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2019-09-10夏兴平
夏兴平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檄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且分成2组。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术前,组间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不大(P>0.05),术后6个月,组间差异显著(P<0.05);③术前,组间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及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6个月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可推广。
[关键词经皮檄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6-0042-02
本文笔者选择所在医院7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内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最小24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40.85±5.14)岁。研究组,23例男性,16例女性,最小22岁,最大70岁,平均(41.37±5.33)岁。比较2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分组研究。
1.2方法
(1)研究组: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前,完成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全身麻醉处理,取俯卧位,胸廓与盆骨位置垫高,促使腹部悬空,借助过伸位,复位伤椎,C型臂透视机将伤椎作为中心,对手术床或者体位进行调整,保证各棘突处于两侧椎弓根投影连线中点。基于透视下,标记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的体表投影位置,另透视侧位,观察伤椎复位状况。常规消毒并铺巾,穿刺点以椎弓根体表投影外侧0.5cm为准,做1.5cm左右纵形切口,定位针在此固定骨质,再通过C型臂透视正侧位,对进针点进行调整,要求进针点处于椎弓根体表投影外上象限,并对进针角度进行稍微调整,控制椎弓根内收角度,定位针进入至椎体0.5cm左右时,再次透视,予以确认,借助空心套管,将周围软组织逐层扩开,将内套管拔出,沿着定位针,利用空心开路锥钻孔,开路锥需达到椎体前中1/3位置,再予以空心丝锥攻丝,选择适宜的空心椎弓根螺钉,顺着定位针方向拧入,并将定位针取出。再用合适的连接棒,预弯处理后,借助置棒器,送入到椎弓根螺钉尾槽中,一侧尾帽拧紧,椎体撑开器插入,再次复位椎体,锁紧尾帽,再次透视,观察复位情况,基于此,将椎弓根螺钉的长臂折断,冲洗、缝合切口。
(2)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术前处理与研究组相同,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并铺巾,后背正中做一切口,将伤椎作为中心,长12cm左右,逐层切开,顺着椎旁肌进行剥离,促使伤椎相邻上下椎体的上关节突充分显露,进针点选择上关节突的背外侧缘与横突的中点,将定位针钉入,控制内倾角,透视显示定位针无误。扩孔处理后,选择适宜的椎弓根螺钉拧入,再选择长度适宜的连接棒,预弯后置入至椎弓根螺钉尾槽中,尾帽拧紧,椎体撑开器插入其中,复位椎体,锁紧尾帽,再次透视,检查伤椎复位情况,冲洗、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
1.3疗效指标
(1)比较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评分越高表示越疼痛,另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评分高表示功能障碍越重;(3)比较术前与术后的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及Cobb角。
1.4统计方法
T值检验计量资料,P<0.05表示差異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
比较手术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VAS评分及ODI评分
术前与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如表2所示。
2.3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及Cobb角
术前,组间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及Cobb角差异不大(P>0.05),术后6个月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近些年,胸腰椎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其中常见的术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微创内固定术等。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相比传统开放手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不仅创伤小,出血量少,不易损伤软组织,且术后恢复快,有效缓解疼痛,恢复伤椎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