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提高学生高中历史学习兴趣
2019-09-10张卫
张卫
【摘 要】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专研的重要课题。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从而愿学历史、好学历史,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习兴趣 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75
興趣是指人们力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事物与某次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兴趣具有选择性、趋向性的特征。从学习历史知识的心理特征看,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正逐步提高。他们的英雄主义意向以及好奇心理,对过去的探索以及对未来的追求,都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了条件。他们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活跃,接受和模仿能力很强,而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烈.其心理特点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依赖性,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但这种学习却又是建立在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基础上的。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他们自发的动机。
一、活跃课堂气氛,实施高效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知识,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不了兴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自我发展,也给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我们历史课堂的教学气氛,实施高效的教学课堂,而这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形象生动的课堂演示、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分组讨论等教学模式,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参与的欲望更加强烈,学习的兴趣也就会更加浓厚。这样一来,不但减轻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心理负担,更有利于我们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
二、注重创新,打破束缚
对于我们历史教师来讲,创新是对能力的一种考验: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参考资料辅助下,依托新教材,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以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传统的历史教学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应试是主要目的,手段单一,方式死板。以往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历史课枯燥空洞,压抑着学生的个性,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使本身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离历史越来越远。历史教育的功能不能完全地通过这种陈旧的历史课堂表现出来,甚至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历史的教育功能。素质教育改革喊了很多年,但当前的历史教育,尤其是面向高考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转变是非常有限韵。因为在短期内,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应试教育不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要改变死板的历史课堂,我们只能从提高学生的兴趣方面人手。
三、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方面,达到“鉴古知今”
创造性的历史思维其实就是如何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在现行教材中有许多创造性历史思维的典范可供学习。同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不乏此类典范。例如: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它是否走资本主义道路?教材指出:“它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中可以看出改革只是生产关系中某些环节的调整,如管理环节、分配环节等,它并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性质,所以在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民只享有使用权,城市中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少部分企业资产拍卖转让),所以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是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经济学说,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又如对一国两制的分析。教材指出它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创造性的战略决策。从结果来看,它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平回归,实现了港澳地区的平稳过渡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完成,值得充分肯定。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发掘教材中的此类问题,特别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发掘此类问题。通过这些范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历史思维的能力,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四、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学史使人明智”,“明”可以说是对历史规律、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认识;“智”既包括鉴古知今的认识智慧,也包括开拓未来的创新智慧。“明智”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式,对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认识过程。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间的开放与融通上做出一些尝试。如讲授《戊戌变法》一课时,先确定了以戊戌变法为重点教学内容,用以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价值的教学目标;在思维能力培养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就“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历史上里程碑”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为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我对教材的知识内容大胆地进行了取舍。从教学实践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在探讨历史问题的同时掌握和理解了重点知识,训练了历史思维能力,从活生生的历史中受到了做人、行事的启迪。
总之,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地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祁茂俊.有效实现高中历史兴趣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