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9-10宋晓明
宋晓明
[摘要]目的:浅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疗效,为后续临床应用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我科室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41例)及开腹组(19例)比较兩驿术情况、住院治疗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1%,腹腔镜组为2.4%,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良好,安全系数高。可以考虑为首选方式。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临床疗效
[中国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057-01
近年来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率不断增加。该疾病时胆囊充血水肿,囊壁增厚,与周围组织或者大网膜黏连,因此增加手术治疗难度。目前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方法为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因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手术优势,因此在临床中获得广泛应用。根据以上情况本次重点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具体效果。
1资料来源及方法
1.1基础资料来源
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患者均存在右上腹部疼痛、恶心、查体右上腹压痛、反跳痛、Murphy阳性,靶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B超或者CT检查显示胆囊结石,部分胆囊壁增厚>0.4cm;排除恶性肿瘤患者以及不同意本次治疗方案,转院患者。60例患者中急性嵌顿性结石性胆囊炎28例,急性非嵌顿性结石性胆囊炎32例,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治疗方法。按照治疗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腹腔镜组(41例)及开腹组(19例),其中腹腔镜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6-74岁,平均(45.3±12.2)岁,开腹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4-74岁,平均(42,2±12.0)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可进行组间数据互相比较。
1.2手术方法
开腹组手术:采取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右上腹部直肌做切口,进入腹后彻底将胆囊周围的黏连分离,暴露胆囊,然后找到胆囊管堵塞处,处理后切除胆囊,结扎、缝合。胆囊窝放置引流管,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并下床活动,恢复肠道功能后进食。腹腔镜组:患者仰卧,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然后建立二氧化碳气腹,采取四孔操作法置入腹腔镜。黏连采取电凝钩以及电剪切除,暴露胆囊,Ca10t三角容易被周围组织遮挡,此时需要使用抓钳将周围组织提起,近壶腹部向右上推胆囊体,从而将Ca10t三角暴露出,如果清晰显示“三管-壶腹”将在胆囊管以及胆囊动脉后切线胆囊。两组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
1.3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如切口感染等。
1.4数据分析
相关数据均在统计软件SPSS22.0中完成,t检验计算计量资料,X检验计算计数资料,组间数据比较后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手术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开腹组19例患者中,1例胆漏,3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1.1%(4/19);腹腔镜组41例患者中,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4%(1/4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X=6.33,/~0.013)。
3讨论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良性胆囊炎的金标准,但是该种手术治疗方式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因此临床使用受到限制。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腹腔镜治疗在胆囊切除术中获得广泛使用。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堵塞造成胆囊内胆汁滞留,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出现急性炎症。结石性胆囊炎症周围组织炎症明显,容易导致手术失败。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虽然术野广泛、清晰,但创伤性大,术后并发症明显,腹腔镜手术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本次临床资料中,采取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开腹组,说明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1%,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说明腹腔镜组安全系数高,结果与吴袁生等报道基本一致。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良好,安全系数高,可以考虑为首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