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李白的游历及诗歌创作

2019-09-10杨晋

文学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游历李白诗歌

内容摘要:“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一生漫游,山川河流,自然风物,不仅带给李白身心愉悦,更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为后人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作。

关键词:李白 游历 诗歌 创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文人与游历息息相关,通过游历,读书人可以广结良友,增加见识,扩大名声,获得赏识,求取功名,建功立业,生活在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李白更不例外。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四方游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塞北朔漠。李白一边游历,一边创作,为自己赢得社会声望,也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文。

一.盛唐文人的游历活动

唐代自唐高祖李渊开国,通过近百年的发展,经贞观之治,到唐朝开元时期已经是社会稳定,百姓安居,生活顺遂,文化繁盛的泱泱大国。一个文化兴盛、商业繁荣、船业发达、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达的“开元盛世”时代,为唐代文人的游历活动和诗文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社会条件,“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杜甫《忆昔二首》)。唐代继续沿用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激励着士子文人,游学备考,求取功名,建功立业;此外,唐朝建有众多亭台楼阁、道观佛寺,中国园林建筑在这一时期发展成熟,出现了许多大型宫苑及游乐场地,诸多条件的出现使得唐朝游历活动发展迅速,致使唐朝文人游历之风更加兴盛,成为当时社会流行的风气和时尚,很多文人都热衷于漫游经历。

他们漫游于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寺庙园林,留下观赏游览的足迹,用自己的诗作尽情表达着对自然的热爱,以此抒发心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对理想抱负的追求。文人在游历的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百姓,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增加生活体验,提高審美境界,为唐朝的诗文创作开辟了新天地,使得唐朝的诗歌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继而推动了山水田园诗派及边塞诗派的产生,并深刻地影响了唐以后游历诗歌的创作。

二.李白一生的游历活动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26年,人生经历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唐朝的“开元盛世”期间,而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发生在公元755年,李白五十五岁左右,因此,李白主要生活在盛唐时期,除了短暂的定居生活以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历中度过。

公元726年前后,年轻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离开四川,踏上漫游寻访的历程。李白顺长江而下,到过湖北、河南、安徽、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境内,“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上安州裴长史书》),其间不管是在湖北安陆的成婚定居,还是其后举家搬迁至今天的山东济宁附近,李白始终没有真正停止过游历,他几乎走遍半个中国,访遍名山大川,广结天下仁人志士,洒脱自如的游历时光,为后人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公元744年,无法融入宫廷生活的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开生活了仅三个年头的京都,开启人生第二次较为集中的漫游历程。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方,都迎来了一代诗歌大家李白,“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书情题蔡舍人雄》),这一段游历时期,李白在梁园,即今天河南省开封、商丘地区,相对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这一时期的李白虽然仍寄情于秀丽山水,放浪形骸,在名山大川中寻找心灵依托,诗文不仅有自然山水的描写,已不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莱人”(《南陵别儿童入京》)的李白,在诗文中更多的是倾注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理解与黑暗的揭露,游历诗歌多了忧愤和反抗之情。

三.李白游历诗歌的创作特色

盛唐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为李白的游历创造了极佳的物质条件,在祖国大好河山的游历中,书写壮美诗文,抒发人生情怀,带来了李白诗文创作的高峰期,由此产生了大量别具一格的游历诗歌,这些诗歌充分体现了李白游历诗歌在吟咏对象、思想内涵及艺术风格上的独到之处。

1.丰富多样的吟咏对象

李白的游历诗歌中所吟咏对象丰富多样,有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名山秀峰、江河湖泊及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还有寺庙古城、亭台楼阁、历史遗迹、农家田园等人文景观,内容丰富多样。如展现巍峨挺拔、雄奇壮阔泰山的《游泰山六首》、高耸入云的太白山的《登太白峰》、秀丽挺拔、树木青翠庐山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描写汹涌壮阔黄河的《古风·其十一》和《将进酒》、湖光潋滟、水波荡漾洞庭湖的《游洞庭湖五首》、而《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南都行》、《登金陵凤凰台》、《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等等诗歌,则是对寺庙古城、楼阁田园等景观的描写,不仅如此,李白游历诗歌中还出现了对冶炼工人的描写,“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秋浦歌·十四首》)一幅颇为壮观的秋夜冶炼图。总之,李白游历诗歌内容丰富,感情真挚。

