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邊緣小眾如何做到C位主流 網紅品牌養成記
2019-09-10史瑩
史瑩
當下,網紅品牌面臨兩個困境,一是做大,二是做久。一個新品牌能夠在物質極大豐富、資訊多而雜的今天迅速崛起,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何擺脫「網紅宿命?」,從網紅品牌,成長為能夠代表一種文化或區域名片的百年品牌,是一件值得探索的、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水大魚大,網紅品牌大部分起於「小 」,但想要做「大 」,就必須進入海一樣大的主流市場,然後將自己作為一個「品牌 」,而不是「網紅 」,重新審視定位和資源,遵循品牌規律,懂得捨得。
近幾年,在新零售趨勢,在互聯網和資本加持下,小品牌、新品牌層出不窮,這些品牌與海爾等傳統品牌不同,像網紅明星一樣,有的還故意給自己貼上「網紅品牌 」的標籤。但大部分都紅極一時,很快就被淹沒了,比如我們熟悉的黃太吉煎餅、雕爺牛腩、錘子手機,徹思叔叔蛋糕等。
網紅品牌是怎樣養成的?
探討網紅品牌的發展,首先需要搞清楚網紅品牌的由來及特點。
網紅品牌的產生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新媒體的發達,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使得資訊能夠快速到達每一個用戶,改變了用戶消費資訊獲取方式並影響用戶選擇,其本質是流量。小豬佩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表情包、短視頻,到最終年關的一部《啥是佩奇》引爆網路,這裡面有製造話題、借勢、用勢的策略問題,比如在引導下很多商家利用「啥是佩奇 」來借勢行銷自己的產品,當然這是相互的。二是資本的發達,從創意到落地,必然需要一定的資源投入,發達的資本從商業角度改變了模式落地和組織構建方式。瑞幸在不到兩年時間,A輪、B輪及B+輪共獲融資高達5.5億美元,或稱之為品牌投入。
流量和投入兩個因素快速推進了網紅品牌的崛起,並基於品牌策略,在品牌的不同發展階段起到不同的作用。依據品牌在發展策略上對流量和投入的依賴程度或使用方式,可以將網紅品牌的崛起途徑分為四類(見圖)
一、流量強,投入少
這類品牌的特點是品牌所有者自帶強流量,品牌缺乏資本或不需要較大資本投入。主要以草根崛起的網紅為主,號稱「某某哥 」「某某姐」,網紅品牌與網紅本人緊密綁定,通過品牌所有者成為網紅,進而帶動品牌迅速躥紅。
這類品牌的問題在於品牌所有者的流量一般基礎不牢,具有局限性,或缺乏持續經營管理能力,品牌建立後,品牌所有者無法進一步帶動品牌發展,甚至出現反噬效果,直至品牌變弱、消失。
二、流量弱,投入少
這類品牌主要通過切入某一創新價值或情感進行極致訴求,進而引起共鳴,快速產生流量,然後在發展中進一步投入。江小白就是這一策略的典型代表,甫一面世,堅持小眾而獨特的品牌主張,創新提出針對年青一代的「青春小酒 」,提倡簡單、純粹的生活態度,其開創性的表達瓶將有創意的文案與自媒體結合,建立了高用戶黏度,從而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這類品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通過極致訴求產生的「粉絲 」的忠誠度高,但也很敏感,一旦發現「情感上 」的背叛,就會很快丟棄。
三、流量弱,投入大
