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艺术教学中渗透岭南民间艺术实践性教育的研究
2019-09-10詹文
摘要:当前国家正在实行教育体制改革,對高中艺术课程也进行了修订。当前艺术课程缺少应有的重视,也忽略了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为响应国家对艺术教育的改革,以及关心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问题,我开展了在高中艺术教学中渗透岭南民间艺术实践性教育的研究,尝试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传统艺术文化。本文着重阐述英歌舞的教学事例,如课前准备、课堂实况等。从学生的上课情况,教学效果,进行思考与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的结论。
关键词:高中;艺术教学改革;英歌舞;传统文化传承
一、前言
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艺术对人的思想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它能使我们的情感为之震撼,精神得到升华,思想为之开阔。
根据新课标课改的要求,开展艺术课堂的改革趋向于让具有文化与美感、情感相结合的,拥有创造性的艺术课堂给学生带来崭新的艺术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对其自身的创意性进行表达。
但目前,艺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不能很好的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一、学校对艺术类教学缺乏正确的重视;二、传统的艺术教育难以让学生参与到艺术之中,成为艺术的创造者,给了他们一种被艺术“挡在门外”的感觉,让学生缺乏学习艺术的热情;三、在我们的艺术学习与鉴赏中,多以国内主流艺术与国外著名艺术的学习为主,忽视了我们身边优秀的民间艺术和优秀文化的传承。
鉴于以上几点,我开展了如何在高中艺术课堂中渗入岭南民间艺术的研究,希望能将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贯入我的教学之中,走入普通中学生的心里,引起更多人重视民间的艺术文化了,让优秀的遗产在学生们的手中传承。
二、艺术教育实践过程
(一)英歌激昂,引人入胜
经过长时间的收集资料和深入思考,我寻找到了一个适合我开展教学研究的课程——英歌舞。英歌舞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受喜爱的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门古老的艺术是融合了舞蹈、戏曲、美术等艺术形式的“综合的艺术”,有机地融合了武术、舞蹈和戏曲等元素,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感受这独特的艺术,提高自身对艺术的鉴赏能力。而英歌舞的舞蹈动作幅度大且有力,能充分发挥出人体最大的可塑性。节奏快慢灵活变换,舞蹈中“槌花”动作产生的和谐的律动感配合舞蹈图案更是能舞蹈效果,引人入胜。这门艺术源于潮汕地区的祭祀活动,与潮汕地区的悠久历史相结合,是潮汕地区文化呈现的载体,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近年来,随着英歌舞被录入“非遗”名单,地方政府和各界人士大力宣传和保护民间艺术,英歌舞也更加广泛地走进人们的视野。 因此我选择它作为我课堂的教学课程,既能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这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让这种优秀文化能传承下去,并且同时能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发展。
(二)寻找资料,精心准备
英歌舞的表现力极强,但不了解这种舞蹈的文化背景就不能很好的感悟这种艺术形式。为此,我到图书馆查阅了关于潮汕地区风土人情的资料,阅读了《英雄礼赞-潮汕英歌舞》《中华舞蹈志》等书籍,考察英歌舞诞生的由来,体会英歌舞舞蹈动作中体现出的勇猛粗犷,热烈而奔放的特点,加以理解,整合成为我教学中的材料。我还特意登门拜访了民间艺术家,向他们求来潮汕地区的采风视频,反复观摩、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请老师傅教授我跳英歌舞的技巧,用心体会这种舞蹈独特的魅力,力求在教学中做到完美,让学生有更好的教学体验。熟能生巧,为了更好的掌握英歌舞槌花的精髓,我甚至在准备课程期间,走路都在耍槌花,只希望在课堂上能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这门艺术带来的美的享受。让他们对我们岭南地区的文化有更深的体验。
(三)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如果能了解这种传统舞蹈美妙之处,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学习这种舞蹈的动力。因此。我先向学生们介绍了潮汕地区优秀的文化,并播放当地采风的视频给他们欣赏。再以舞蹈道具——舞槌为切入点,创设一个在潮汕当地庆祝喜事的背景,当场给他们们表演了各种花样槌法,如“单槌花”、“双槌花”、“冲槌”、“击槌”等。生动的表演,直观的呈现让学生对英歌舞产生浓厚的兴趣,都表示很希望能够学习这种舞蹈。为了加深他们的印象,我带着学生学跳英歌舞的动作“横击槌”,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这个动作适合什么角色去跳,感受英歌舞刚毅豪壮的情感表达,从而引出英歌舞的故事背景。鼓励学生大胆自主的思考、模仿、表演英歌舞的动作。为后面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四)以槌作引,以谱为画
