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表征建构数感

2019-09-10周天霞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多元表征数感

周天霞

摘要:在数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丰富的、富有结构性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自主地通过实物、图形、符号等多元表征,来支撑学生“认数”、“数数”等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从而让数感走向更高层次。

关键词:多元表征;数概念;数感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课,是建立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是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并为后续学习更大数做铺垫。它是第一学段的一节数概念课,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富有结构性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自主地通过实物、图形、符号等多元表征,来支撑学生“认数”、“数数”的整个过程,从而让数感走向更高层次。

一、由“个”到“体”,操作中建立数感

“十进制计数法”是认数的基本原理,其核心是“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位值制。如果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进位制和位值制,就很难建立起数感。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由此在认数过程中需要借助大量的直观模型来感知、理解。教学中利用正方体模型和计数器引领学生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紧紧抓住“满十进一”这一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教学片段一】

师:这样的一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拿出学具数一数)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先一个一个地数,一列有10个,接着十个十个地数,10列有100个。

课件动态演示:一个地一个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师: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同桌合作,数一数。

师:你愿意把你的数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生:(上台展示)一百,两百,三百,……,一千

师:你是怎么数的?数了几个一百?10个一百是多少?

师:刚才数的过程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

生: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如果把这一千个小正方体叠放在一起,想象一下,会变成什么形状?(课件演示)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数小正方体的?

板书:一、十、百,并相应板贴

师:如果小正方体更多,我们又该怎么数呢?(一千一千地数)

板书:千,并板贴

师: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这四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生: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我们还可以说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十里面有(10个一)。因此,可以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刚才我们借助小正方体一个一个数,一十个一十数,一百一百数,那在计数器上你还能这样数吗?请你们拿出计数器,同桌合作,一个拨,一个数。

师:哪组同学愿意上来展示?

学生一边拨珠一边说:1、2、3……9、10,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10、20、30……90、100,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100、200、300……900、1000,百位满十向千位进1。

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满十进一”,百位满十就向哪一位进1?(千位),计数单位千所在的位置就是千位,谁能在计数器上找到它的家呢?千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什么意思?(一千)

借助正方体这一直观模型,引领学生一个一个地数10个散乱的小正方体,课件演示摆成一条,感受10个一是十。紧接着学生一十一十地数,课件演示十条拼成一个面,感受10个十是一百,最后一百一百地数,课件演示10个面组成一个大正方体,感受10个百是一千。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感悟到数数的各种不同方法,更重要的是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经历了每个计数单位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千”这个新的计数单位,并形象地展示了满十成列、满百成面、满千成体的数数过程,这样直观的结构化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十进制。然后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数一数,由直观到半直观,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认识,进一步感悟“满十进一”的十进制思想。

二、从“猜”到“估”,体验中发展数感

以新课标中“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为出发点,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多种活动感受1000的大小,感悟较大数的估计策略,在体验中发展数感。

【教学片段二】

师:估一估今天会场上大约有多少人?(100人)

师: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000个人站在一起是什么感觉?(课件出示全校师生集会时的照片,感受1000人)

师:(出示千字文)猜一猜这里有多少个字?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数出100个字,再以100个字为标准去估计整篇文章有1000个字。

师:(出示两瓶黄豆)这瓶中有100颗黄豆,猜猜另一个瓶子里有多少颗黄豆?

生:1000颗

师:仔细观察,估一估有多少颗?

生:500颗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用手比划这100颗的高度,再以这个高度为标准去数一数第二瓶中有这样的几份。

师:如果有1000颗黄豆,你觉得会在这个瓶子的什么位置呢?(学生比划,并做记号。)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也就是说1000里面有几个500?(拿出1000颗黄豆验证)

师:这是1根小棒,那么1000根小棒扎成一捆有多大?请用手比划一下。

師:这是100根小棒,你对刚才的比划,需要调整吗?

师:我们请出1000根小棒,看看谁比划得最准。

师:(出示1000根牙签)估一估这捆牙签有几根?

生:(异口同声地喊出)1000根。

师:(同时出示小棒和牙)同样是1000根,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因为一根小棒比较粗,一根牙签很细,所以1000根牙签比1000根小棒所占的空间要小得多。

教学中以千字文、1000个人、1000颗黄豆、1000根小棒、1000根牙签为素材,帮助学生建立1000的量感,深化对千的认识。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000的大小,再次加深对1000的感知,完成了数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帮助学生有效建立1000的数感。

在估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放慢节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猜测、估计、交流,并对自己的估数方法不断的进行调整,使学生经历从原来漫无边际的猜到能以“100”为标准进行有依据的估这一过程,体会合理估测较大数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以“数”找“点”,对比中提升数感

数轴是认数的直观而有效的工具。数轴能把数与点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数”变得有“形”可依,有利于学生数感的提升。

【教学片段三】

出示:下面数轴上的点是哪个数朋友的家呢?你能帮忙找到这些数(988、206、850、400、1010)的家吗?

师:这是一条数轴,这些数(0、100、300、500、600、800、900、1000)都找到了自己的家,那这个点是哪个数朋友的家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这个点是495的家。因为这个点在400和500之间,又离500很近,所以这个点是495的家。

师:你能帮其余这些数朋友(988、206、850、400、1010)也找到它们的家吗?请你们拿出学习单,用线连一连。(学生独立练习)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988比900多得多,比1000少一些。

生:206在200和300之间,比200多一点点。

生:50是100的一半,所以850在800和900的中间。

师:1010的家在哪儿呢?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1010比1000要大,在1000的右边一点。

师:刚才我们在数轴上找到了这么多数,观察一下1000左边和1000右边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000左边的数比1000小,1000右边的数比1000大。

师:你能从上面这些数中任意选择一至两个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数到1000吗?数给你的同桌听。

师:说说你选择了哪个数?你是怎样数的?

生:我选400,一百一百地数,400、500、600、……1000。

生:我选988,一个一个地数,988、989、990、……1000。

生:我选850,一十一十地数,850、860、870、……1000。

生:我选495,先一个一个地数,495、496、……500,再一百一百地数,500、600、……1000。

将数轴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数轴上给数朋友找家,学生就要将提供的数与数轴上已有的数进行比较,判断,并运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进行描述,估计出数的大概位置。随后任意从中选择一个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数到一千,学生需要根据数的大小和特点,选择比较合理的方式去数数,学生在学会数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和满十进一的认识。在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数一数的活动中,学生充分的感悟1000以内数的顺序,提高思维能力,发展估计意识,提升学生数感。

数感是对数的一种感觉和感悟,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慢慢积累的过程。在数概念的形成中,合理地运用多种认数工具,数形结合,以“形”感知、理解、表达数,循序建构学生的数感。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宁雅瑛,孙敏.《基于学生立场重视数感培养——“1000以内数的认识”磨课历程与思考》[J]小學数学教育,2018,Z2

[3]闫云梅.《从对数感的表现性分析谈小学生数感的有效培养》[J]新教师,2018,3

猜你喜欢

多元表征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基于多元表征 促进全面理解
浅谈大班幼儿多元表征能力的培养
在多元表征中深化概念理解
多元表征引领动态思维
“多元表征理论”指导下对数的概念教学反思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