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类招生背景下关于专业分流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9-09-10王丽梅张兴宏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5期
关键词:分流志愿班级

王丽梅 张兴宏

本科生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学科门类相同或者相近的专业合并招生,学生在高考录取时不区分专业方向,进入高校后再选择专业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宽口径招生录取方式希望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空间,而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采取【本科大类招生培养模式调查与分析】。但是在学生进校后进行专业分流时,不同高校采取了不同的专业分流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专业分流,“盲娶哑嫁”。某些高校在招生时采用大类招生方式,但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大类招生人数的方式吸引优质生源【祃海霞,周增慧,大类招生条件下本科专业分层培养教育体系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11】。学生进校后的专业分流工作未能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意愿,而是基于新生生源地、性别和高考成绩等简单指标直接进行专业方向分流。学生在入学后没有专业选择的机会,直接确定专业方向,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这种专业分流的方式,仍然是一种“盲娶盲嫁”的状态,学生需要在专业确认后慢慢寻找专业认同感,属于“先结婚后恋爱”。这种随机分配的方式可以保证各专业方向学生素质保持均衡,各个专业的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郑超美,本科教育按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探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有利于学校专业的平衡。但是必然导致部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强,部分学生不能进入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真正的热爱者,因而这种“一刀切”的分流方式不利于培养顶尖的专业人才。

从管理角度看,这种专业分流方式简单、容易操作。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均在同一专业,同一班级,有利于凝聚班级力量,管理上也可以做到一步到位。

二、专业分流,成绩优先。新生入校后先学习通识课程,各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基本一致,部分高校会依据学生的在校成绩(一般是第一学年春夏学期或第一学年秋冬学期)进行专业分流,分流方式讲究“门当户对”:即成绩好的学生可选择进入热门专业和学生心仪的专业,而成绩差的学生“被迫”进入冷门专业或不喜欢的专业。学生为了进入心仪的专业会努力学习,专业教师为了吸收优秀生源,寻求专业生存或扩展的机会,也会在本科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方面下功夫。这样的专业分流方式表面上看有利于促进学风建设,促进学科良性竞争。但是 “成绩优先”的分流方式会使高校再现应试风气,部分学生选择专业也并非基于对专业和自我的客观认识,而是追热门、随大流,成绩好的就去竞争热门的专业。这种分流方式只能满足部分同学的专业需要,未能尊重成绩稍差的学生。导致没有分到心仪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低、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出现消极抵触情绪。从学科发展角度来讲,这种分流方式会导致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冷热不均,两极分化,呈现明显地“马太效应”:优势专业可以通过专业分流进一步巩固,冷门专业会因为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习动力不足,也不利于学科发展。

同时,这种分流工作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学生分流后会出现“同班不同宿舍”、“同宿舍不同班”等问题。常见的情况是同班同学陌生甚至不认识、凝聚力不足,专业氛围不足,班级建设障碍大;同时辅导员、班主任走访寝室不便,宿舍安全责任不清等问题。专业分流后学生物理空间不同步,造成现实上的学习生活管理和思想教育难协调【潘妤妤,我国高校大类招生方式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已成为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疑难杂症”。

在专业分流上,“盲婚哑嫁”是教育管理者的“懒政”行为;以成绩优先,进行“门当户对”的专业匹配,也只能满足部分同学的专业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需要探索新的符合教育初心、教育规律的专业分流和管理方式。浙江大学基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理念,在专业分流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专业分流,志愿优先。

为此,浙江大学在政策设计、程序指导、服务等方面探索了专业分流和管理的有效方式。学校开发了专业志愿填报系统,基于“志愿优先,兴趣优先”的原则,制定了专业分流细则,新生不仅能够在大类之间选择专业志愿,而且能够跨大类选择专业方向分流政策体现了。其次,以学生为中心,专业院系和学校层面精心组织了多场活动,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选择专业。重要的活动如,专业院系带新生线上、线下带“逛”专业,通过专业宣传视频、专业简介、专业宣讲会和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和了解专业。浙江大学于2018年首次举办了“专业节”活动,所有专业院系集中“摆摊”宣传、现场解答新生疑问,学生无需奔波于不同校区、学院,只要在“专业街”就能和不同专业进行近距离接触,向教授、教学管理老师咨询专业问题。通过这些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维度了解各专业的性质、发展和前景,发掘专业兴趣,自由选择专业。如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99%以上的同学都以第一志愿进入;对于第一志愿不足的专业。但是因专业人数限制,部分“热门”专业需要进行面试考核筛选学生,为专业学科留住真正感兴趣的同学,部分未能第一志愿未能入选的同学,基本都能进入第二志愿专业。这种志愿优先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专业兴趣;专业院系能够选拔适合的学生,真正实现了“自由恋爱”。

但此次改革对教学管理者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专业,各个专业院系从新生刚刚入校就通过多渠道进行专业宣传:专业讲座、开放实验室、线上、线下专业讲解等工作;同时需要确保专业志愿录取准确无误,解决学生学籍更改等问题。分流工作结束后,管理工作还要继续。部分没有进入第一志愿专业的学生,需要辅导员、教学管理者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和勤奋学习。同时新班级的建设需要打破原有的班级进行重组,需要学校宿管办、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组织等各方面共同协作,比如设置固定教室,增加班级集体活动,学校课程安排上再优化等方式尽量让同一专业、班级同学集体活动。

高校专业分流旨在因材施教创造条件,首先应当依据学生的志愿,促进学生的个性發展【李志仁,本科教育按学科大类招生培养的思考,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高校应该坚持“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学生是分流工作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专业分流工作上做好引导、服务职能,这需要学生、教师、管理者等多方协调配合,唯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教学管理改革的初衷【谭颖芳,选择与引导: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专业分流研究】。

猜你喜欢

分流志愿班级
The Price of Beauty
班级“无课日”
说泾渭
长江河口南北槽分流口工程及瑞丰沙地形变化对分流比的影响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浅析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