英歌舞有两个重要的道具,舞槌和面谱。我以舞槌作为学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探讨英歌舞面具中所代表的人物的性格特色,一起了解英歌舞的历史来源,是由古代傩舞进化而来的。傩舞是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舞蹈。潮汕地区在文化上与闽南是一个系统,而“闽”字就是象征门内祭祀蛇的民族。所以英歌舞面谱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意义。紧接着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庆祝喜庆的舞蹈而脸谱的却是冷漠的表情?请学生们自己思考,发表意见。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配合历史背景讲解传统戏曲脸谱的各种颜色分别代表的意义,能让学生了解潮汕英歌舞的脸谱文化,同时他们揣摩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用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绘制自己角色的脸谱。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对色彩的敏感度。并且,在他们绘制自己脸谱的时候,我将潮汕大鼓的音乐放给他们听,让他们感受舞蹈的激昂,熟悉舞蹈背景的音乐,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的基础。
(五)分组教学,共破难题
在基本认识英歌舞后,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饰演前棚 、中棚和后棚,教他们学习英歌舞的基本动作,击槌和耍槌花。英歌的短槌,是英歌舞的灵魂。通过短槌的击打和舞动,将英歌豪迈的气势表现出来。但这种手法很难掌握,舞槌握得松容易掉,舞槌握得紧会耍不起来。为了攻克这个难点,我一遍又一遍地向同学们演示如何耍这个短槌,手部发力的部分是哪,帮助他们一点一点地去摸索,练习每一个细节上的动作。跳英歌舞需要有很强的节奏感。英歌舞的音乐节奏鲜明,变化的速度快,鼓点紧,随着队伍阵势的开合而多变,要求学生要学会听清鼓点,把握好节奏。因此,我在前面反复击打大鼓,让学生们感受鼓点的节奏,再让他们拿上舞槌,跟着我的大鼓声音,练习英歌舞。我打一个鼓点,学生们做一个动作,等他们踩准这个鼓点,动作做规范后,我再击打下一个鼓点。
学习的过程很辛苦,一个个舞蹈动作需要循環反复地练习,整个舞蹈队形的变化需要反复的排练,演示,以求达到流畅的舞蹈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鼓励学生,和他们一起学习,在课余时间将我知道的一些潮汕地区的风俗和他们分享,放松心情。同学们也在舞蹈中体验潮汕文化的魅力,自身得到成长。当我的鼓声响起,所有学生带着自己亲自绘制的脸谱,手持着英歌舞的短槌,和我一起边击边跳的时候,我是多么激动和震撼!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经过精心的策划与准备,最终呈现出来的课堂效果不仅达到了我之前的设想,而且更超出了我之前的预期。
三、艺术教育实践总结
这次的实践性教学研究在学生中反响热烈,很多学生在课后纷纷向我表示希望以后能更多地开展这种类型的艺术课,让他们觉得很有意义也特别精彩。能得到学生们的肯定,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分析这次教学实践的成功之处,我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重视课程,积极备课
艺术课在高中来说算不上是主要课程,地位自然是不像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科受到重视。但艺术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个人对艺术鉴赏力有很大的影响,不加以重视的话会是很大的不足。另外,传统的艺术教育方法对学生来说过于枯燥无味。比如,在一般的艺术课堂上,老师会向学生播放一段音乐或舞蹈视频,然后讲授关于这首曲子、视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这样专业的理论强行灌注在学生身上很难让他们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这种过于生硬的方式会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走心”,不应当过于依赖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拘泥于课本,缺少与学生的交流。这样单一的上课方式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相反,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选取优质的内容,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与学生多交流,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带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是只在形式上参与艺术课。只有老师在备课上肯花心思,学生才能在老师的课堂上学习更多知识。认真的备课运用在哪种课程之中,都是一个优秀课程不可或缺的因素。本人在备课过程中查阅了许多资料,进行许多练习,因此在正式课堂上能明显体会到学生是能适应我的备课,跟随备课的准备去进行学习。并且能根据我的提问进行自我思考。
