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树下的欲望》悲剧的成因分析

2019-09-10吕丽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悲剧

吕丽芳

内容摘要:尤金·奥尼尔是美国著名的戏剧作家,尤其擅长悲剧创作。《榆树下的欲望》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奥尼尔自身的悲剧意识影响到其作品风格,同时受到作品创作时期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人物塑造上体现出悲剧命运,由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物质占有欲望、扭曲的爱情观等原因造成。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 《榆树下的欲望》 悲剧

一.悲剧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叔本华认为,悲剧是人类苦难的一种特殊表现,人生来就有痛苦。尼采说悲剧的美是一种痛苦与狂喜的交融状态,它使人回归到本真生活的世界,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体验生命的永恒与欢乐。

戏剧作品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划分为英雄悲剧、家庭悲剧和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等几种类型。美国剧作家奥尼尔是著名的悲剧大师。其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是一部深刻的家庭悲剧,其根源在于对物质的占有欲望。剧中主人公们被各种欲望包围。在欲望的支配下,他们做出各种疯狂举动,造成悲惨的命运结局。

二.奥尼尔自身的悲剧意识

奥尼尔的悲剧意识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根源在于他自身原生家庭的不幸。其父亲是一名演员,但他对妻子和孩子吝啬和刻薄,奥尼尔感受不到父爱,很早步入社会谋生,尝尽生活辛酸艰难;其母亲因为对婚姻的失望而产生怨恨,极少关爱孩子,整个家庭环境冷漠而缺乏關怀和温暖。不幸的家庭给奥尼尔的眼睛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痛苦的心灵成为奥尼尔戏剧的源泉。奥尼尔对家庭悲剧体会颇深。这种体会使奥尼尔写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家庭悲剧,作品根植于其真实生活经历中,意义深刻值得研究。

除家庭原因外,意识形态上奥尼尔深受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悲剧理论影响。奥尼尔称自己的偶像是尼采。“如果问我的偶像是谁,我的答案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尼采”(Sheaffer,1973)。尼采是19世纪下半叶德国哲学家,他的理论启发奥尼尔从哲学的角度观察整个世界,关心人类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和困难。他提倡“超人哲学”。尼采认为只有超人才能实现人类奋斗的真正目标,只有超人的出现,人类才能从蜕变中拯救自己。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奥尼尔塑造的主人公卡伯特则是尼采“超人哲学”的典型代表。他意志坚强,精力充沛,倔强固执,从不被困难所征服。老卡伯特的一生是尼采所谓“超人精神”的写照。更重要的是,奥尼尔深受尼采的悲剧理论影响。其悲剧理论成为日后奥尼尔悲剧创作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推动力。阴郁的基调,人物命运的不幸,以及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奥尼尔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

三.悲剧在作品中形成的外在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从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化丰富。而过度物质追求摧毁了人们的信仰以及传统观念,传统的谦虚、诚实、勤勉和节俭等优秀价值观遭到质疑和挑战,社会环境复杂,社会问题突出,人们感到迷茫困惑甚至悲观绝望.这是作品悲剧的外在社会根源。社会环境物质化、对清教主义的盲目崇拜、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这些都是榆树下欲望悲剧的根源。

1.剧中人物的社会环境被物质化。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盲目追求物质财富。剧中父亲卡伯特拥有农场和庄园,并把这份财产看作完全私有和操控别人的工具。他的大儿子西蒙和彼得日夜在地里干活操劳。却由于卡伯特对农场的占有欲强烈而得不到,继而产生怨恨,甚至祈祷卡伯特的早逝。小儿子埃本认为农场是他的父亲从他母亲那里偷走的,他母亲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他对父亲恨之入骨,甚至拒绝承认自己是卡伯特的儿子。

2.受清教主义影响。清教徒认为财富是上帝的恩赐,追求物质的富足是上帝的意志。而严苛的清教戒律又阻碍了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表达,创造了一种冷漠的人文环境,将人们推入精神的荒芜之地。老卡伯特一家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艰苦而压抑。他们每个人的目的是获得财富。每个人都是物质欲望的囚徒,渴望拥有农场,拥有财富。家庭关系中温情的一面被抛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物质关系。

3.男权社会对妇女的压迫。  剧中女主人公爱碧是一个性格复杂的悲剧女性。她生活在一个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深受男权社会的压迫。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只有通过婚姻来寻求庇护;妇女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只有男子拥有子女的监护权和财产所有权。爱碧富有挑战和反叛的性格使她对父权文化压迫进行反抗。爱碧决定生个儿子,利用儿子来帮助自己获取财产。爱碧引诱了埃本,却在阴差阳错中爱上了埃本,甚至杀害了孩子以证明自己对埃本的爱。这种极端行为是她对父权社会的强烈反抗,却最后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四.悲剧在作品中形成的内在因素