這類品牌主要通過聚焦於某一細分市場,依靠資本的大量投入快速建立市場領導者地位,一旦該模式形成,本身就會成為一種「現象 」。瑞幸咖啡就是典型的例子,瑞幸提出「無限場景 」的概念,借助物流和移動互聯網,滿足用戶在家或在辦公場所可以便利獲取咖啡的需求,其實就是通過大規模的投入迅速開店建立行業優勢地位。
四、流量強,投入大
這類品牌成為網紅,具有天然的條件,比如錘子手機。錘子手機的創立者羅永浩,外號老羅,自己就是超級網紅,粉絲高達1500萬,從來不缺話題,揚名新東方、怒砸西門子冰箱……其M1發佈會熱度與《太陽的後裔》差不多,相當於1.5個中國新歌聲鳥巢決賽。錘子A輪7000萬、B輪2億……顯然既不差錢,也不缺流量。
如何從邊緣小眾做到C位主流
這些網紅品牌,從一定程度上講,已經非常成功和不易,但也面臨著:「哥沒紅完,姐已經崛起 」、銷量如何進一步突破、如何贏利等問題……針對不同類型的網紅品牌,可以嘗試從從行銷的4P理論出發,重新定位或活化品牌,有助於品牌進一步突破。
宣傳上從非主流融入主流
對於第一、三類網紅品牌,通過流量或資本在短時間內崛起,在建立高知名度同時,並沒有建立高認知度,讓大眾接受,這就是為什麼「網紅 」在贏得小眾的歡呼同時,卻被大眾視為「一種喧囂的泡沫 」的原因。如果能夠突破「小眾 」,融入「大眾 」,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抖音 」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抖音通過有趣味的短視頻的分享快速崛起,但是抖音並沒有一味追求趣味性,而是快速加強規範化、宣揚正能量,與主流媒體合作,從而贏得國家相關機構在抖音上建立官媒,迅速融入主流媒體,在政府背書下,其品牌美譽度也快速提升,建立了自己穩固的行業地位。
瑞幸也需要如此,瑞幸不管規模再大、覆蓋面再廣、提供再便利的服務,其目前所代表的仍然是主流咖啡文化的一種補缺角色。星巴克從咖啡知識的傳播、咖啡文化的宣揚和終端咖啡體驗氛圍的營造,構建了咖啡消費、咖啡文化與星巴克的緊密聯繫,建立了品牌高度。瑞幸希望覆蓋更多咖啡消費場景,在模式上進行創新,但這背後,需要更多產品文化的深厚積累,即兩者是品牌高度與品牌廣度的關係。
活化品牌、升級品牌,將品牌帶入主流市場,是網紅品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之路。
顛覆或重塑主流
並不是網紅都是非主流。推陳出新,也可能是對落後傳統的顛覆,顛覆不容易,一旦顛覆,那麼你的品牌主張就成為行業的價值主張。對於一、三類網紅品牌,同樣適用該策略,如果你足夠強大,代表新的價值取向,那麼你就可以重塑行業,換句話說,你就是主流。
一提到堅果行業,大家就會聯想到「三只松鼠 」,與一般的網紅品牌相比,三只松鼠不僅做到了品牌的快速建立,而且銷售規模也快速增長,甚至超越一些老字號,許多人將之歸為「萌」品牌形象及相關文化的開發。這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最大的原因其實是堅果行業在網紅品牌的帶動下發生了「質 」的變化,以三只松鼠、沃隆、新農哥為代表的時尚新品牌,完全顛覆了大家對堅果等休閒食品及其休閒消費文化的認知。
橫向拓展創造主流
網紅品牌通過聚焦策略快速崛起,但進一步發展,就面臨橫向和縱向拓展兩個問題,對於第二類網紅品牌,縱向拓展具有較大的約束性,尤其是成熟行業。江小白所在的白酒行業就是如此,有著諸強環伺,如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超高端,以及數不盡的地產酒。向上拓展就意味著江小白要進入主流商務市場,向下拓展意味著要覆蓋更廣的目標群體,都需要突破目前「青春小酒 」的定位。但極致情懷訴求下的用戶高敏感度特點使得江小白不敢輕易嘗試,所以,江小白無論是後端延伸高粱產業園種植,還是前端不斷推出新品,優化管道,除了有助於夯實目前業務外,並不能帶動企業實現更明顯的銷售規模突破。
