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张玲
张玲
【摘 要】农村语文教师在从事阅读教学时,常常是毫无方向,“导入——讲读——小结——拓展”的教学模式几乎贯穿在每一堂阅读教学课上,他们往往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文的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而把培养语文能力放在次要的、陪衬的位置上,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不到培养和提高。我们应有效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其中探究能力就是小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 探究式模式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0.166
本人在農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已有15年,深感农村语文教师在从事阅读教学时,常常是毫无方向,“导入——讲读——小结——拓展”的教学模式几乎贯穿在每一堂阅读教学课上,教师们往往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文的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而把培养语文能力放在次要的、陪衬的位置上,这样下去,农村孩子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能有多大的提高呢?
《语文课程标准》中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文章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去帮助学生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我以我校“农村小学语文‘以学定教’阅读教学模式群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方向为指引,浅显地谈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我认为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在语文课堂上有层次地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能力,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因此,在小学生低年级阶段,就应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培养其质疑能力,让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如学《程门立雪》这一成语故事,出示课题后,我并没有急着解释成语故事,而是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个成语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陌生,所以学生的反应也很热烈,有的问:“这个题目好怪,什么意思呀?”有的说:“这是个成语,但我不知道什么意思。”……甚至还有学生单个问每个字的意思。
带着问题,很自然就把学生带到课文中来了,读了几遍课文后,我又问:“现在有谁明白这个成语的故事了?”举手的人并不多,于是我提醒学生注意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人物关系,在这一来一往的交流中,学生的思路渐渐清晰,成语的意思也就理解了。每一堂课末尾,我总不忘学生有什么问题想问,这一课也不例外,有学生问:“外面雪这么大,杨时为什么不进屋等老师醒来?”还不等我回答,就有学生说:“因为没经主人同意,他们不好意思进屋等。”学生在这样的质疑交流中获得的是思维的碰撞。
当然,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是多种的,可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对课文中不懂的词句质疑,对文章的内容质疑等。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也就很好的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培养中年级学生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寻找答案,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挖掘文本背后的意义,或更深入的了解人物性格等。特别是对于经典文学的节选,更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在查阅、了解的过程中,就是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作品的兴趣。
如在学习《赵州桥》一课时,让全班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收集“桥”的资料,既拓展了知识面,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赵州桥的设计,并可由此安排习作《我想象中的桥》,进行写作练习。
如在学习《赤壁之战》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了解《三国演义》这一著作,查阅后人对诸葛亮和周瑜的不同评价。课堂上,学习课文后,邀请学生联系课文和所查阅的资料,谈谈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并以此为契机,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三国演义》,然后开一次读书交流会,重点对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探讨。
如在学习《梅兰芳》一课时,要求学生查阅梅兰芳所处时代背景,以及梅兰芳的生平简介,能更深入感受那个时代人物的爱国情怀。
查阅资料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并非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查找资料。教师应告诉学生除了上网、翻阅书籍,也可采用问家长,问老师,问同学等便捷资源,告诉学生对所查阅的资料应分类整理保存,为下一步学习写探究报告留下写作素材和资料。
三、培养高年级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会写探究报告
我们的教材是以阅读为核心来组织的,习作似乎只是一个从属的位置,这样,语文教学就出现了一个尖锐的矛盾——重读轻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其实读写是一家,丰富的阅读经验也是为写作打下基石。
教学生写探究报告,既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如《赤壁之战》这一课,学生在学完课文,阅读完《三国演义》,开完读书交流会后,对于课前布置的问题:“你如何看待周瑜这个人物?”学生在阅读实践和全班交流后,肯定有了更丰富或个性化的认识,若让学生把自己对这一人物的挖掘和分析过程写出来,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训练,也教会学生有深度的去了解和分析人物和事件。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既有层次,又互相关联,互相渗透。无论何种训练,我想呈现的都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千头万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无论何种模式的应用,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阅读教学,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