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节,我们有话说

2019-09-10

风流一代·青春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空学长对象

采访一个人,如同阅读一本书

文/本刊记者 郑晶心

因我们杂志是一本定位于与青年读者“分享不一样的青春”的杂志,所以做记者十几年,我采访了无数精彩人物,他们或在职业领域有不凡业绩,或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每采访一个人,都如同阅读一本书,而我时常的感受就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采访过新疆“达瓦孜”传人阿迪力。“达瓦孜”是维吾尔族语“高空走钢索”之意。阿迪力多次打破高空走钢丝的世界纪录,被誉为“高空王子”。采访时,我问他在高空时有没有恐惧,如何克服。他回答得简洁:“当然有,但我会忘了,就是看着脚下,一段一段地朝前走。”

采访有着“文学天才”美誉的著名作家丁捷时,他讲了一个故事:一对高知父母特别呵护他们的女儿,在他们为女儿营造的生活中,从来没有丑恶、伤痛。终于在一次现实事件中,女儿没能扛住,导致精神崩溃,住进了精神病院。这是丁捷遇到的真实事例,不具备普遍性,但丁捷会在小说中向孩子们传达:生活难免丑陋,唯有愛和善良、正直和上进是这个世界的最高真知。他说:“世态不常暖,文学可御寒。”

采访的精彩人物太多,几百字的篇幅难以胜数,唯愿你爱上阅读。阅读一本书,认识更多人。

做真诚的倾听者

文/本刊记者 邢多多

2016年,我正上大三,当时是一名校园记者。我接到的第二个采访任务中,采访对象是南京一所大学的大四学生。他在摄影行业获得了很多大奖,并且是英国某个知名摄影机构的评委。我专门跑到他的学校找来了联系方式,可是刚打通电话说完采访意图,对方就一口回绝了,并且明确表态最讨厌的就是媒体采访。

至于为什么讨厌,听对方的语气,他并不想多谈。在那种情况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谈采访的事,把对方当学长,聊聊学习和生活。没想到这一聊,竟然发现我们还是半个老乡。不仅如此,我们之间还有挺多相同的爱好。本来一分钟就要结束的话题,结果聊了一个半小时,而且越聊越深,最终谈到了他之前被媒体虚假报道的事情……后来,谈得高兴,我突然来了一句:“学长,你看这个采访还能继续吗?”他愣了一下,爽快地回答:“继续吧!”

这是我当记者三年来印象颇深的一次采访。那时候,我还完全不懂一名专业记者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只是觉得采访需要用心交流,有些话要说到对方心坎里才行。

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专业记者,聆听过很多专业的采访过程,自己也采访过很多各行各业的人,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要对得起自己采访过的每一个对象。

采访江苏卫视《一站到底》的主持人李好前,所有有关他的信息我必须做详细解读,设置独特的采访问题,力求问出一些更新、更有价值的内容。采访当中,我会不断地记录和思考对方想要传递出的信息,并且引导他深度讲解,边采访边构思文章。我认为采访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挖掘出最有价值的信息。

我的每一次采访都会在征得对方同意的前提下全程录音,回去后整理成文字稿,这是我当记者多年来的一个习惯。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在最后的稿件中真实地呈现被采访对象当时的状态,不夸大细节,也不漏掉任何一个精彩瞬间。只有这样,我才觉得对得起采访对象。

(编辑 邢多多)

猜你喜欢

高空学长对象
高空走绳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高空缆车
不要高空抛物!
高空莫抛物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看!学长!
看!学长!
只属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