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
2019-09-10韩玮
韩玮
摘要:新的教学改革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物理教学工作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质量。合作学习模式的出现及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有效提升初中物理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本文首先论述了合作学习的相关概念,然后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从而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合作学习;优化;评价体系;教学质量;提升
新局势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得到了人们的足够重视,把合作学习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质量,还能从侧面体现出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效果,有效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位置,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及综合素养。但是就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现状来看,存在合作形式化现象严重、合作学习实效不高的问题,这严重影响着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此,本文以巧用合作学习策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为题,对其相关内容进行着重探讨。
一、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概念阐述
合作学习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中后期被人们提出的,并逐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效,合作学习主要是借助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继而推动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式,是目前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而其教育功能,更是涉及以下几方面,即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强化学生承受能力;鼓励學生主动学习等。此外,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以教学组织者、掌控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思路加以引导,使其能够保证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目前,合作学习分组方式主要为自然坐位式、差异组合式、自由搭配式三种。即自然坐位式,是以同桌、前后桌为单位,将其划为一组,具有随时进行和节约时间的特点,较适用于物理教学课堂。差异组合式多由4~6人构成,小组成员由学习能力强、学习能力一般、潜力大的学生构成,虽然在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和动手能力等角度均存在差异,但却可借助相互督促和相互影响的方式,解决各类学习难题,在实验探究、小组竞赛等学习中 较为常见。自由搭 配式 则以学生自 主 结 对 为主,由于其关系较好,且兴趣爱好相近,多适用于物理小制作、自选实验等活动中。
二、把所有学生划分为几个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应该把所有学生合理划分为几个合作学习小组,教师把新课程改革思想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尊重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案,考虑学生在能力水平、思维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为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先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即 A、B、C 三个层次,随后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 4~6 人,且每个小组内要包含 A、B、C 三个层次的学生。同时,教师要选择责任心较强、综合能力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并注意加强对组长组织能力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在物理合作学习活动得到有序开展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轮流担任组长,体验组内的不同角色,这对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进一步明确合作学习时机
把合作学习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把初中物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明确合作学习时机,确保合作学习模式在恰当的阶段发挥最大的效用,促进物理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学生意见出现较大分歧时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摩擦力大小不同的原因。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必然会产生意见分歧,这时,教师可以以“摩擦力大小不同的原因”为题要求各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另一方面,在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学生分工协作时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在“浮力”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划分为几个合作小组,各小组所负责的课题分别为“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到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因素的关系”等。每个小组围绕所负责的课题进行验证猜想和讨论,讨论结束后展示本组成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加以总结和归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
四、进一步完善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
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把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主要位置,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一味的传授知识,还要进一步完善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加强对物理教材中知识点的分析与理解,并通过导学案的应用逐步淡化教学难点,有效减轻物理课堂教学负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预习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第二,在资料搜集活动中开展合作学习。各组学生可以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者存在疑惑的问题提出来,然后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搜集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随后,组长将小组成员搜集的资料加以汇总归纳。例如,在“电流热效应”知识点的讲解中,各小组可以将本组搜集的相关资料通过多媒体手段在电子白板中加以展示,其他学生则可以对内容进行组间交流讨论。
五、不断优化合作学习评价体系
初中物理教师要想认真落实好合作学习工作,就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定量和定性分析,客观合理地评价当前的物理教学制度,将合作学习内容融入其中,从学生的学习成果、合作学习过程、讨论参与情况、个人观点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为课堂教学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眼神、表情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更加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再如,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独创性的表现进行适当奖励,评选“最佳合作奖”“最佳组员”“最佳创作奖”等奖项,以此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学生合作学习热情上来了,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间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六、把学生放在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位置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模式的出现及运用需要把学生放在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位置,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精神等。对此,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目前教学互动中必不可少的途径。即教师应将学生放于教学主体地位,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将其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以个人理解或组内讨论等方式,解决教学难点,实现高效课堂的营造。例如,《光的折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折射定义予以解读,以分组的形式,探究光折射现象。即利用筷子、水和水杯等材料,亲眼目睹筷子在水中“折断”。再鼓励学生对此现象予以思考,辅之有效的思路引导,使其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把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学生的主要位置,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等因素,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结合物理教材中的知识点精准把握合作学习时机,优化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并通过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完善进一步夯实合作学习成果,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邵建新,刘敏.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物理概念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