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表演教学模式探讨
2019-09-10马鹏唐文辉
马鹏 唐文辉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步入千家万户,音乐艺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人们也增加对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认知与了解,声乐表演做一种独特的声乐表演形式,已经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对其进行关注,而我国高校傳统的声乐表演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满足不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为顺应时代的潮流,高校声乐表演教学模式应当进行全面改革。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在相关方面的教学活动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并对高校的声乐表演教学模式提出几条建议,希望对相关高校的声乐表演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声乐表演;教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校在声乐表演课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创新,尤其是在国家发布的高校教学大纲对先关课程的内容质量提出新的要求以后,高校加大了对于音乐方面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因为声乐表演课程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传统的理论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进行教学改革时,高校应当结合这一特点,从声乐表演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出一套适合我国音乐学生的音乐教学模式。
二.高校声乐表演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与价值
2.1重要性
在如今的音乐表演中,歌手往往会在一首音乐作品的演唱中加入多种演唱技巧与不同的演唱风格,比如当下关注度较高的几个因与相关的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我是歌手》等,参加比赛的歌手往往会在自己的演唱作品中加入一些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元素,能在展现自身较高的音乐素养的同时聚集观众对于歌曲的注意力。
而在高校的声乐表演课程中,同样需要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把握演唱歌曲所表达的感情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在歌曲中加入具有自己独特风格或符合时代潮流的元素。这种做法可以为该课程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与对音乐作品进行改编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走上社会时不会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
2.2价值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声乐表演课程的实际教学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发现每所高校对相同曲目进行教学时,教学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对于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来说,一丁点表现形式的不同就会个整首曲目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音乐素养。
而且当前高校在进行声乐表演教学活动室,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曲目自身专业性较强,缺少一定的流行因素,导致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严重降低,同时在课上学习的曲目不适合在其他场合中表演,针对这种状况,想提高高校学生对于该课程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在死板的按照课程设计中的教学曲目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去选择一些具备良好教学意义的流行歌曲进行声乐课程的教学活动,不但能大大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其他场合将可上学到的歌曲展示出来,满足学生展现自己的需求,让学生从课堂外认识到音乐所具备的独特魅力。
三.当前高校声乐表演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缺乏针对性
通过对我国高校声乐表演课程的实际课程内容的分析,笔者发现我国高校声乐表演教学模式存在缺乏针对性的问题,由于不同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以及自身基础演唱能力不同,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覆盖式的教学内容容易导致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消化不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等现象,而面对基础好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容易滋生学生骄傲自满的心理,不利于后续的课程教学。所以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会造成学生音乐素养两级分化严重的现象。
3.2教学模式单一
主流的声乐教学思想认为一对一时声乐教学的最好模式,但是往往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往往达不到一对一的标准,想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准,单单靠教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进一步加深学生之间音乐水准的两极分化,降低该课程的实际教育意义。
四.完善高校声乐表演教学模式的措施
4.1分层化教学
上文提到,我国高校学生由于自身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解程度以及演唱能力的不同,覆盖式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让所有的学生得到音乐素养的提高,造成学生学习效果的两极分化,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进行声乐表演时采取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平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加深对于学音乐水准的了解,将水平不同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小组的不同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接受到符合自身音乐水准的声乐教学。加强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果,提高相关课程的学习效率,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
4.2提高声乐练习的强度
在高校进行声乐表演课程的教学活动时,老师可以加强学生斤进行声乐训练的训练强度,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声乐演唱能力,建立一定的声乐表演基础,通过对以往教学活动的实际教学结果进行分析,声乐练习的训练内容较为复杂,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制定处一套详细的锻炼方案,让学生根据已经分出来的小组确定自身的实际演唱水平,挑选方案中最适合自己的训练内容进行声乐训练,要注重因材施教,同时要注意训练内容的循序渐进,由简单逐渐增加难度。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国内教育改革事业的逐步推进,我国高校的声乐表演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做出改变,在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高校一定会钻研出一套适合国内音乐生的声乐表演教学模式,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表演课教学现状与改革[J].音乐大观,2012(9):96.
[2]王世飞.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及其精神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6):14-25.
[3]杨婧.声乐表演的心理特征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6):15.
[4]单红建.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管窥[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3):112-113.
作者简介:
马鹏(1996.06-),男,学生,回族,湖南邵阳人,专业:声乐表演,单位:江汉大学音乐学院;
唐文辉(1984.11-),女,讲师,汉族,湖南衡阳,专业:声乐表演,单位:江汉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