维护实施延长血液分析仪使用寿命,节约医院采购费用。血液分析仪的维修与维护费用情况见下图。通过此图可以分析:半年维修、维护总费用减少了4500元。

3.3 满意度提升

血液分析仪故障延误临床诊断,给医院诊治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患者、检验与临床科室人员也是牢骚满腹。通过预防性维护显著减少设备故障,提升设备在用率。

(1)检验科室人员工作量减轻:以往分析仪故障检验科室必须想办法使用其他仪器替代,造成科室人员加班次数增多;实施预防性维护方案以后,血液分析仪每天都干净整洁,检验结果产生误差的次数也明显减少,检验科人员无需反复确定,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2)患者、临床科室满意度提升:很多故障发生后,导致患者 2~3 天才能得到检验结果,延误治疗,造成患者不满。有些急诊检验患者,如果检验项目不能用其他仪器替代,更会给医院造成很多麻烦。针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预防性维护效果,患者、医院各科室人员满意度都显著提升。

4 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制定了我院血液分析仪的预防性维护方案,该方案可以有效降低仪器故障率,节约了维修费用,提升了患者和相关科室人员满意度;但也要注意维护不可以过于频繁,否则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3]。因此,我们应该严格、合理执行预防性维护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方案,精简流程,使该方案的实施更加便捷。

参考文献

[1]林喜标,吴乙明.浅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维护与保养[J].新技术新产品,2018,(6):15-16.

[2]丛宁宁.我院自动血液分析仪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制定与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 2019,(34):144-145,155

[3]陈方平,袁洪,王安莉,等.互联互通标准化测评对医院信息化的作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11(6):588-592.

作者简介:

肖登峰 男 湖北 1979.12 硕士 主管技师 研究方向:医学临床检验

猜你喜欢

故障
电路故障分析
GE LOGIQ P5 彩超故障维修2例
数控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
GENX-2B发动机C2故障的识别及处理
基于地铁车辆故障信息统计与检修思路探究
基于地铁车辆故障信息统计与检修思路探究
北京现代名图轿车发动机故障灯为何点亮
一种端口故障的解决方案
大数据的中低压配网故障智能诊断
试论10kV电力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