1.主人公性格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是作品成为悲剧的内在原因。作为全剧的主角,父亲卡伯特以守财奴和吝啬鬼的形象出现。亲情在他心中微不足道,他的一生都在追求财富。他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相信上帝是冷酷和严厉的,作为上帝的儿子,他也应该对人保持冷漠的态度。他引用圣经的经文来为自己做的每一件错事进行辩护。他是新英格兰农民极端利己主义和残酷无情的化身。顽固的性格,对农场的贪婪和对亲情的漠视,一步步把他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女主人公爱碧有着强烈的物质欲望,她也是一个热情开放,叛逆勇敢的女人,为了追求爱情牺牲了一切。最初为了财富,她嫁给了父亲卡伯特,企图把农场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但在爱情面前,爱碧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财富,选择了与儿子埃本相恋,即使这是一份社会所不容的爱情。正是因为她的性格特点,给其悲剧命运埋下了隐患。

奥尼尔描述的儿子埃本性格充满矛盾。对母亲的爱使埃本对父亲充满仇恨,但听到哥哥对父亲的诅咒时,他又指责他们不尊重他的父亲。这意味着埃本是一个善良但又敏感、多愁善感的矛盾的人。善良注定了他一定会在争夺财富时与残酷的父亲抗争中失败。同时他对爱碧的态度也充满矛盾。这种矛盾不坚定也导致他们的爱情走向毁灭。

2.对农场强烈的占有欲望。作品中,所有角色都想将农场据为己有。这种强烈的物质欲望引发了主人公之间的爱恨情仇。物质欲望的泛滥导致人物悲剧的结局。为了钱,卡伯特把他的妻子和儿子当作仆人和奴隶。没有亲情而言。为了永久拥有农场,他娶了第三任妻子,希望她能生个儿子保全其财产所有权。对于卡伯特来说,生活的幸福是拥有财产。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占有欲,除了对土地的渴望,卡伯特一无所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农场。这种欲望扭曲了正常的夫妻关系和父子关系。导致了家破人亡的悲剧结局。女主人公爱碧对财富的渴望驱使她嫁给了76岁的卡伯特,对农场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引诱埃本,这种欲望导致其命运悲剧。埃本对父亲充满了怨恨,但他对农场的态度却和父亲一样。为母亲复仇的背后是他对农场的渴望。这种对农场的占有欲成为他行为的驱动力,也导致其最终的悲剧命运。

3.在《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和埃本的关系很容易让人想起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埃本对她的母亲充满了爱和怀念,他认为母亲是因为父亲的迫害而死去的,她的灵魂是不安的。一方面,埃本无法抗拒后母爱碧的热情和欲望;另一方面,埃本又纵容自己与爱碧交往,以此报复他的父亲,为母亲报仇。爱碧对埃本的感情从利用生孩子却转变成炽热的爱。她和埃本本是母子关系,却成为恋人。这种扭曲的爱是当时社会道德所不允许的。因此,在戏剧的最后,他们不可能逃脱命运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是不被社会伦理所接受的。为了澄清埃本的误会,挽救埃本的爱,爱碧杀死了新生的婴儿。这种行为使这种爱更加畸形。爱碧和埃本从情欲中升华出来的的真爱将在道德的惩罚中被摧毁,等待他们的是道德的谴责以及法律的惩罚。这种扭曲的爱情导致他们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五.结语

《榆树下的欲望》是一部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悲剧作品。作者自身的家庭环境及尼采的影响使他具有悲剧意识。同時作品创作时期受到社会大环境物质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人物塑造上由主人公的性格、物质占有欲望、扭曲的爱情观等内在原因造成造成他们悲剧的命运。因此警示世人不要盲目地追求物质而忽略亲情友情爱情,看待问题要理智,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O’Neill, E. Desire under the Elms[M]. New York: Randon House Press, 1958.

[2]Sheaffer, L. O’Neill -- Son and Artist[M]. New York: Little Brown & Company Limited Press, 1993.

[3]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谭颖君.禁忌·欲望·悲剧[J].西南大学学报,2016(06):16-18.

[5]周维培.欲望沉沦救赎——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J].外国戏剧评介, 2010(05):51-52.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尤金奥尼尔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烛光晚餐
画家的悲剧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每天努力一点点
《星际迷航》男星自撞身亡
近视的悲剧
打不开的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