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心会随着奔放
2019-09-10杨燕来
杨燕来
在教育的诸多因素中,最基本的两个因素是教师和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自主,教师走下台”等等是课改实验以来的热门词汇,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某些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的肯定与否,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一堂课的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恰当的判断手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起来,引导学生成为这一堂课教学中学习活动的主体;动起来,也可以提高学生在群体中的地位;动起来,可延长学生的注意力的时间,不断地思考新的知识:恰当的判断手势,可以鼓舞学生的士气;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知识,整堂课的课堂质量就会提高。
一、恰当的判断手势,可引导学生成为学习活动过程的主体。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些学生常常带有厌学的心理,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时而开小差、搞小动作,特别是搞小动作的同学,我会抓住她们爱动手这一特点。采用恰当的判断手势,从而引导他们回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得认识上,先把问题抛给学生。“生活中都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长方体有几条棱?”“长方体有几个面相等?”接着让他们先把问题记下来,然后请同学来说。在这个说的过程中,可以叫他们用手指的个数来回答我。学生举起了手,动了起来,他们就成为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让开小差的同学忘记的开小差,搞小动作的同学也忘记了搞小动作,他们就会认为老师的课堂很好玩。哈哈,心就会随着老师的上课思路走,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就这样提高了。
二、恰当的判断手势,可以提高学生在群体中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是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和发展的。学生是个善于展现自我的个体。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恰当的判断手势,可以提高学生在群体中的作用。例如:在判断“边长与面积”是否成反比例“这一个问题全班同学的看法各有不同,各自说各自的看法,有的说成正比例,有的说反比例,全班的争议声音越来越大声,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暂停的手势,声音一下子就停了下来。许多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的身上,我就请两个不同观点的代表来说出自己的观点。讲完之后,无论对于错我都会竖起大拇指来肯定这两个同学的大胆的想象。从那以后,我们班的同学都会有一个念想:“只要我大胆的开动脑筋想问题,无论正确与否,一定会得到老师的支持。”这一观念已形成,平日一些“羞于出口”的同学,也打开了自己的嘴巴。爱回答问题的同学在群体里的形象就树立了起来。这也告诉我们老师应该放下老师的架子,放下尊严,从教学垄断着变为组织引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平等的民主师生的关系,从而使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强烈的感召力,是教学不再是冷冰冰的认知活动,而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充满激情的自主、主动的学习过程。
三、恰当的判断手势,可以延长学生的注意力的时间,不断思考新的知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注意力只有10-20分钟,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应该想方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自主探索新的知识,我采用一些判断的手势来表示。例如:在教学四年级的《位置(一)》中,我利用的是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这一理念。结合他们自己的座位来讲位置。四年级的学生的记忆能力较差,必须经过复习---过度学习---精细加工这些环节才能巩固好。有的时候,还会开小差,利用这一特点,我采用的是动手表示数。左手表示组,右手表示位置。我只是念出某某同学的位置,全班同学立刻就会举起自己的两只手来。经过反复的、多次的练习,知识得到了巩固,学生动起手了,心也会随着老师的思维走。甚至还有些学生能够说出“层”这一点来。练习多了、手动了起来、心也随着乐了起来。学生在快乐中学、学得也快乐。我常常有“一石几鸟”的收获,不妨大家也来试试,效果不错。
四、恰當的判断手势,可以鼓舞学生的学习士气。
手势的判断,学生在学习中意识中感到的智慧与力量,体验到快乐、成功。根据维斯(K·Davis·1962)研究的表明,士气与群体的活动效率有关系。士气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活动感到有兴趣,适合自己的的能力,具有挑战性,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等会有较高的士气。例如:“解比例”在教学一课中,在练习课上,我请同学上黑板进行演算,其余的同学来当评委。同学们用掌声数来表示对与错,当了评委的同学个个兴趣盎然。这样学生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学习与思考,士气得到了提高。学习的氛围形成后,课堂的质量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积极地参与是个情感的问题,有效地认知问题。在教学过程既是认知的过程,又是情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相伴相随、相辅相成。简单的判断手势,谁都会做,这一些小动作,启到“以小见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不妨结合课堂的实际来试一试。动起来吧!采用恰当的判断手势,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该教师的建议》.
[2]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小学教育心理学》.
[3]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心理学教程》.
[4]《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