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2019-09-10马永华
马永华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小学生活泼好动、具象思维能力强、好奇心及探索心强的特点,并巧妙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为学生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看到具象化的学习案例、让学生钻研有趣的题目,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212-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应用适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1 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坐在课桌前听教师讲知识,学生会觉得学习知识的过程很枯燥;反之,如果教师顺应学生的天性,为学生组织学习活动,那么学生会很乐于学习知识。
以学生学习四边形的周长公式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在有四个正方形,把它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比较长,还是把它拼成一个大长方形的周长比较长?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开始思考,继而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心。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时,教师便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开始探索。在学习过程中,为了验证问题的答案,学生以四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为学习对象开始探索。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应用分组学习的方法加快探索的速度呢?经过思考,小组成员将小组分为A、B两组,A组成员计算大正方形周长,B组成员计算大长方形周长。经过计算,学生发现大正方形的周长为2+2+2+2=8cm。大长方形周长为4+1+4+1=10cm。此时学生发现用四个正方形拼图,组成的长方形周长大于正方形周长。当学生发现了问题的正确答案时,教师给予学生激励,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2cm,是不是大长方形周长依然大于大正方形的周长呢?如果是,原理是什么呢?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再次产生了疑问,学生决定继续探索知识。
教师在应用活动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时,要应用以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为学生设计一个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疑问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第二,鼓励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性。第三,在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情感激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或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示认可,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这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在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知识。
2 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學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具象化思维能力强、抽象化思维能力弱的特点。在教学中,如果给学生讲解过于抽象的理论概念,可能会因为听不懂教师的讲解,而降低学习兴趣;反之,教师如果应用多媒体技术把问题具象化,将概念知识形成的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学生会因为能够迅速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而产生学习兴趣[1]。
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为例。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封闭图形,因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二维的空间中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所以它们是封闭图形,那么学生很难对这样的知识产生兴趣,难以理解封闭的空间、封闭的图形这样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把问题具象化,让学生看到概念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绘制一个长方形,从一个点开始,绘制出一条线段,然后它拐了个弯,又绘制出一条线段,最终,绘制出来的线末端回到原点与原点重合,于是它变成了一个封闭图形。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又绘制出正方形。此时,学生可以通过这两个案例理解在平面空间内,封闭图形必然是首尾相连的,当学生把具象化的案例与抽象的概念结合起来,便能理解抽象概念了。
又如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便要把平移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面对具象化的案例学习知识,发现自己能够理解知识时,便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3 巧用练习设问解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探索心强的特点。当教师给学生讲授了新知识以后,要为学生设计有趣的习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分析、总结知识。教师应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让学生在探索、分析、总结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感受学习本身的乐趣。
如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封闭图形后,可引导学生观看图1,让学生分析,以上五个图形中,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经过分析,学生发现图1中最左边的六边形、五角形、最右边的不规则图形是封闭图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由线段构成,并且线段首尾相连。其余的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因为它们的始端和末端没有首尾相连。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其他的封闭几何图形吗?经过思考,学生发现圆形、心形等都是封闭图形。此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什么是封闭图形。经过思考,学生认为在平面内,封闭图形的始端和末端首尾相连,构成封闭图形的线可以是线段也可以是曲线。
教师如果希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就要应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第一,教师要结合概念,为学生设计趣味性习题,学生要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探索概念知识;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索知识时,学会应用类比、推理、对比、归纳等方式来学习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思考知识的快乐;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知识、延伸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拓展知识的快乐。教师应用这样的方法来设计习题,便会让学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象化的环境中感受知识,让学生在高效学习知识以后产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设计有趣的习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思辨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姚冬梅.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