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阶段性创新测试题(配合人教版教材第六、七单元)
2019-09-10刘涛
刘涛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C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C,用碳素笔书写的档案文件能长久保存
D,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
2.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处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人CO,后停止加热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备、收集、验满与验证,其中没有错误的是()
4.碳和碳的氧化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金刚石、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相似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D,CO、CO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5.现代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O)是太阳系中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氧化二碳有毒性
B,三氧化二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D,三氧化二碳具有可燃性
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还原性
C,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酸雨污染
7.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表示转化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C→CO”的反应中,碳发生了氧化反应
B,“CO→CO”的反应类型一定为化合反应
C,“CO→CaCO”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HCO”的反应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验证
8.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必检验纯度,就可直接点燃氢气
B,室内失火,应立即打开门窗排烟
C,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在加油站、面粉加工厂要张贴严禁烟火的标识
9.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设计并完成如图3所示实验,下列对此实验的判断与认识不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不同,故现象不同
10.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工厂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C,为了节约运费,可把汽油和鞭炮等物品装在同一辆车上运送
D,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11.下列关于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开发利用风力发电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C,太阳能是一种长效机制的清洁能源
D,氢能源燃烧没有污染,被譽为最清洁的能源
12.图4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
A,将秸秆加丁转化为酒精燃料
B,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
C,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
13.(拓展题)如图5.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开始后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观察到高处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14.201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课间集体出操,随手关闭电灯
B,野外焚烧垃圾
C,共享单车出行
D,自带布袋购物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
(1)金刚石、石墨、C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单质,其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____。
(2)工业上可以将石墨制成电极的原因是____。
(3)焦炭的主要成分与上述二种物质相同,请写出焦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时冶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
16.某化学小组用图6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1)该装置中粗铜丝通过上下移动,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要加快反应速率,可将尼龙布袋内装的石灰石进行处理,方法为____。
(2)若装置中的溶液产生气泡。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会变成红色,其原因为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7.“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是将过多的CO捕捉并回收,再储存或利用,
(1)近年来,空气中CO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____。
(2)高温反应炉中,碳酸钙会在高温条件下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捕捉并回收的CO,能够再次利用,请说明捕捉回收的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个用途:____。
(4)目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其状态介于气态与液态之间)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已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方法对于保护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____。
18.某化学小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利用蜡烛进行了图7所示的两个实验,
(1)实验甲:向放有一支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稀盐酸,蜡烛火焰熄灭,由此推测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于____(写出用途)。
(2)实验乙:蜡烛(足量)在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㈩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实验乙中的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9.某小组为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实验时,改进课本中的实验,如图8所示:将适量的白磷和红磷分装于小试管中,管口系一瘪气球,将另一小块白磷放在烧杯里的热水(60℃)中,
(1)小试管的管口系一小气球,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符合实验绿色化。
(2)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____。
(3)实验室里,用灯帽盖灭燃着的酒精灯,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
20.图9表示家用燃料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的主要成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主要含有丙烷水合物
D,等质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2)为缓解世界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全球科学家都在努力寻找新能源,请你列举出一种新能源:____。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实验室里通常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其燃烧的燃料是乙醇(CH5OH),俗称酒精。
(1)为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可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汽油,请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未盖灯帽且久置不用的酒精灯,常常不能被点燃,分析其原因。
22.(2分)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冰箭”,采用无毒、无污染、高性能的冷藏液氧、液氢低温燃料。
(1)火箭采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这是因为它们能迅速反应。并放出大量热,写出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里,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所用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相似,分析其原因。
23.(3分)2019年6月19日为全国低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绿色发展,节能先行”,
(1)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较清洁的能源,天然气属于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产生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可能会造成什么危害?(答1点即可)
(3)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算符合“低碳”理念?请回答你在生活中的具体做法。(答1点即可)
24.(3分)已知: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如图10中的甲,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mL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過导管a缓慢通人300mL的CO,则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____mL。
(2)如图10中的乙,对图甲装置做了以下改进:将广口瓶中的部分蒸馏水换成植物油,然后利用改进后的装置测定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体积,请说明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另外,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有没有明显影响?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里设计了如图1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性质的探究,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装备完毕,加入药品前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当关闭K,打开K时,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烧杯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
(2)实验室用装置D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填“a”或“b”)端通人。
(3)E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若两支蜡烛几乎同时熄灭,可能的原因是____(答1点即可)。
(4)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观测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锥形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2所示。
①通过上述图像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____(填“I”或“Ⅱ”)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更____。
②除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请你举出影响其反应速率的一个其他因素:____。
(5)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小组进行了如图13所示的实验(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计算: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