深度拓展奠定主流
網紅品牌最大的特點就是品牌知名度明顯高於其他品牌要素,也就是「虛 」大於「實 」,就像網紅歌手一曲走紅,卻不通基本樂理一樣。品牌講究虛實均衡,太實,則浪費資源,沒有充分發揮資源作用;太虛,則不長久。所以,對於既有流量又有實力的第四類品牌,就要往深度拓展,夯實基礎,強化系統作戰能力。
錘子手機由老羅帶著情懷,挾名氣與資本進入,但畢竟是手機行業新手,錘子手機一次次高調的行銷宣傳大過在硬實力上的投入,粉絲的熱忱固然可觀,但一次次失望之後,激情就會「燃燒成灰 」。所以,網紅品牌一旦成形,為了實現持續發展,就需要在硬實力上下大功夫。為了避免較大的認知落差,需首先引導用戶,調低用戶預期,然後逐步強化一些短板,在硬實力上展示一些「奇 」,而不是一味在概念上求「奇 」。
最終通過系統化的實力提升,穩固短時間內取得的行業地位,成為最有競爭力的主流品牌之一。
做個小品牌也許只需要一個機會和一點匠心,但如果想變成一個大品牌,你還需要管理、行銷、技術、資本等各種知識,以及更多次的靈魂拷問。
檢查一下你的「機會成本 」
很多人都聽過一個詞,叫「市場容量 」,它是我們創業之初最先考慮的問題。市場容量的大小會決定你的市場規模。
比如,一個國外的飲料品牌,如果把核心市場定位在中國,那麼它將擁有幾個億的市場,但如果把市場定位在瑞典,那它的市場最大規模就是1018萬人。
但「市場容量 」只是一個基礎因素,不能把它作為衡量的唯一標準。比如中國的飲用水市場非常大,2019年大約就有1500億的市場規模。這個市場容量足夠大,但你敢進入嗎?連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恒大冰泉都敗北了,小型創業者想都別想。
如果說市場是一個立體的形態,「市場容量 」只是其中一個維度,我們再增加幾個維度去審視一下你的市場。
體積問題:市場規模。你所在的市場到底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還是十億級別的市場?這裡是否還有需求沒被充分滿足?
速度問題:市場增速。你現在所在的市場是已經接近飽和,還是仍然在穩定增長?增長率是3%還是30%?例如,中國的一二線市場對於大部分品牌而言都是飽和的,而三四線是可以掘金的;再比如,中國的寵物經濟、銀髮經濟未來的增長勢頭很強勁,但是廚電行業、手機行業這兩年已經飽和了。
時長問題:是否剛需。「剛需 」是說某樣產品,我們是不是一直需要它,它會不會輕易過時。例如,在消費品上,牛奶就是剛需的消費品,某種風味的飲料可能在幾年之後就會過氣。
頻次問題:是否高頻。「高頻 」是說我們消費產品夠不夠頻繁。例如,面巾紙是高頻消費產品,但是婚紗攝影產業就是典型的低頻消費產品。
分佈問題:市場集中度。「集中度 」就是這個行業是把持在幾個巨頭手裏,還是被一群「螞蟻 」瓜分?例如,中國奶業就是被伊利、蒙牛這樣的巨頭把持,行業集中度高。但是餐飲業受地理位置影響,就是典型的行業集中度低,不可能被幾家大品牌瓜分。
濕度問題:用戶的聚合效應。所謂的「市場濕度 」只是一個比喻,就是你的市場最好是活躍的,用戶是抱團的,可以很容易把用戶聚合在一起。比如,近幾年在綜藝圈,大家都在做圈層文化的生意。《中國新說唱》《這就是街舞》《樂隊的夏天》……這些爆款綜藝都是切入了一個黏性極高的小眾群體。
以小眾去帶動大眾,以圈層文化去引領潮流,這不是偶然的商業行為,這已經是一種創業思路。
你的競爭成本有多高?
