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车床金工实习教学改革探索
2019-09-10王燕兰任翀
王燕兰 任翀
摘要:在“双创”及“工匠精神”的背景下,金工实习在高校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工匠精神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车工实习作为在金工实习中的极其重要的工种,在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为适应新时代必须探索车工实习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金工实习;车工教学
1、引言
十九大以后中国进入“新时代”,这就为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在新时代“双创”及“工匠精神”的背景下,金工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在高校教学中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近几年来,全国高校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投入不断加大,有些学校纷纷建立专门的创新基地,对金工实习教学内容及方法也提出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工匠精神为主,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车工实习作为金工实习中重要的工种,在金工实习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有重要作用。 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形势对高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这一时代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新需求,车工实习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2、车工实习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和内容单一
车工实习多以操作演示为主,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弱化相关理论知识的教授,从而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不能很好的结合。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创造能力,不能很好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这也使得教学方法难有创新,导致教学模式僵化,从而容易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数控车床与普通车床实习分离,不利于学生综合掌握车工实习
我校学生在金工实习时,普通车床实习是一个单独的工种,而数控车床实习是作为先进制造实习中的一个模块,这对于刚接触金工实习的学生来说,会认为普通车床与数控车床是两个工种,特别是当学生先实习数控车床后,再实习普通车床时就会觉普通车床不如数控车床,觉得普通车床落后应该被淘汰,这会导致教学效果差,使学生不能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更不能结合好两者优缺点进行实习。这样使两类车床在实习中都不能很好发挥自身优点,最终使得教学目的达不到预期效果。
2.3 教学过程,容易抑制学生的创新
我校以往的普通车工实习任务是加工锤柄,而数控车床则是加工一件工艺品,由于时间紧张,容易使学生只想着完成锤柄和工艺品的加工,不能运用好两种车床优缺点,更实现不了创新。相同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合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车工实习问题的分析和改进
3.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以激发创新为主
首先,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及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实习教师。我校在培养教师综合能力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喻进行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培训,带学生参加大学生工程能力大赛,参加技能比赛,参与创新基地的创新工作等,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技能水平,理论水平,也培养了教师的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从而使教师能把这些精神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再就是,教师应该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板书、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这样避免了一种手段的单调,使教学过程更丰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學生对工种知识认知。
3.2 把数控车床与普通车床相结合,作为一个综合模块
针对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要把数控车床实习与普通车床结合起来,作为整个金工实习中的大模块进行项目驱动教学,这样保证了整个车工实习的连贯性,更能很好的把数控车床与普通车床各自的优点很好的结合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中,数控车床在加工轴类零件方面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在学生实习中应该对数控车床和普通车床掌握的侧重点不同。普通车床侧重于车工工艺的安排,尺寸的保证,而数控车侧重于数控车床的编程及复杂零件的加工。学生在学习完基础操作以后 ,要完成基础零件的加工,在此基础上组成小组,在工艺安排中综合运用数控车床与普通车床,完成本小组创新工件的加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工匠精神。
3.4 车工设备的现代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制造业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进制造成为制造业的主流,车工实习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对于已被社会淘汰的车床应进行拆除或为学生拆装实习使用,不应再进行加工使用。适当把部分普通车床进行数字化改造,提高现代化。数控车床应该有不同操作系统,这样可以让实习学生了解不同操作系统,使知识更丰富。学生只有了解更多设备,以后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4、总结
车床加工在整个机械加工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对于具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车床加工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高校金工实习车工工种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加强金工实习教师队伍的建设,改革车工实习教学内容和方法,调动学生对车工实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改革的重点。只有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索,才能实现创新,才能领会工匠精神,才能成为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
[2]黄茂其. 应用型大学车工实习教学探索[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2):29-30
[3]陶立环. 车工实习教学方法初探[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9(7):142-143
[4]杨筱坤 张礼鸿. 基于金工实习普通车床训练的改进与探索[J]. 机械工程师,2015(2):208-209
作者简介:
王燕兰(1989-),女,汉族,山东滨州,助教,本科,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先进制造技术。
任翀(1962-),男,河北阳原人,教授,硕士,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