2.积极入世昂扬向上的思想境界

李白的游历诗歌,流露着积极入世的理想抱负。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到“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冬日归旧山》)、以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渴望走进仕途,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他一生游历,曾多次进入京都,在李白的内心,是非常渴望被引荐,得到朝廷重用的,即使“安史之乱”,五十多岁的李白依然积极主动的寻求报效君王、平定天下的时机。青年时期的李白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的凌云壮志,年老体病时的李白,虽然理想幻灭,“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临路歌》),但是,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始终没有停止,这种积极入世昂扬向上的思想境界,感天动地,令人震撼。

3.想象奇特夸张大胆的艺术风格

李白游历诗歌很多都是采用丰富想象和大胆夸张进行艺术描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登太白峰》,在侧面烘托太白山的雄峻高耸后,诗人想象奇特新颖,“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太白金星为他而倾诉衷情,告诉他,愿意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诗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门户已经打开,于是诗人幻想神游天际,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高举,自由飞升,穿过云层,直上苍穹。诗歌意境高远,想象奇特,表现了对自由与光明的憧憬。套用网络戏语:太白金星对李白的态度,羡慕死孙悟空。还有,千古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诗人用“飞流”、“三千尺”等词句,表现瀑布临空而落的磅礴气势,大胆夸张的手法突出山势的高俊,也使瀑布蒙上神奇的色彩。

四.李白游历诗歌对后世人文旅游的影响

盛唐文人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拓展了创作内容和题材,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诗文创作。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一生的游历活动,为诗人打开了广阔的天地,启发无尽的想象和联想,激发创作激情,为我们留下大量游历诗歌,使许多景观成为今天的名胜古迹,重庆三峡、江西庐山、湖南洞庭湖、江苏扬州等等旅游资源,吸引着无数的人们因其诗文而看景和访景,并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李白的游历诗歌对后世人文旅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游历诗歌为旅游景观注入深厚内涵,使其成为人人心中向往的名胜古迹,如安徽宣城敬亭山,不是名山,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在哪里,但是,因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尤其是诗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句子,使敬亭山具备了独特魅力和特有文化韵味,很快成为無人不知,无人不晓旅游之地,吸引了白居易、王维、颜真卿、苏东坡、汤显祖、石涛等无数文人墨客,慕名登临,吟诗作画,为敬亭山留下众多诗、文、词、画,使敬亭山称为“江南诗山”,享誉海内外,2012年1月,敬亭山风景名胜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山也要文人捧”(郁达夫《乙亥夏日楼外楼坐雨》),因为李白的诗文,丰富了地方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名胜古迹。

李白创作的游历诗歌,极大的丰富着一个地区文化旅游。众所周知,李白和安徽马鞍山关系密切,是李白一生多次游历之处,李白和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李白在这里留有几十首(篇)诗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一》),这些诗文,为马鞍山留下了巨大的文化财富,不仅带来无数文人志士的凭吊拜谒,也让这个地方举办了几十年的李白诗歌节,截至2018年已是第三十届。如今的诗歌节,内容安排越来越丰富,影响力越来越广泛,活动期间不仅有诗文熏陶、论坛、文化教育交流活动,更重要的是弘扬民族文化,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文化内涵,扩大对外影响,促进国际交流,诗歌节已经从地方走向全国,乃至国际,成为独具特色的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是今天马鞍山城市的名片和标志,马鞍山也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诗城”。

参考文献

[1]王岚.“中国古代旅游诗词发展特征及审美研究”.作家,2014(10).

[2]饶艳.“中国古代旅游文学特征及当代价值探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2).

[3]曹晓慧.“唐代旅游业对社会文化史的影响研究”.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9).

[4]李孟娜.“旅游与旅游文学关系思考”.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6).

[5]徐基宏.“马鞍山李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9).

[6]廖美玉.“驻足与追忆——李白在天地行旅中浮现的浙东诗景”.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8(11).

(作者介绍:杨晋,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游历李白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斑斓纵横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诗仙李白的归宿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倒下的那一刻
游历阳光西班牙
梦游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