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坛登龙新术

2019-09-10齐世明

杂文月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评论家文坛研讨

齐世明

谈“假”即“变脸”,遇“假”谁不急?不过,痼疾难死名医。近年来造假成风,把医学名词引入社会范畴,弄虚作假已形成一种社会性的造假综合征(“综合征”亦称“症候群”。可形象地描述一些表面复杂而又联系紧密的社会现象)。这“综合征”,肇始于假大空(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盛行之时!人们闻之色变的假食品、假药品,假电器、生活用品系列,以及政绩造假、数据造假,假公章等等亦属“老病号”了。最新的“异难杂症”来自于文艺领域———连“大雅之堂”都造假、贩假?没错儿!

请上眼吧———文坛,抄袭已属“老朽”,最新的“造假症患者”成果是新三假:假简历,假研讨,假评论。亦可谓之“文坛登龙新三术”。

先说假简历。简历不简单。笔者编副刊时,见作者发稿多附简历。未料,近来一份份简历之“珠光闪烁”令笔者骇然:看看这段,多醒目———鲁迅文学院作家研习班X届学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获中国作家联合会大奖、首届“中华脊梁”光荣称号……年纪不大,已屡次“全国”了,且“昆乱不挡”,写画俱“家”?

可巧,笔者也接过两封“中华脊梁”的“祝贺函”,只要寄款,你就入选!举例者另三项,也都打国家正式机构的擦边球,如中国书画家协会将“权威”之全国书协、美协合二为一,那边是会员,这厢是理事,真真假假,鬼能分清?

有人信奉“不说假话办不了大事”。俗话有谓:胆大的撑死,胆小的饿死。“胆大”怎么讲?笔者的编辑同行,轻叹一声且道:首者,假冒名———新起笔名与某名家“撞衫”,图大刊小刊一路“绿灯”;或男起女名,专寄稿给男编辑,还缀一“暧昧”附言,一试该编辑之“定力”么?继之,假身份———先是“拔高”自己,动辄省市作协会员(尚未入门),接着把自己的岗位“拔高”:一托人借到编辑部帮忙者,寄稿简介大写“编审”,询之,却道:编稿不都是编审么?或把职业“染红”:当下不是有“网红”么?有人自称某网站总监、某论坛主编或《××》电子杂志主编等等,以骗取你这位“大编辑”的好感(甚至公然提出和你“换稿”)。可笑的是,连内部出版号都没有的非法出版物,他们也敢拿出来招摇过市!其三,假年龄———现时有没有“年龄歧视”不好说,也许“老司机”不招人待见?有些写作者扔下“花甲”奔“古稀”矣,可每次在简介里都写着“60后”或“1960年代生人”,特别是有些“大姐作者”,这样“年轻下来”可“左右逢源”吧?最后,假成绩———文坛多“李鬼”,于此堪称“最”!某些人“李逵”似地掂着俩“板斧”,哪个“门”都敢进,啥事都假冒。明明是一些山寨协会,也堂而皇之地标明主席、副主席,至于说发表作品,把民刊和非法出版物也与省市大报刊并列在一起,鱼目混珠。填奖项更“敢”了,甚至某个乡镇、景区举办的征文,也“敢”冠名“全国”乃至“世界华文”这样“高大上”的名头……

要说文艺界、写作圈也是江湖,那真是处处有“糨糊”!但最能“捣糨糊”的当属假研讨、假评论———也是最新的“造假症患者”。笔者正写此稿,手机响了,你又出书了?进京研讨一下吧。我莞爾:既缺“银子”又没那么大“脸子”……嗨,各位名家我负责请到,友情价,花不了多少钱……

别说,这位“文友”精于为评奖造势“跑会进京”,他透露:与演员导演一样,评论家亦有出场费,前两年北京每位1500元,今年“通胀”,“研讨会红包”自然“水涨船高”。要说评论家们,也不容易,要房要车,妻要美容孩要名校。于是乎,研讨会便开成了“蟠桃会”,想和“寿翁”“商榷几点”也都成了“拜年嗑儿”!研讨会———“蟠桃会”开过了,领了红包、吃了盛宴的评论家要走笔大作了,这是谓假评论。怎么假?标题先声雷人,什么“促进文艺大繁荣的史诗”,如何“扛鼎之作”,有的“著名”评论新作者之处女作或第一本书(自费出版),也不遗余力、不留余地。有一本散文小册子,竟被冠以“中国版的《瓦尔登湖》”……

至于假评奖、假出版,当然也属见怪不怪了,限于篇幅,再议。

猜你喜欢

评论家文坛研讨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评论家杨占平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