一個企業如果能夠做大,一定是在某種程度上消滅了競爭。
瑞幸18個月做到上市,侵蝕巨頭星巴克在中國的市場。瑞幸和星巴克雖然都是賣咖啡,但兩者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傳統的咖啡店的獲客場景是線下,通過合理的選址,選擇在人流、消費階層合適的地方開店,從而將店周圍幾公里的咖啡人群轉化為消費者。
但瑞幸的獲客場景不是線下門店,它打破了星巴克的門店經營模式。它的獲客場景主要來自線上流量,來自朋友圈、App、公眾號等的裂變分享。
連鎖餐飲店最大的護城河,是行業不集中所帶來的門店運營問題。這話有點繞,直白說就是雖然都是賣一樣口味的咖啡、一樣品質的門店環境,但是因為門店的位置不一樣,門店的消費者就不一樣;門店工作的人員不一樣,那每家門店的管理運營就大不一樣。
所以,這各種不一樣就帶來了如何選址、如何進貨等各種細碎的問題。如果瑞幸去和星巴克PK這些東西,即便它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它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至少不會這麼快就上市。
通過資本快速占領線下市場,通過用戶補貼吸引用戶嘗試,通過線上場景獲得客源,通過數據進行店鋪選址、提高店面運營效率,這是瑞幸的競爭策略,這種競爭策略避開了星巴克的優勢,它的「競爭成本 」是低的。
從產品層去消滅競爭
如果你開發了一個產品,需要的人非常多,而且其他對手都沒有,這就是最好的生意。可惜,這種產品非常少,一般只存在於一些高新技術企業。
業內最常見的方法是做品牌定位,而品牌定位裏最常見的定位方法就是「品類創新 」,就是通過對原有產品進行微調整,添加或升級某些元素,讓這個產品成為一種大家沒見過的新型產品。
2017年,君樂寶推出了一款優酪乳產品,叫「漲芝士啦 」,第一年就銷售了2億包,預計2019年能達到4億包的銷量。
優酪乳是一種「容器 」,它可以融合很多其他原材料,變成各種口味的食品。之前中國優酪乳市場一直靠果肉+優酪乳去擴展品類,例如著名的蒙牛大果粒系列,就是各種水果和優酪乳的組合。而「芝士 」這個香甜的事物從來沒和優酪乳嫁接過,君樂寶算是首創。在推出市場之後,這款產品並沒有同質化的競品,其他口味的優酪乳只能算是間接競品,所以,「漲芝士啦 」這款產品的「競爭成本 」是非常低的,它為母公司君樂寶贏得超高的市場增長。
複製成本不能太高
僅從企業經營視角來看,如果你的發展遭遇了瓶頸,很可能是你過往的經營模式不靈了。也就是說,你過去的成功沒法「複製 」了。
如果一家企業每次獲得一個新的客戶、新的消費者,方法都是可以複製的,那麼它的「邊際成本 」就會降低。邊際成本是西方的一個概念,直白點說就是每獲得一個新客所要付出的成本。企業經營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不斷降低邊際成本。
當然,邊際成本的高低也跟行業有關。比如,諮詢行業就是一個邊際成本極高的行業,一來,它的每一個客戶都是不同的,也就意味著它每次服務的差異化極大,即便同一個客戶的二次複購,也要給出不同的服務;二來,品牌諮詢賣的不是實體產品,而是人的智力成果,雖然沒有工廠、設備、技術之類的投入,但過分依賴人的公司,品控是無法嚴格保證的。
水大魚大,網紅品牌大部分起於「小 」,但想要做「大 」,就必須進入海一樣大的主流市場,然後將自己作為一個「品牌 」,而不是「網紅 」,重新審視定位和資源,遵循品牌規律,懂得捨得。從小眾網紅到大眾名片,需要的不僅是觀點和口號,更是一個苦修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