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油画教学对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研究

2019-09-10李帅龙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油画绘画意识

李帅龙

高校油画色彩教学现状分析

色彩教学在大学美术教学体系中是重点基础课之一,油画材料作为一种延展性非常强的色彩材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技能型艺术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职油画教学对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还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学模式固定化

高职院校油画教学体系简单,教学手段单一,缺少多样性和创造性的缺点。教师虽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给学生知识,但缺少启发性,创作油画时,观察的内容单一,如静物、石膏像等,而且其绘画过程多是按照技巧进行按部就班的学习。画油画的过程不是创作过程,而是一个产品生产的过程,缺少了情感步骤,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风格单一,虽具有一定技巧性,但无法触动人心,无法做到感人至深。

2. 教师创新意识不强

目前,高职油画教师由于各方面的主客观原因,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喜欢稳定的教学步骤,这和创新教学相悖。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其素质和思维视野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延展度,决定了高职色彩画教学的根本效果。缺乏创作实践的绘画活动,创作资源较少。绘画除了技巧之外,最需要的是用情感打动人。艺术的灵感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只有长期留心对我们身边的生活留心感悟,多方面的汲取营养,才能增大获取这种灵感的几率。但是目前高职油画教学缺乏创作精神,缺少实践活动,无法实现创作与生活的对接,也就无法实现油画与现实的对接,学生作品多技巧学生作品多技巧而少情感,难以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这也是我们高职色彩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培养色彩教学创作意识的方法策略

一、绘画语言的培养

高职油画教学一直强调创新性教学,但却对创新的理解不到位甚至出现教学误区。部分教学完全脱离传统的油画教学方式,产生极端教学现象,物极必反,正是这个道理。传统造型的学习体系中有许多可借鉴汲取之处,在绘画作品中,绘画语言无处不蕴含节奏、秩序等关系,如构图中的黑白与色块安排的节奏、造型当中的曲直方圆节奏、画面中的虚实、运笔和色层当中厚薄等其他绘画语言的节奏关系。

教师再教学中可以不断通过意识的转变,将素描、速写、写生的融入到油画创作学习过程中去。例如在速写训练中设计一个模特(学生)的3-5分钟的速写训练,通过对模特形象的高度概括,整理出自己的关注点,并并入强烈的个人趣味,从而使得对象发生变形意味。再进一步转译到油画稿中,让速写成为油画创作中关键的“思考”环节。

用速写来对形体进行尝试试验,目的是找到能让自己感兴趣的形体。按常规方法做基础式的速写训练是必须经过的过程,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创作,形体的试验与探索就会伴随我们一生的创作。

二、审美意识的培养

创造力、想象力的由来究其根本还是从日常生活的观察、体悟、提炼和总结,否则就是无本之木、就是虚假的、轻飘的表面文章。

此外,将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也是拓展提升审美能力的一个途径。例如,在写生教学中,将自然物和生活物品中的社会科学的知识融入其中,比如对于大树的画法,春天很多大树都发出了嫩绿的树芽,有的树木长出了偏深绿的树叶。教师要引导写生的学生尝试调和油画颜料,区别表现嫩绿的树芽和偏深绿的树叶。而遇到黄桷树这种比较有特点的树,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这种树落叶的季节会受到栽种时间的影响等有趣的生成特点进而引导学生区分与周围树木的色调冷暖差异。

三、材料意识的培养

现当代艺术对材料的拓展和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表现主义油画的表现力和创造性。在表现油画教学中,材料的运用和拓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在材料意识的培养方面,笔者认为需要着重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强化油画颜料自身的表现力。油画颜料自身的延展性决定了它丰富的表现力和可塑性。在写生创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要体验其薄画时的透明性和流淌效果,又要体验其厚画时的覆盖力和浮雕般的视觉冲击力,可以综合运用泼、洒、滴、溅、堆等油画技法,把寫生对象的质感表现以及自身的情感表达融入颜料自身的表现力。二是强调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多种材料的运用增强画面的绘画性和不确定的表现,同时也丰都了我们的绘画语言和画面的意象空间。通过对材料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艺术艺术思维,将丙烯、水彩、炭笔、色粉等常规材料以及砂石、瓦楞纸、麻绳、铁丝等实物综合运用于画面的制作中,通过绘画媒介、实物拼贴等多种材料媒介的运用,可以形成新的视觉经验和创作体验。

四、画面构成意识的培养

画面构成往往隐含在画面的具体造型元素之中,各造型元素又直接影响着画面的组织构成、情感表达和视觉体验。画者通过对各造型元素在构成上进行充分调动,把自身的情感和观念传达给观者,使画面的视觉张力和精神感受得到有效传播。在表现主义油画人物写生的过程中,从起始阶段的构图,教师就要分析和强调画面的构成,包括画面的黑、白、灰和色彩分布,画面的基本形状分割,肌理的厚薄对比,笔触的宽窄与走势等。教师在学生写生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人物与场景的练习,以培养其画面构成意识。比如在上静物课时,我会先引导学生自己来摆静物,看怎么摆看起来舒服,从哪个角度看更舒服、好看,将构图的原理知识也融入进去。

另外,还可以经常分析大师名作中的画面构成元素,让学生学会从构成的角度分析和理解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场景的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思考画面布局,把握人物与场景的关系,重视画面的取舍和主观处理,根据画者的观念表达与画面的需要进行构思和布局,而不是一味地描摹写生场景,从而形成较为完整和独特的画面构成形式。

五、创新意识的培养

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会发展,同时创新是艺术教育中最高层次的能力。目前,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和笔法技巧上,导致学生一味注重技巧,在创作中缺少了个人绘画特点和情感思想的注入。长远来看,这对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型美术教育工作者都是不利的,单纯从绘画角度看,只能展现技法而缺乏艺术的核心素养、创新意识的作品也是难以打动人心的。

创作无疑意味着具备了艺术创新的属性,而进行创新意识到培养,就要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创新教学观念,加强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具体到我们的油画教学,就涉及到主观色彩的练习引导,帮助学生发现主观色彩倾向。例如,通过观摩可以发现, 历史上有许多大师在很长一段时期甚至一生的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体现自己个性的色彩范围。另外,通过美术史中一些绘画艺术的故事也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王受之.世界当代艺术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王林.美术形态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鄢倩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5).

课题项目: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2018年度院级科研课题“学前艺术教育专业色彩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项目编号:18WYZY14)

猜你喜欢

油画绘画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油画去哪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