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2019-09-10郑泽宏

南北桥 2019年15期
关键词:和谐生活数学

郑泽宏

【摘    要】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文章依据五、六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特点以及学习需求,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再将数学问题应用于生活当中,巧妙地把数学与生活沟通起来,探究两者结合的价值,发现两者间所蕴含的和谐之美。

【关键词】数学  生活  和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168

在小学生看来,数学知识是晦涩难懂的,更不要说课本中的数学概念了。因此,数学学习应当与生活相挂钩,应该借助生活来充实数学,使得知识点更好理解,同时也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在小学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还是为生活而服务的,为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且习得生活的本领,学习好数学知识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

一、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思想还是处在发展阶段,需要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去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在生活中所接触的许多事物都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有助于他们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小学生看着许多脱离实际的数学概念是困惑的,他们认为那是十分深奥和难以理解的。所以,需要以生活实际作为背景,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再抛出数学知识,能让学生不那么抗拒去接触抽象的概念,萌生认识和学习该知识点的兴趣。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有关于认识长方体的知识点。长方体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可是,很多学生虽然知道什么是长方体,但是对于长方体的特征还是不能十分明确。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辅助他们构建空间感,去感知长方体的特点。通常,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步一步诱导,引导学生一边联系生活一边渗透数学知识。在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平常所见过的长方体的物品,便于学生获得长方体的整体感知。其次,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个长方体的物品,让学生去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面、每条棱以及它的每个顶点,从而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具体化,掌握长方体的特点。一方面,引导学生去观察,动手去感知长方体的棱,明确长方体棱的位置,明确长方体的顶点。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一边观察一边数数棱、顶点和面分别有多少。以往,他们只知道课室的讲台是一个长方体,家里的冰箱是一个长方体,但并不清楚这个长方体是如何构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感知和掌握长方体的构成,教师再总结归纳,学生便能明确长方体的特点,而且会比单独直接教授概念印象更加深刻。现在,通过实物感知的方式学习,他们能更加直观透彻地清楚长方体的构成。

利用生活抛出数学知识,让长方体的概念不只是抽象的空间观念,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物体作为依托,充分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以及明白这个图形的特点。

二、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洋溢着数学,需要数学的存在。只有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让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发挥出它的价值和展现它的实际意义。教师在教授数学时,不只是要引导学生去习得数学技能和数学思维,还要掌握数学方法,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上。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偶尔会遇到一些需要运用数学来化解的问题。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去引导学生产生数学猜想,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在数学课堂上,不能脱离实际来教数学,应当经常联系生活来学数学,这样学到的数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只活在课本上的概念,而是学生实实在在掌握数学意识。

比如,六年级要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教师与其花费大量时间讲解什么是统计,它的含义是什么,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展开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去调查统计班上所有同学的身高和体重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锻炼。面对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如此大量的数据,学生应该如何展开调查,如何进行统计,都是对他们的考验。他们不仅需要收集数据,还要整理相关信息,再进行分类,最后还要绘制统计图表。这一活动进行实际的操作,将统计知识学以致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有助于发挥出统计知识对我们生活的作用。除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统计的知识去调查,让学生利用统计图表进行统计,比如怎样整理全校各班人数的统计情况,可以画条形统计图;怎样统计今年上半年的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让学生通过思考,灵活地运用相关的统计图表,去判断和得出相关的调查结果。同时,也明確理解每种图表的作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展示数据,能清晰将数据进行对比;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值的变化;扇形统计图能展现每一个部分的所占比例。数学中的统计图表应当运用在生活中,帮助探索和研究生活中的各种现状,清晰明确地展示各种数值之间的变化以及关系。

可见,我们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可以为我们日常的生活所服务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让他在生活中散发光芒,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三、让数学与生活相沟通

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犹如森林和水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沟通的。有的生活问题必须运用数学知识才能化解,不然无从解决。在数学课上,教师不应该完全依照教材,应当把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挂钩。教师不能固守规矩,应该乐于发现,乐于尝试,把死板的教材变成灵活的教材,带有生活因子的教材,让它成为学生熟悉而又亲切的生活课本。所以说,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内容,把生活元素放置到数学课堂上,让数学与生活相融合。在生活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常常懂得带着数学的思维去探究生活中的事情,让学生主动将生活和数学结合,易于认识数学和生活所构成的有意义联系,充分掌握两者结合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蕴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有着数学。

只要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能使看似枯燥难懂的数学变得充满生机,让数学变得更有灵气。这要求学生积极去了解生活,发掘生活中的数学,明白生活需要数学。

教师应当适当地出示图文并茂的生活应用题,给学生创设关于数学的生活情境。其实,让学生解答的并不只是一道数学题,而是在为生活问题出谋划策。在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来学生需要敏锐地把握应用题中的信息,二来能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分析問题。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时,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和题目:(多媒体屏幕上显示三块蛋糕的扇形图)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妈妈给家里的3个小朋友买了一个蛋糕,现在每人吃1/6块蛋糕,那么三个小朋友一共吃了多少块蛋糕?学生既需要运用数学思维,也可以联系生活情况来解决这道应用题。已经学习了分数加法的知识后,学生能立刻反应到可以用加法来解答,即:                            。当教师提问到,假设是更多小朋友分这个蛋糕,加法的运算就显得有点麻烦了,有没有更简单的解决办法?这时,教师把三个扇形的蛋糕通过动画拼凑在一起,学生会随即想起已经学习过的乘法。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乘法也是可以应用到分数当中的。之后,教师便可以展开让学生观察            这道分数乘以整数的算式,发现其中的特别地方。如果只是一味枯燥的数学运算,不将数学带进生活当中,学生学起来会很费劲,也倍感无趣。因此,出示图文结合的数学应用题,不仅能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引起学生注意,也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数学是有必然的联系的,两者不可分割。可见,数学与生活的交叉融合,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四、结论

总的来说,教师要想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要懂得把深奥难懂的数学演变成生动的数学,善于联系生活来教授数学。学生熟悉生活,而对数学陌生,这就需要两者互相融合,共同构建实际的意义。从生活实际抛出数学知识,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巧妙地把数学与生活相沟通,探究出两者结合的价值。最重要的是,通过数学课堂锻炼学生乐于用数学思维探索生活问题的精神,明白数学与生活是需要和谐共存的。

参考文献

[1]周高新.让数学和生活和谐统一[J].中国教师,2006(04).

[2]陈勇.追求“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和谐美[J].小学教学参考,2008(11).

[3]黄丽萍.追求生活化与数学化和谐统一的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0(2).

[4]王惠凤.数学与生活的和谐魅力[J].宁夏教育,2017(7).

猜你喜欢

和谐生活数学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