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域下初中美术教学中园林的审美角度

2019-09-10张先俊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审美园林美育

张先俊

摘要:美学教育是以塑造完整人为目标的实践活动,它适应新时期教育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新时代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艺术在人类的居住环境中也以各种方式呈现其中,怎样去欣赏,从哪些方面去审美,成为当下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部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通过对园林美(以下主指私家园林)的欣赏,让学生获得一定美学知识和审美意识。

关键词:美育;园林;审美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审美教育在园林的欣赏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通过园林美,美在自然,美在建筑,美在文化的感悟中,加强对美的鉴别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其审美素养对于初中学生欣赏园林之美来说至关重要。

一、美育的意义

柏拉图认为:“美不是美的具体事物。美是理念,是美的具体事物美的原因。”审美已经成为我们当代初中生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徐悲鸿的儿子徐庆平曾深切感受到: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而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审美,那他注定是一个失败的人。

第一,审美是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体现。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新时期美育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第二,审美感悟是文化浸润的基础活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感受、认知、理解、领悟等层面的审美感知不断深化。当审美意象与审美价值彼此交融后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心灵,产生一种全新的情感体验,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种子深埋在初中学生的内心,能够成为孩子们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育是文化自信,是文化繁荣的基础性工程。现在有的初中学生看不懂名画,欣赏不来古代建筑艺术等等,缺乏审美想象力,这些都需要通过美育来帮助他们逐步提升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园林的审美角度

在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的今天,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园林艺术的美学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文化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融合的理念。

(一)园林的自然之美

首先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而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地对其加以改造,调整,加工,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

“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在园林的筑山理水以及植物配置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筑山:是历来园林建造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也就是推筑假山。理水:也是景觀构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既有静止的美,也有动态的美。在园林中,不管是人工开凿水体还是对原有水体的改变,都无比要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有句诗“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虽然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这也表达了以人造小范围的景观表现。园林内植物配置姹紫嫣红,但都是以树木为主调。因为翳然林木最能让人联想到大自然丰富繁茂的生态。栽植树木往往三株五株,古干老树而予人葱郁之感。也就是运用少量的树木来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通过高度精炼和艺术抽象来规划树木的栽植。而且,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香,色而拟人化。被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中显示其象征寓意。最为常见的便是“岁寒三友”以及荷花 梅花 等等。

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是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来传达给人们以自然生态的信息。它不受地段的限制,能于小中见大,也可以大中见小。

(二)园林的建筑之美

中国古代建筑通常有亭、台、阁、楼、轩、榭、坊、廊、斋、厅、馆、室、堂等,在古代不同的园林中选择建造哪些类型的建筑,首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力求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江南私家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例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

(三)园林的人文之美

人与自然、人文历史都让每一处中国古典园林除了自然美、建筑美外,还拥有独特的人文美。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植物学外,还需注重宗教学、美学、文学等等人文学科,彼此之间的关系更是相辅相成。简而言之,除了我们所能看见的外,还包含着人文美。对私家园林,园主们既不愿放弃世俗的荣华富贵,又希望超脱低级趣味。这就形成了园林里的第二种美——高雅与世俗两者对立又共生,即精神追求用世俗的方式展现,这样的人文美并不过时。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背井离乡、物欲横流、尔虞我诈,急需心灵家园,而古典园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恰好能够给予现代人心灵的慰藉。

现代生活中,美时时呈现在我们眼前,教育培养学生对园林的审美是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必然,引导学生了解园林的美,在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的审美情趣之时,丰富学生的视线,为未来人类居住环境的美学价值提供参考借鉴,更好地用自己的行动创造美,建设好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文美棕榈教育,2002(2).

[2]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总结.

猜你喜欢

审美园林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园林》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中国园林“缀玉集”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美育教师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