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两面派—幼儿家园差异的归因分析与对策
2019-09-10赵巾乐
赵巾乐
摘 要:《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与家长的访谈中发现,幼儿在行为习惯,性格品质,社会性发展和情绪情感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家园差异。剖析其原因有幼儿自身心理特点,祖孙隔代抚养,家园教育环境差异和家园沟通缺乏。在进行归因分析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教养方式一以贯之;家园共育,双赢共进等。
关键词:幼儿 家园差异 归因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后,家长往往对幼儿在园的表现很好奇,但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和观察中发现,幼儿在园的表现与在家的表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家长和教师都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孩子在家什么都不愿自己动手而在幼儿园却独立能干?为什么孩子在家总是乱发脾气而在幼儿园却乖巧懂事?为什么孩子在家乐于交流而在幼儿园却沉默寡言?……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环境、目标、内容、方式上存在的分歧,导致幼儿夹在两者之间难以定向,这将会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研究意义
当幼儿在家和在园这两种环境的反差过大而又不能改善时,往往会导致幼儿夹在两者之间,难以适应,甚至可能出现行为、情感表现上的差异,对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探究幼儿的家园表现差异,从而指导家园共赢共育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性。了解幼儿家园表现差异的现状特征,分析幼儿家园表现差异的导致原因,深入反省幼儿园和家庭在教育幼儿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所在,尝试寻求对策,进一步关注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在幼儿性格形成中的作用,从而为幼儿教师和家长教育的一致性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协调的发展。
二、家园差异表现及归因分析
(一)幼儿自身心理特征
每一个类型的幼儿在各个方面都不相同,加上容貌和性别等差异,幼儿在面对差异的父母和教师时,就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幼儿在面对着两种不同的环境及教育方式时,他们通常是敏感機智的,会在慢慢探索中发现规律:怎样做会让父母高兴,怎样做会得到老师的奖励。他们逐渐学会如何应对不同的情况以获得最大的好处,所以家园要求不一致时,幼儿家园表现也就不一致。在没有完善的判断力下,幼儿会根据自己得到的反应去判断是否继续,当不能很好的应对两个不同的环境时,就会隐藏真正的自己,从而适应不同的环境,从而导致了幼儿家园表现差异
(二)祖孙隔代抚养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负担的不断增加,大部分的父母都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抚养子女,会将子女交由(外)祖父母抚养。隔代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形式,尤其是城市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和农村外出务工家庭的留守幼儿。
在现代家庭中,以独生子女居多,幼儿往往在家中备受呵护和关注,尤其是在生活自理方面,老一辈常常会包办代替,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和要求也会一应俱全。但是在进入幼儿园后,教师的注意力不会集中在某一个幼儿,也不会偏袒任何一个幼儿。而且在幼儿园中,有同伴就会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幼儿就会在幼儿园表现出色以此来争取教师的表扬。家园的地位变了,幼儿的从核心变成了普通,自然就造成了家园表现的差异。
(三)家园环境差异:教育方式,教育观念不同
马连柯曾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当每个幼儿降生于这个世界,家庭是他们最开始的生活环境,在这里他们是安全的,放松的。在宠爱自己的人面前,他们往往会任性放纵,无所顾忌。而从家进入到第一个集体环境幼儿园时,陌生会让幼儿无所适从,许多幼儿一开始会变得沉默小心,以探索这个全新的世界。加之幼儿园的秩序与规范,很大程度地约束着幼儿。幼儿往往会遵守规则,服从引导,自己动手,学会独立。
在家中,大多数家长会由于工作时间等问题,对幼儿按规矩做事采取放任式的教导方式。有时要求孩子这样做,有时又要求幼儿那样做,朝令夕改,教养目标和方式不明确统一,这是造成幼儿表现不定的最重要原因。而在幼儿园,教师的规则和指令明确,让幼儿清楚知道老师的要求,并按要求去达成。家长教育的随意性与幼儿园教师一以贯之的教育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幼儿家园表现的差异。
(四)家园沟通缺乏
在进入幼儿园后,家长往往会产生以下误区:孩子怕老师不怕家长,教育都交给老师了;幼儿园太束缚,在家就要好好放松;幼儿园集体教育的导向与现实有强烈的反差;教师顾及不到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很多事还是要按自己的想法做。这些种种的误解,都是家园沟通缺乏的表现。幼儿接受这不一致的教育,自然也就难以形成一致的表现。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不够不完善,使得双方不能够很好的及时了解幼儿的表现,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幼儿家园表现存在差异。
三、幼儿园差异应对策略
(一)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把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更强调了在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幼儿踏进幼儿园的那一刻,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创设和谐的师生和同伴环境,让幼儿放下心中的害怕与戒备,对教师与幼儿园充分信任。这样幼儿才能自然表现出自我真实的一面,积极投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在家庭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下,家园成员相亲相爱,沟通融洽,生活在其中的幼儿舒适自在,乐于与父母交流,活泼外向。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也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
(二)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教养方式一以贯之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 “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动手,家长在家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尽情体验,不要把家里的事情包办了,做一回“懒家长”,让孩子自己主动在做中学,在学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经验。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把时间还给孩子,把世界还给孩子,让孩子慢慢去尝试、获得。
(三)家园共育,双赢共进
1.家园多途径交流合作
教师在日常中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时间,或者电话和家访等方式,积极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的表现,做的好的地方和有所欠缺的地方。家长也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与教师进行沟通,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表现;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咨询困惑与疑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亲子活动。
2.树立家园合作新观念
家园共育的目的在于协调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用幼儿园教育去纠正,以家庭教育去配合。两者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要趋于一致,在一致性的前提下又各自发挥不同的长处。
幼儿园主动了解幼儿家庭情况与在家表现,主动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养,指导家长有序正确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师及时传递幼儿相关信息,用发展的眼光全面评价幼儿,向家长提出可行性教育建议。
3.有序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积极利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其了解家庭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方式,开展家园互动活动,以知识讲座,头脑风暴等形式,针对幼儿在园问题进行讨论和答疑解惑,确保家园教育一致性。
解决“家园两面派”的关键就在于家园共育,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的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庭与幼儿园都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缺一不可。唯有家园互相携手合作,才能共同担负起孩子的明天,实现双赢共进。
参考文献
【1】 张梅.A幼儿交往行为家园差异的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2】 侯俊芳. 关于中班幼儿家园表现差异的研究[C]. 《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3,2014.
【3】 徐杨.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家园差异的归因分析与教育对策.[J]读与写杂志,2016,(13):264.
【4】 林细珠.家园共育 双赢共进——农村幼儿行为习惯的有效培养[J].才智,2015,(24):237.
【5】 王文燕.如何应对“家园两面派”的孩子[J]. 教子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