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化笔为刃又畏谁
2019-09-10王倩
王倩
鲁迅先生曾写道:“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我想,这便是鲁迅化笔为刃的力量吧。这力量虽无声无息,却直指要害,足以对抗社会的黑暗。
鲁迅的这一“化”可谓意义重大。我们不妨将“化”拆开来看,左半部分可看作一个人,而右半部分样子像一把匕首,合起来便是人执匕首战斗。鲁迅弃医从文,拿起笔战斗,勇敢地面对黑暗的社会,不惧危险,将化笔为刃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读过鲁迅作品的人都知道,鲁迅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受封建礼教迫害的麻木的可怜人。如靠“精神胜利法”过活最终导致其悲剧结局的阿Q;一生畏畏缩縮,最终沦为封建社会牺牲品,死在漫天风雪中的祥林嫂……鲁迅正是靠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来唤醒现实生活中无数阿Q和祥林嫂。鲁迅的武器确实锋利,针砭时弊,揭露社会黑暗,让统治者害怕。这样看来,鲁迅执的笔与那些战场上的士兵手握的利刃又有何异?我想,其威力是相同的,甚至前者那由笔幻化的武器力量更大,毕竟士兵手握利刃一次只能救一人或杀一人。
在当时的社会,鲁迅这一类文人被很多人不理解,但他们毫不退缩。他们懂得,唯有握紧手中的笔不放松,才能唤醒那些麻木的国人,才能迎来一个光明的中国。迫于形势的紧张,当时很多人不敢说话,很多话都不说了,一部分文人甚至选择退隐。他们由“叛逆”变为“闲适”,而这份“闲适”,则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责任,逃避现实,躲进自家的小院,整日饮酒作赋,不问尘事。于是,他们手中的刃随着时间的侵蚀,越来越钝,他们的思想也是如此。唯有鲁迅的刃,愈加锋利。
鲁迅便将手中的笔、笔下的字化成一把把利刃,这利刃无形却锋利。其实,这武器不光是鲁迅手中的笔,也是关紫兰手中蘸满颜料的画笔,是梅兰芳蓄起的胡须……这些都体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力量。
最终,先生着一青衫,手执一杆笔,斩钉截铁地说道:“既已化笔为刃,我又畏谁!”
佳作点评
作者将“化”字通过拆字法,拆成左部分的“人”和右部分的“匕”,有新意。文章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和故事,来表现宏大的话题。更加值得肯定的是,作者从鲁迅先生身上看到了像他一样的人,如关紫兰、梅兰芳。这些人是中华民族不断向前的不竭动力,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行。(徐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