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逃跑”之后的苦与痛

2019-09-10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夫妻农村

在农村,有一些母亲在孩子很小时就从婚姻中出走,或去了城市打工,或不知去向,再也没回头。她们的孩子就这样成为另一种留守儿童。提起自己的妈妈,有孩子直说“跑了”,也有孩子愤愤地说,“我不想她!她是个坏女人”。

这是一次迟到了近24年的通话

电话从广东打来,那端传来一位陌生女人的声音,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带着些贵州口音,对方自称是河北小伙孙小隆的妈妈。听到“妈妈”这两个字,小伙有些不相信。

孙小隆长到24周岁,还从未见过自己的妈妈,除了一张泛了黄沾了污渍的照片。据说在他出生两三个月时,他妈妈就“跑了”,有人见她上了去县城的车,有人说她去了南方,但没人知道她到底去了哪里,一溜儿烟般消失在茫茫人海。

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国男女离婚合计人数有3048.84万人,其中农村(包括镇和乡村)离婚人口合计1678.77万人。在每个转身而去的妈妈背后,或许都有一个或多个被留守家中的孩子,正探着头,踮着脚,望着妈妈离去时的方向。

不知道自己生日是哪一天

进入冬月,大风连刮几天,陇原上那零星的绿意就被刮个干净。站在甘肃省靖远县北城小学望去,除了远处的山上还挂着些白晃晃的雪,四周环绕的山皆是不同程度的灰黄,一片叠着一片,山脚下,黄河则在这里打了个类U型弯,甩尾绕山而去。在北城小学念书的陈筝也想越山而去,找她的妈妈。3年前,她的妈妈就是跨过这条母亲河,离家出走了。

在陈筝的童年里,可没有什么睡前故事或毛绒玩具,没有谁在旁边盯着写作业,不会有妈妈的唠里唠叨,也没谁可以撒娇,大夏天还要去帮别人摘枸杞挣钱,几乎没人留意过陈筝从没过过生日,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孩子成了夫妻矛盾“牺牲品”

或许因同样来自单亲家庭,刚满30岁的班主任王耀很快就注意到了陈筝——半年前,他来到北城小学不久就发现,陈筝不爱发言,即便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也不说话,课间别人去玩,陈筝就在一边看着。

1000多公里外,孝廉小学(乡村小学)校长张建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村里孩子妈妈一走,爸爸一般就去外面打工,有的直接在外面另组家庭就不回来了。很多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着,也有一些跟孤儿差不多。” 眼下让张建华头疼的是,由于隔代抚养,学校这28名单亲家庭学生普遍生活、学习习惯比较差,最大的问题是不爱写作业。

孙小隆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孙小隆的家人也支持,“觉得成绩不好也考不上好大学,还不如去打工,一个赔钱,一个赚钱,十几年下来能差二三十万元”。在孙小隆所在的村里,初中就辍学去打工的并不鲜见,外出务工已成为村里青壮年的主流生活方式,甚至是离开学校的年轻人的人生“必由之路”。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在江浙一带,男性提出离婚的案例较多,而一些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女方提出离婚的更多。“女性的个人意识在觉醒,如果不幸福她们就不再凑合。”在记者看来,外出务工使得婚姻圈更大、更开放,不仅为农村女性提供了再次追求幸福的機会,对于已婚女性也是能够威慑丈夫的有力武器。

在这些从婚姻中挣脱身的农村妈妈中,记者采访了解到,有的是丈夫出去打工,自己在县城陪读,“陪着陪着人就跟别人走了”;有的是妻子留守家中,在网上和别人聊天,聊着聊着夫妻也就散了;有的妻子出去打工,回到家就闹离婚,离婚不成就直接躲起来跟别人过日子;因外出务工而组成的“临时夫妻”也不在少数。至于孩子,大多数离婚妈妈选择留给男方。而孩子则成了夫妻矛盾的“牺牲品”。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孙小隆、陈筝、王耀均为化名)

(摘自《中国青年报》1.21)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夫妻农村
浅谈高中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单亲家庭初中生心理行为分析及教育策略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80后小夫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也来谈谈班级管理
新农村 新一辈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