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小学语文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2019-09-10郭思寒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郭思寒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更多人开始将目光放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上。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活中的沟通、表达与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阅读作为语文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独立安排教学任务,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独立阅读的习惯,激发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阐释。

关键词:小学语文;独立阅读课文;教学方法解析

引言:当前新课标教育改革的目标已明确指出,在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阅读故事、寓言、诗歌或其他短文,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开拓视野,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独立阅读课文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更能让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形式,更好的体会不同的情感表达,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对自己自我意识的发掘来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学习体系,从而实现新课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独立阅读教学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

(一)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文阅读引导工作

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阅读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就需要教师转变在课堂中的角色,从以往拉着学生走,转变为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可。独立阅读的授课安排通常为一节课一篇文章,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既细致又简介利索,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课文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

独立阅读的课文教學内容要与本单元课文内容有关联,教师也要在课前充分准备,进行教学计划的设置。可以通过对本组或本单元相关课文的关键词等进行提炼,在教学课文的选择上更具针对性。在结束课文教学后,教师也要让学生们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寻找学生更感兴趣的知识点作为选择课文的依据。

(三)教学当中要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更需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最终目的。因此要求教师充分把握教学的侧重点,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在语文神秘的世界里探索知识,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一)趣味课堂 提升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因为年纪过小,自主管理能力还未完全成形,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板凳是他们在课堂中的常态。传统的教学课堂枯燥乏味,这也是导致小学生在课堂中活跃程度不高的直接原因。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当在课堂中融入趣味元素,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组教学内容中主要包括两个课文《半截蜡烛》和《打电话》,教学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艺术的培养。教师在进行独立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两篇课文的题材充分研究,把握住剧本及相声的形式,来在课堂中开展角色扮演,相声小品大比拼等环节,剧本锻炼了学生对故事情节发展脉络的把握,相声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幽默性与综合能力。通过此类趣味教学环节的设置,可以提升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同时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问题导学法 激发学生阅读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为强烈,对一切事物都想一探究竟。同时,学生的好奇心也是学习的动力。在语文阅读板块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通过关于课文核心内容及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及自主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观念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恐龙的灭绝》一课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提问:谈谈大家对恐龙都有哪些认识呢?读完课文,哪位同学能说说课文中一共列举了多少种恐龙的灭绝说法?在哪里找到的?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进行课文的阅读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们展示恐龙模型,来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字词:庞大,躲避,孵化,哺乳动物等的理解。

(三)结合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即让学生实现知识在生活当中的运用,独立阅读课文也仅仅是教学目的的一种体现方式,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积累知识,提升对知识的吸收消化速度和知识语言的积累才是重中之重。通过独立阅读课文,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有了提升,对于生活中的点滴更加热爱。教师更应当鼓励学生多阅读,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知识,都能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及习惯的培养。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金色的草地》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中关于景色部分的描写,“我们住在乡下,窗前就是一片草地,许许多多的蒲公英正在开放,这片草地就变成金黄色的了”和“傍晚时草地又变绿了,我便来到一片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原来它的花瓣都合拢了,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色的,攥起拳头,黄色就包住了。清晨,太阳升起,蒲公英张开了手掌,因此,草地变成了金色的。”课文大篇幅的对蒲公英进行了细节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观察蒲公英张开合上手掌的状态,结合课文与生活实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结束语:综上所述,独立阅读课文作为语文学科辅助教学的方法之一,对教学进度的推进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其教学的侧重点即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与深度挖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独立阅读课文是课堂知识的另一种补充方式,更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独立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书本教材中不同难易程度的课文,教学的出发点都应当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语文,在语文的世界里感受学习知识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慧.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J].文学教育(上),2018, 03:83.

[2]徐长征.让阅读情境回归真实——提升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5,18:29-31.

[3]闵柳钢.新课程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培养刍议[J].成才之路,2008,25:22-23.

[4]谢巧兰.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4,06:180.

[5]李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42-44.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