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及途径分析
2019-09-10陈健
陈健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数量的迅速增加,给大学生党员发展和入党后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目前,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大学生党员和对大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要确保大学生党员发展“入口”质量和入党后培养教育和成长质量,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规范、科学水平,构建、实施科学、规范的大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教育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是解决以上种种问题的重要途径,也能给大学生党员毕业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
1.构建原则
(1)客观性原则。各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应当建立在本校大学生党建现状的基础之上,在确保学生党员政治本质,遵循《党章》、《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构建本校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
(2)系统性原则。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监督、考核、评价综合性系统,体系包含制度、内容、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体系中各环节相互关联,复杂而紧密,同时也科学规范,易于操作。
(3)实效性原则。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是为了保障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更是为了保障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在实效。
(4)长效性原则。一名大学生自递交入党申请书至成为中共党员再到毕业离校少则两三年,多则六七年,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要涵盖其整个过程,因此体系的构建要具有长效性。
2.内容与方法
(1)入党前启蒙教育与入党后系统教育相结合。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进行启蒙教育和经常性的、具有较高层次、较强针对性的系统性党性、思想教育,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大学生党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先进性和品德上的高尚性,使其具有改革创新意识,乐于发扬奉献精神,勤奋刻苦学习,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引导他们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矢志成长。
(2)评价考核与教育并重。评价考核机制能客观反映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成长质量,也是检验教育成效性的重要标尺。大学生入党前的评价考核内容在符合党章关于党员发展的相关规定要求,同时也要适合大学生的特点。其评价考核指标涵盖思想品质、实践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集体意识等层面,且是这些方面是动态发展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入党前的评价考核应以学生为本,采取科学的数据量化考核评价为主,人性化感知评价为辅评价方式。数据量化考核评价主要是对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进行准确的数据化评价,如学习成绩、活动参与度、创新能力和社会工作等,通过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促使入党积极分子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结合教育培养达到提升党员发展整体质量的效果。人性化感知评价主要是对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的思想状态、道德品质等难以量化的方面进行评价,一般采取入党积极分子的自我评价和群众对其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二)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途径
1.建立长效的、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
从一名普通大学生到一名合格的中共正式党员的蜕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蜕变过程跟党组织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其中入党前培养教育和入党后的再教育二者不可偏废,入党前教育开展的实效果好,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入党前教育开展的实效果好,大学生党员才能健康成长。
(1)构建分层次教育体系。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大学生预备党员和大学生正式党员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启蒙式教育、集中教育、合格教育和先进性教育。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启蒙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之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抓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的集中教育,夯实培训的质量, 保证培训的效果, 把好“入口”关;对预备党员进行做合格共产党教育并与预备期考察相结合,通过合格教育,预备党员本人依照合格党员的标准,自我查摆问题,党组织、党员同志帮助他们查摆和解决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使其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对大学生正式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党组织把先进性教育融入到组织生活、发挥党员作用、参加社会实践、时事政治学习中,促使大学生党员们不断健康成长, 并在学习、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不断丰富教育载体和形式。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喜欢新事物、乐于实践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建立课上课外、网上网下、学习实践相结合的“四维”教育形式和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个人自主学习和主题实践“四位一体”的学习形式。堅持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知识竞赛、心得交流、座谈讨论等相结合。充分利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Inter网,创办电子期刊,开办“网上党校”;充分利用微信、QQ等新媒体,发挥其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优势,将其打造成党员教育的有效载体。灵活运用丰富的教育形式和载体,可以切实增强学习的效果。
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会让人感到枯燥,所学的理论也显得苍白无力,它们只有得到了实践的印证才会显示出其正确性和伟大的指导意义,才会被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真心接受。因此除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外,开展特色鲜明、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实践教育活动可以结合广大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特点和他们所学的专业,结合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引导他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到优秀党员身边,深入社会,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党性锤炼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机制,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自身能力为社会做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党性,在实践中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际中让他们体会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建立大学生党员成长质量量化综合评价体系
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考察与培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主要涉及入党申请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和群众威信等诸多因素,这些方面又涵盖若干子因素。每个子因素因人因时而变化,因此该过程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工作。目前,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对此过程大多采取了“化繁为简”的办法,即以某一个因素或子因素当成“硬指标”(如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群众基础或党课成绩等中的一项),作为确定某同学是否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的标准。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后,培养联系人在对其的培养与考察过程中又缺乏科学规范、易于实际操作的规程与依据,往往以个人主观来评判被考察人的优劣,因此考察结论不够客观、公正。建立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学生党员发展动态管理系统和综合考评系统则可以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一名志愿加入党组织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蒲芝权.有青年就有未来 有人才就有希望[N].贵州日报,2011-10-20(11)
[2]丁雅诵.大学生党员要有“先锋范儿”[N].人民日报,2017-03-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