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模式的探索
2019-09-10彭聪冯昆陈昊义
彭聪 冯昆 陈昊义
如果说中华民族精神史是一部伟大的史诗,那么红色革命精神就是其中最重要最辉煌的明星。红色革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全中国人民永远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红色基因。它是永远中华血脉中的精神财富,无论何时,都需要研究传承红色革命精神,让其美学价值得以发扬光大。邓小平同志曾说:“革命精神是十分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他还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在不断斗争磨砺出的精神概括为:“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一、提高红色基因认知,强化传承的重要性
认知决定深度,搞清楚认知和含义才能够做到方向和落实。陕甘边根据地作为中国西北第一块规模较大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是西北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也是西北红军的摇篮,还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照金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是国北方第一块山区革命根据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领导陕甘边地区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具体运用于当地的革命实践之中,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同时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陕甘边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荣典范,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地区性的一种“照金精神”——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创新勇气;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在“照金精神”的影响下,让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革命人才。“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是习近平主席关于传承和弘扬“照金精神”的重要论述。回顾历史,中华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永远都是星火相承,燎原盛世。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红军八万里长征,井冈山胜利会师,飞夺泸定桥的舍生忘死,气势恢宏的百团大战,横扫千军的三大战役,舍生忘死的抗美援朝,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的不屈顽强……他们的红色基因火焰时刻都在燃烧,时刻都在照耀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红色基因起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为它的生存、发展起到了指导思想,构筑了红色基因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被引到中国后,成为了中华人民团结和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构成了红色基因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基石。
二、了解国防知识,强化国防教育
国防知识的内容包含了国家内政到国际外交,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从基础科学到社会科学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卫祖国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国家国防就是中国人民的国防。中国国防始终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服从党和国家的总政策,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本目标,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现属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永远不对外侵略和扩张,不搞霸权主义,但是对于外来的侵略、反抗以及其他严重侵犯国家利益的行为,必将给予坚决的反击。中国永远不会占领任何国家的一寸土地,也不允许任何国家侵占中国的一寸土地。中国的人民群众是国防事业的力量源泉,坚决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国防,永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同时保持国防事务的自主权,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团结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而奋斗。加强国防教育,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国无防而不立,民无兵而不安,天下随和,忘战必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二条明确指出“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是国防的根本目的。国家国防是国家的根本利益,目的只为创造和维护国际环境的安定和平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最基本的要求和最根本的利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到:“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爱国主义即为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是个人所应该具有的公民道德之一,是历史地形成的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和感情。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但要加强国防知识与教育,还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做到真正把国防信念牢固的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跟随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勤奋学习,帮助国家创新发展。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开展多样化国防教育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党的十九大对于当代青年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群众的重托,以及历史的重任。“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长久艰辛的任务,越接近大任,越是需要付出更加艰巨、更加艰苦的努力。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自信自强的一代,他们可信、可担、可为。他们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一代,他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顽强拼搏,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让他们能够增强爱国信念、强化社会责任感和时代危机感。«国防教育法»中特别强调“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国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引领学习红色文化、渲染校园红色精神氛围和增强学校与当代军人的交流走访等方式。一是要做好校园内部党员示范工作;党员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领袖,在校园内部党员要做好示范工作,要做到對党绝对忠诚,必须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不断强化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在内心深处把党置于一种无比崇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把自己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感染和号召学校的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和增强国防意识。二是要提高大学生征兵入伍;大学生征兵入伍,不但提高了人民军的文化素养,还丰富了大学生的人生经历,对于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优良根本上的改观。中国军人当穿上一身橄榄绿,涂上一脸迷彩,扛上一把枪时,保家卫国将会与生命紧密相连,当脱下戎装,回归人民潮流时,国家建设将会于人生密不可分。军人来源于人民,也服务于任命,他们时时刻刻都为着国家和人民而拼搏着。
红色基因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国防意识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和富强进步的未来希望。虽然革命的光辉岁月早已远逝,但是不管时光如何流逝,红色基因永远流淌在中华血脉之中,国防意识一直都生存于新青年的心中,他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光发亮。
第一作者:彭聪(2000.9.15-),男,汉族,籍贯: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机电工程学院,职称: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主要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模式的探索。
第二作者:冯昆(1998.3.26-),籍贯: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机电工程学院,本科在读。
第三作者:陈昊义(2001.1.7-),籍贯: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机电工程学院,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