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活水,取“微”而作

2019-09-10陈秋娜

南北桥 2019年20期
关键词:微作文教材

陈秋娜

【摘    要】微作文是作文教学上的一种创新的模式,它短小精悍却别有洞天。在进行微作文写作指导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活用教材资源,挖掘文本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取“微”而作,不仅可以降低作文难度,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微作文  教材  借鉴写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0.015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以简明的短章描绘着深远的意境,以简驭繁,以小见大,让人如痴如醉,且歌且叹,这便是微作文的魅力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换句话理解,如果能够活用教材资源,挖掘文本写作技巧,是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给学生的习作提供极为有利的参考和借鉴因素的。所以,在微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大胆挖掘教材资源,取”微”而作,打造有效的教学模式,这样做既降低了作文难度,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不仅能模仿,更能创作,达到“乐写”的目的。

一、情景导入,巧妙激趣

在我的微作文指导课中,流程一——“情景导入”,往往是用一段从简单描写到详细描述的文字展示过程,根据实际教学的内容和写作要求描绘情景,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图片、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生活情景,以猜一猜、乐一乐或玩一玩的形式让学生走入到情景中,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又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借此巧妙地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以学习人物细节描写方法为例,在轻缓的音乐声中,我以“猜猜他是谁”导入课堂,逐句出示文字,由简到繁,最终引导学生猜出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再出示图片,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学生在猜一猜的过程中领略了细节描写的精妙,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为接下来的写作训练埋下了伏笔。

二、挖掘文本,探究写法

由情景导入引出本节课的写法概念,如:什么是人物外貌描写?再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出运用了这种写法的课文片段,通过品读分析,提取教材写作技法。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一面》,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十分传神,是不错的写法范本,因此,在进行微作文写作指导时,我在立足点放在近处描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通过引导学生聚焦外貌,仔细研读,从外貌特征“瘦”读出性格特征“刚毅”;再师生共同揣摩抓住人物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一抓住特点,由形入神;二巧用修辞,形神兼备;接着适时小结外貌描写的作用:“既能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还能让人从他的外在形象上看出他的思想、身份、地位、经历、遭遇和他的气质来,体现出性格特征。”借此引领学生感悟“这样写”的妙处,消除他们写作难的心理暗示。

三、借鉴写法,实例印证

趁着刚刚从中教材挖取到“泉水”的喜悦和激动,我随即出示一篇简稿“她倚在墙边,头发垂在脸上。我看到了她的眼,一双又老又瘦的手。”让学生探讨“为什么这篇文稿写得不好?”“要如何利用刚刚学到的写法技巧去修改呢?”借此,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修改要点,实例印证人物外貌描写的两个方法:

1.头发——花白的头发凌乱地垂在堆满皱纹的脸上。(抓住特点,由形入神)

2.又老又瘦的手——一双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手,好像竹枝一样。(巧用修辞,形神兼备)

最后出示修改稿与原稿对比,这样,通过对比写法,学生深切体会到借鉴写法的精妙,并与下一个流程“总结写法”结合起来,使学生豁然开朗:原来写作并不难。这不仅激发了学生“我想写”的欲望,而且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

四、妙笔生花,学以致用

吕叔湘先生说:“语言的运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为了更好的“學以致用”,我设计了第五个流程“妙笔生花”,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从教材迁移,能够借鉴教材写法,聚焦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微作文创作,以起到化整为零、一课一得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提取了《一面》外貌描写的技巧后,在这一流程让学生选择身边的一位同学进行外貌描写,用上刚刚学到的两个技巧,抓住同学的特点写微作文。身边的同学,朝夕相处,对其特点自然熟悉,有此“源头活水”自然就避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迫了。

五、展示分享,群谋共诊

因为微作文篇幅短小、内容集中,而且通过挖掘文本,掌握了写作技巧,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所以学生常常只需十多分钟便可完成200字左右的微作文,大大缩短了习作时间,引发他们急于分享的心理。因此,教学中,我总会不失时机的安排习作展示环节,让学生互相欣赏各自的精彩之处,再从细处指出不足,合力帮助同学出谋划策,从而总结出好的写法。也正因为是微作文,展示时间充足,这样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群谋共赞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微作文教学流程,既改变了传统作文课老师唱“独角戏”的作文讲评环节,又充分引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评改的热情,又诱发了学生期待下次微作文的写作欲望。这样,我们的作文课堂便焕发出勃勃的活力,令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作文水平。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微作文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语文教材中掘取源源不断的“泉水”,用以灌溉学生那片广袤的作文“麦田”,只是微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尝试。

猜你喜欢

微作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
“微作文”之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