(二)创设情景,激发热情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艺术课堂上有能吸引学生兴趣的事物,那么必然学生会对这门课的记忆印象深刻。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进艺术中,创造艺术,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教学的效果也远比单纯的讲授知识要好。如果让学生阅读《罗密欧与茱丽叶》,他们体会个中深意,那么他们对书本意义的理解定不如那些尝试过扮演罗密欧与茱丽叶话剧的人深入。只有自己置身在其中,才能有深刻的回忆。在艺术课堂上,教师创建情境让学生体验,能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融入艺术之中。并且情境创建让学生们参与的这种方式是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比起以往的让学生看视频学习的模式更为直观,效果更好。因此,教师要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体验更多,学到更多,感受艺术独特的魅力。这种教学模式理应得到推广。
(三)优秀文化应传承,课前讨论引思考
近年来,国家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作为教师,更应该支持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且让优秀文化艺术走入普通中学生心里。通过这次教学研究,我收集很多我们岭南地区文化的资料,我得知,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忽视,甚至遗忘。在艺术课上,我们更多的是给学生们了解国内外一些比较有名的作品,但像英歌舞这种小众的,有着区域特色的艺术往往会被忽略。因此在艺术课堂中,选择以与学生进行课前的互动,探讨英歌舞的历史背景,文化由来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艺术,并对此展开思考探究,再开展教学。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展现了对英歌舞浓厚的兴趣,能很好投入到学习跳英歌舞之中。既能为后续展开教学打下基础,又能起到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
拉近学生与潮汕英歌舞的距离,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提高艺术感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关注,认识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关注岭南文化发展之路。这是这堂艺术课的魅力所在,也是成功之处。在课堂上,和学生有交流,互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的教学氛围很浓厚并且在这堂课结束后,学生也肯定了我的教学方式,让我感到很欣慰。
与此同时,在教学课堂中也存在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例如:在课堂上,因为时间关系,探究的不够深入,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进行讨论的问题也不够深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课前几分钟分享组内同学的探究内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巩固了前期的学习成果,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结这次的教学研究,在艺术教学的课堂上,应当重视备课教材的新鲜度,将民间艺术考虑作为艺术课的教学素材,对课堂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教师教学方式应当与时俱进,利用新的教学设备和新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与优秀艺术相互配合,提升学校的艺术学习氛围。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探究的任务也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有说过“教育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一个艺术教师,本人将继续在艺术教育道路上不断钻研和探索。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是本人对于在高中艺术课程中渗入岭南民间艺术的一次以英歌舞为教学课程的研究。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能看到艺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支持改革。学生在艺术方面具有很大的创造性,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得到更好的艺术教育的体验,与此同时,向学生传播优秀的艺术文化,提高艺术审美和个人艺术素质,培养他们传承艺术的精华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英歌舞所代表的潮汕地区的文化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一些传统的优秀文化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让这些财富能在我和学生们的手中熠熠生辉。同时希望提倡能够运用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在艺术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艺术课程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红 潮汕英歌舞的文化特性和发展前景
[2]彭艺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简介:詹文,女,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舞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