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阶段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说的能力提升策略

2019-09-10昭通市名教师杨艳秋学术工作室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少数民族汉语

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就在少数民族语言环境中成长,民族语言是他们的第一语言,也是他们交流的主要工具。一般到上学后才开始接触汉语,讲汉语也仅限于在课堂上进行,因为很多父母没有上过学,一辈子都讲本地的民族语言,这些学生没有学习汉语的氛围。因此,很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时汉语的口头表达能力还相当差,汉语对他们来讲就是第二语言,上了初中他们又得学第三语言——英语。对于汉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要学习以汉语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英语,可以想象对于他们来讲是多么的困难,要学会讲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就更加困难了。因此,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到初中毕业时,学到的只是“哑巴英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意义。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我们教师经过探讨以后,得出了以下策略:

1、上好第一节课是学生长期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好第一堂英语课是关键。少数民族学生初学英语时,和汉族学生一样,会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他们多数来自偏僻和经济落后的小村寨,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使他们感到陌生,存在害羞,怕错的心理。这种心理是所有教师遇到的学生“开口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语言环境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语言环境的创设要从学习英语的第一节课抓起,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开口与学生交朋友的关键一节,对学生今后学习英语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教师们可以先向苗族学生或者彝族学生询问用苗语或彝语问好要怎么表达(因为我们县主要有苗族和彝族),一开始上课就分别用苗语、彝语向学生们问好,再用英语向学生问好并笑着和他们握手,同时也要求同桌间互相握手问好,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大家的关系慢慢的变得亲近了,在这个时候,教学生几个简单的问候语,学生在无意中就开始说英语了。

2、让学生迈出朗读和单独回答问题的第一步。

学生开口讲英语须从朗读开始,教师要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让他们在从众过程中迈出敢于朗读英语的第一步。具体做法是:教师教——学生跟读——全班读——学生分组读——同桌齐声读——学生个人读。初学英语时接触的内容简单,在学生齐读时可让他们对相同的内容重复多遍。在重复中让学生自我调整读音,纠正错误,克服了单独时害羞、怕错的心理。学生开口朗读英语后,下一步就是培养学生单独回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单独回答问题也和教学生开口朗读英语一样,先集体后个人。要注意的是, 起初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应不厌其烦地问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单独回答问题的机会,然后再强化训练,让学生自问自答,或相互问答。

3、多用激励,树立学生交流英语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别人的赞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往往不敢大胆说,大声说,这就需要教师时常鼓励他们:“没有关系,我的同学们,相信自己,只要迈出第一步,你就会走好以后的每一步”。我们要勇于发现他们的每一点闪光点,不断地做出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在初始阶段,教师一定不要太注重语法,只要学生敢于说,就应该给予鼓励,而不要有错必纠。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不利于以后的英语学习,甚至会导致他不再开口说英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融洽、从众气氛很浓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4、强化模仿意识,读准英语。

由于受民族语言的影响,很多学生常常出现偏音、吐词不清等现象,因此必须强化学生的模仿意识。教师示范、卡片、flash动画等手段都是让学生模仿的有效方法。集体模仿对少数民族学生很重要,因为从众心理让大家无所顾忌,同时教师要善意的纠正个别同学语音语调上的错误。

5、寻求有效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需要用汉语作为辅助工具,他们学英语较汉族学生要多转几道弯,他们读起英语来,吱吱呜呜,很“口吃”。要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要让学生提高朗读速度。这样既能增强他们对词句的记忆又使他们变得“口齿伶俐”了,这时对他们的要求可与汉族学生同等。

(2)、利用课文内容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巩固书本知识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基础。在加强学法指导、强化学生记忆的同时,我们要经常要求学生概括、复述课本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设置语言情景,让学生模拟真实性的情景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表演。

(3)、课前三分钟脱口秀。学生轮流进行课前三分钟的展示,每节课一人或两人,可在课前进行准备,展示内容可为背诵对话或课文,复述课文,对话扮演,或就某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同时也訓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利用课外活动,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经常鼓励学生随时随地使用英语,不会用英语表达的可以借用于汉语甚至民族语言来表达。如平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见面打招呼就是最好的交流机会。此外组织学生搞一些会话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节目表演等活动,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活跃思维,训练语感。

(5)、造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当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的词组和句型时,在给出句型的例句后,应多多鼓励学生造句。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轻松有效地学会了新词组,新句型,而且还为口语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教师长期的耐心教学和引导,在“撬开”学生“金口”之后,随着课程的深入,年级的递增,逐渐提高要求,并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能讲一口地道而流利英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来。

昭通市名教师杨艳秋学术工作室成员:杨艳秋、迟晓平、杨崇钧、廖蕾、徐丽娟、吴恭群、张俊、杨国建、陈传美、肖富碧、徐登敏、余丽娟、李兴明、钟春、颜鸿、潘昌俊、张林英、李梅、尹艳琼、吴守祥、张玲、王应兰。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少数民族汉语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学汉语
少数民族的服装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追剧宅女教汉语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汉语与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