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2019-09-10陈飞琴
陈飞琴
【摘 要】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实际的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重要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构建自主学习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009
在新课改逐步深化的背景下,传统教学中的授课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也难以对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改善这一现状,小学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树立起新的授课理念,并对一些实效性、针对性较强的授课方法加以探索,从而在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使高效教学这一目标得以最大化的落实。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根本上来看,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可以总结为缺少数学学习的兴趣而造成的。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有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兴趣,才可能逐步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才能切实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多时候都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只注重课堂中教授知识的过程,没有关注学生是否对于讲课的内容感兴趣以及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不同的年龄阶段,感兴趣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比如说,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进入小学,对于各种事物的认识能力有限,数学教师应该应用游戏的方法来实施教學,可以将数字画在图纸上,涂成不同的颜色,用鲜艳的色彩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再来进行加法减法的教学。再比如说,培养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要采用另外的方法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了,对于各种事物的好奇程度也加深了,所以,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讲一些著名的数学故事,或者布置有一定难度的数学习题,运用这些方法来吸引这一阶段学生的吸引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关键就在于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可以适当的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关联起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进行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要力求与将数学问题还原成学生的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问题,即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用所学的知识切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可以提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法则是什么?然后再请回答者结合实例进行演示。再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那么当除数变成两位数”又该如何进行计算呢?当学生人人都参与训练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法则和步骤,并用自己发现的步骤去解决生活中出现除法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反复的验证法则和步骤。学生在经历了“思”、“议”、“练”的过程中,无形的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试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要认真地对待数学科目,课前认真复习、课堂上认真听教师境界的内容、课下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及能够认真的复习。这一系列的行为是提高数学学习水平的重要流程。其中,课前预习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最好的尊重,预习数学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解题中存在的不足,有重点的听教师的讲解内容,在课堂是能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疑问,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做题时认真审题可以使学生避免因马虎而忽略了数学题目中给出的解题条件,正确的运用题目中条件解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
独立完成作业是锻炼学生数学知识运用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方式。独立完成作业需要学生做题前准备好所有的学习工具以及与学习有关的所有资料。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按照完成作业的計划一步步的解决学习任务。在完成作业的过程要独立思考认真審题,不在做题的时做出与学习无关的行为,不要抄袭其他同学的作用,不能在网上搜集问题的答案,要运用自己脑中存留的知识去解决作业中的难题,不会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寻求同学、家长或教师的帮助。独立完成作业是对能力的锻炼不是学习行为的与世隔绝。正确的对待数学问题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效率。
四、为学生传授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和技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为学生传授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和技巧,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提供重要的保障。自主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为学生传授时,要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传授,如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范围和自我检查与反省等。例如,学生在学习“垂直与平行”时,教师在正式授课时,要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学生在进行预习时,为了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教师还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如“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垂直和平行相关的知识”“如果失去了垂直和水平,会有什么后果”等。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遵循自己所制定的学习计划进行有效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海琴.浅议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建构[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