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

2019-09-10李玥瑾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李玥瑾

摘要:初中语文课程是中学生接触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传统文化又是我国人民经历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老师适当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学生认知和理解传统文化知识,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对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大脑思维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结合初中语文课程的有关内容,就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做如下分析,以期总结出有效地渗透路径,最终引导学生真正学习和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方式

一、前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课程教学应该重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内涵性,并以传统文化渗透为基点,对学生开展有效地文学培养工作,这样才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精髓文化涵养,使之具备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然而,从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情况来看,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还不够深入,同时没有与课程内容做到有效地衔接,这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规划。鉴于此,本文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对传统文化渗透途径的探讨,有助于找到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借鉴办法,从而实现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是先人们流传下来的物质及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稳定性。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才能提升自己的文学积淀,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1]。所以,为了有效发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传承作用,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得以传承下去,笔者将结合相关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将传统文化思维渗透进教育理念之中

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其教育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老师必须先从自身教育理念出发,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以及探索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的切入点,从而真正将传统文化教育思维渗透进自己的教育理念之中,以利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最终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知识。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自觉性,不断学习和挖掘课本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深入挖掘课本中的文学知识,让学生从课本新知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以日常教学为例,老师需要加强自身的文学涵养,多阅读、多积累文学知识,以开拓自身的教育思维。然后,学会从文学知识中提炼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和思想,并利用传统文化思想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最终形成良好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融合理念。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也需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工作,包括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与现实教学内容的融合点,始终以教学内容为突破口,寻找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思维,最终将课程内容中的传统文化思维得以传达给学生。

(二)拓展和延伸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只着眼于现有的教材内容,而是要不断深挖和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这也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有效做法,教师懂得如何拓展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让课程教学内容更具文学价值,学生也能从中领会更多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因此,教师拓展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十分必要,也是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重要体现。

我们以古诗及论语等课程教学内容为例,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上课的内容,适当收集与课程知识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并及时的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多阅读、多探究,以深挖课程知识中的传统文化思想内涵。比如说,在学习论语等比较经典的文学内容时,老师就可以收集多一些关于论语的解析资料以及所诉时代背景资料等,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文学创作的形成背景和历史价值等。然后,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多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和查阅更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学资料、文人笔记等,去学习和领会古人的思想和智慧,以开拓自身的学习视野,增强自身的思想文化内涵[2]。此外,老师也可以将相关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内知识制作成微视频等,定期发送给学生进行學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结合课程教学开展合理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本身比较紧迫,无法展开更多的传统文化学习。因此,我们想要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思维,增强学生们的文化素养,还是需要结合额外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去探索和学习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对于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安排,教师还需要多下功夫,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之下,开展有效地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使得学生从活动中积累到有用的传统文化知识。

我们以《愚公移山》等经典的神话故事为例,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资料,包括寻找相应的影片、图片资料等,又或者带领学生们去校园图书馆等地,去寻找和借阅关于《愚公移山》的故事图书等,以借助资料的查找和阅读活动来增强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促使学生们了解神话故事的来历和渊源,从而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学历史和文学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机会和途径。所以,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增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建立更加全面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学体系,最终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宝贵的文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刘仁生.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 课外语文, 2017,32(16):165-165.

[2]张学雷.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的研究与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18(27):00261-00261.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