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轻拂面 多点关注多点爱
2019-09-10韦丹
韦丹
对每一个从事在技校一线班级管理的班主任来说,如何育人,永远是一个值得探讨和钻研的课题。“全员育人导师制”是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并在思想、学业、心理、生活和成长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的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我看来,全员育人导师制更重视班主任“导”的作用,赋予了班主任新的内涵:作为学生的班主任,必须履行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班主任在学养、视野、道德品位、人格魅力方面,应高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是师德高尚的班主任,同时也是专业成长和发展着的教师。
我是柳州市技工学校18大专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德育课教师。在实施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后,我感触颇多,收获颇多,她使我和学生们能更自然、更和谐地进行交流,让我能更走近他们、更了解他们,真正地拉近了我和他们心灵的距离,真正地让我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发展。
下面我将用一个真实的并成功实施的案例来谈谈我在导师制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有效做法:
罗志刚是我们班的一个男生,技校学生本来成绩就不好,学习兴趣也有待提高,但是他又是属于成绩尤其差的那类,在课堂上非常容易走神,是典型的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除此之外,他还比较自闭、敏感,除了和班上的一两个同学有交流之外,平时都不太爱理人,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罗志刚还有暴力倾向,这一两个学期开始对同学发生攻击性行为。有一次课间,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呆,有一个男同学走过,不经意瞟了他一眼被他看到了,他就好像被触动到了哪敏感的神经一样,突然间暴怒起来,立刻用自己的书包使劲地砸向别人,这一刻,他的眼神是充满着愤怒的。针对罗志刚这样的情况,我付出了非常多的耐心和努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帮助他。
一、在思想引导上多交流多赞美,每周“三谈”不可少
罗志刚同学性格孤僻自闭,大多数同学很难走进他的世界,但我发现,对于班主任的靠近,他还是不排斥的。所以我每周都会找机会找时间单独与他谈心,这种谈心并不是一种传统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更像是一种姐姐对弟弟的、朋友与朋友之间的聊天,我们会聊他平时的爱好、在家里喜欢做的事情、最近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父母相处的关系等话题。这样的谈心每周不少于三次。我坚持这样做的原因,不仅是为了及时掌握他的思想动态,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找、发现他的优点并及时、真诚地赞美!比如我发现虽然他学习成绩不好,但动手能力不错,家里很多家务都是他做的;虽然他性格孤僻,但是对小动物还是极富爱心的,家里养了两只从外面救回来的流浪猫。我敏锐地捕捉到他身上的这些闪光点,然后毫不吝惜地去赞美他、鼓励他,让他慢慢地自信、乐观和开朗起来。同时,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走近了他。
二、在学习方式上大胆使用“代币式奖励法”
因为罗志刚在班里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也较弱,再加上他性格自闭,所以很多传统的学习方法并不适用于他,对于他这样典型的缺乏学习动力型的学生而言,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代币式奖励法”就是我为罗志刚大胆选择的新的学习方法。所谓“代币奖励法”就是把奖励结果用虚拟货币量化,完成规定的事项就奖励规定数量的代币,而学生可以用自己获得的代币来换取自己的愿望。我给他在学习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比如最近一个礼拜的德育课,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3次;最近一个月的作业,都要按时完成;期末考试时,全部科目都要及格等等,在他完成每一项后,就会获得相应的虚拟货币,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就可以换取相应的他喜欢的小礼物。这个方法,对他的行为产生了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他主动地去完成和我之间的约定。新学习方法的大胆使用后,使得罗志刚在一个學期内从班里的倒数最后一名变成了现在的中等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在心理疏导上要走心也要科学,重视“心理团辅”的实效性
作为罗志刚的班主任,我也很害怕他会发展成为暴力型人格,一旦形成,后果一定是严重的,这也将会影响到他一生的心理健康。在与他的多次谈心中,我了解到他之所以有暴力倾向,跟他平时在家家长疏于管教,任由他接触暴力的电影和暴力的动漫是分不开的。他沉迷在暴力血腥的世界中,也幻想着自己可以通过暴力的行为来解决问题,掌控世界。像他这样情况的学生,也并不是个例,我联合了其他几个我们班的任课教师,成立了一个“心理团辅小组”,把这些有暴力倾向、心理问题的学生都集合进来,每周进行两节课的团队辅导。在心理治疗中,我尽可能地让他们去多接触美好的事物,去淡化那些头脑中暴力的画面。通过游戏治疗法,做一些有趣的团队小游戏;音乐治疗法,听一些轻快优美的世界名曲;画画治疗法,画一些色彩鲜艳主题积极的图画来慢慢地把他内心的暴力意识清除掉。通过这些科学的心理疏导法的运用,罗志刚的兴趣已经成功地从暴力的电影动漫上转移到了正面阳光的音乐和书籍上了,对同学的攻击性行为也越来越少了。
四、在生活指导上要联合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孩子,很大程度上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他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好坏与否,其实都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所以在对罗志刚的生活指导和成长引导上,必须要联合他的家长,共同帮他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我每周都会至少电话联络他的家长一次,每个月都会请他的家长来学校交流,通过加他父母微信、QQ的这种社交媒体的联系次数就更加数不胜数。在与他家长的联系中,我发现虽然罗志刚是走读生,但是他的父母基本对他属于放羊式管理,平时关心不多、交流也不多,更多的时候他父母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玩手机和打麻将的娱乐消遣上。我不厌其烦地坚持与他的父母保持着联系,经常要求和提醒他的父母每天晚上必须花2到3小时的时间作为家庭陪伴时间。我热心又执着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他的父母,他们动情地说:连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班主任都能如此关注关心我儿子的生活,作为孩子亲生父母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时间花在自己儿子的生活和教育上呢?通过和他父母的联合指导、共同努力,罗志刚不论从学习习惯上,还是从生活态度上,都有了不小的改变。
现在的罗志刚,已经不再是一年前那个成绩很差、性格自闭、有暴力倾向和攻击性行为的忧郁的问题少年了,取而代之的是,逐渐变成了一个成绩一直在进步、暴力行为几乎消失、性格越来越积极乐观、和老师同学父母的关系越来越融洽的阳光男孩了。他的成功转变是我和其他任课老师还有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员育人导师制”良好效果的最直接、最真实的体现!
最后,我始终觉得,班主任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永远要怀抱着一个字:“爱”!任何教学方法和教育制度的推行,其实都离不开班主任对学生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爱。只有和风细雨轻拂面,多点关注多点爱,才能助力“全员育人导师制”,让我们的技校学生成为人格完善,积极向上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