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
2019-09-10秦文
秦文
摘要:随着对幼教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国幼儿教育状况发生了可喜变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观念落后问题、理论体系问题、幼教师资问题等。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实施对策
正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幼儿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但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于萌芽状态,极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会对幼儿各项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乃至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从问题、对策等着手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作以初步探索。
一、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教师对幼儿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视,但却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心理健康是指在充分发挥个体心理潜能以及个体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具体地讲,就是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幼儿心理健康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幼儿教育研究中对此涉及很少,因此,幼儿心理健康的维护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如果在幼儿园里,一谈到幼儿的心理健康维护,教师和医生立刻角色换位,个别认为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只能是医生的事,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维护的认识就会很模糊。如果幼儿有心理问题,就看成是幼儿发展中的自然现象,不予以理会。这样,就使得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许多调查表明,幼儿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有:情绪不稳定、行为控制力差、意志力薄弱、怕苦怕累、以自我为中心、孤僻等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幼儿心理健康的维护势在必行。综观现有的研究文献,我国目前对幼儿心理健康维护的有关教育和研究都只停留在医学模式上。尽管在理论上非常强调幼儿心理健康的维护,但由
于诸多原因,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幼儿的身体方面,参与者多为医生。因此,有必要谈谈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維护。但是,幼儿心理健康的涵义是什么呢?幼儿教师如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呢?维护的原则、途径、方法又是什么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幼儿教师才能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正确的维护。
二、对策
(一)观念上
必须树立以培养“完整儿童”为目标的教育观念培养“完整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所谓以“完整儿童”为目标,是指幼儿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完整培养,达成幼儿体、德、智、劳、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着重才艺的学习,还要发展生存的能力,乐于与人交往,行为统一和协调,性格特征良好,形成一个能调整内在需要和外在压力保持平衡状态的健康心理。
(二)环境上
根据生态学的观点,应该把幼儿的心理发展置之于多种系统的有机整合的结构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环境,主要是指以人际文化为主的人文环境。从本芬博尼的儿童发展的生态学模式中得到启发,我们可以将幼儿的心理发展环境中的人文环境分为三大系统,即直接环境(家庭和托幼机构)、间接环境(父母的工作与交友及社区环境)和宏观环境(时代、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由于人文环境以“人”为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期待性与现实性、相互性与应答性,因此,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幼儿教师和父母)与幼儿的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首先自身得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其次,幼儿教师和父母要把握好对幼儿的期待尺度。合理的期待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不合理的期待(过高或片面的要求)则会导致幼儿心理畸形发展。而且,幼儿教师和父母对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应及时地采取丰富多样的应答措施,以预防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另外,间接环境虽然与幼儿不直接发生关系,但是它对幼儿的心理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工作上
美国学者Witty指出:个别教师的病态人格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绪不稳定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学生人数也较多。因此,提高幼教工作者的素质,促使他们在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幼儿的教育方法、技巧,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卫生方面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等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幼教工作中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艰巨工作。另外,还应对幼儿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这不仅有利于幼儿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且还使他们能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更好地促使幼儿心理健康地成长。
(四)方法上
当前,幼儿园的师资培养工作主要由各级中等师范院校承担,幼儿园教师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也主要由他们自己独立摸索着解决,而缺乏更加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各级高校(主要是高等师范学校)虽然也开设了一些涉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但这些专业大多是对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其应用心理学部分也主要是针对青少年以上的对象而展开研究,而且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也主要到中等以上的学校就业。因此,要改变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就必须加强幼儿园与高校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周念丽,张春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9
[2]王松花.现代幼儿素质教育新观念〔J〕.学前教育研 究,199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