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19-09-10蔡美娟
蔡美娟
【摘 要】这里所提及的“分层教学”理念,是指在一个班级体中,教师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这个观点最早可追溯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因其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而被大量运用于现代教学实践中,但应如何在原有的实践及理论基础上提高分层教学质量,我想我们教师队伍仍需要不断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运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2.142
分层教学较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其最显著的优异性在于其科学的正视了学生之间的差距,采取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理论,使每位学生能在其“最近发展区”达到学习的最高效率和最大成效。但经调查显示,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分层模式不正确;分层结构没有做及时调整;未能对分层教学效果做深入分析等等。究竟该如何去落实?现我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正视学生差异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不同,造就他们在性格、习惯和做事态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一现象是合理的,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并对其持正确的态度,做到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学习能力如何,学习习惯怎样,教师都应包容性看待,错误的地方指出批评,监督改正;正确的地方,鼓励支持,切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二、合理分层模式
教师需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了解,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其每一次大小考及上课状态做仔细分析。只有做好了这一基本工作,后期的分层教学活动才能陆续展开。分层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按学生学习能力来分层,一种是按课本知识难度系数来分层,而这两种分法相互却紧密联系着。现我从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分层这个入手点展开。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学习效率有快有慢,可大致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这三种类型。但基于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也可考虑不对学生分层为差或劣。因为这会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会打击其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这里,我只是为了方便去阐述这种显差异对应下的教学策略,暂且将其分为这三种类型。对于如何一一对应去落实,我在这里做详细说明:
1.优等生,这部分学生他们对知识理解能力较强,知识吸收较快,对于一些课本上基础的知识点不必花大量时间去讲解,点一点就行了。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及题目,教师以点拨为主,剩下的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对他们而言,教师补充的内容和课外知识才是他们的提分点。
2.中等生,这类型的学生,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地巩固很关键。他们大多已经牢固地掌握了基本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应从对课本重点知识的练习入手,后以致突破难点。对于中等生的学习任务,可由他们自我选择,或赶优,抑或自我复习巩固。
3.差等生,这群学生大多基础知识就不牢固,分析能力較差,学习效率较低,对于他们而言,回归课本是最好的授课方式。且教师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可采取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且对每一学习任务进行分阶梯教学,先易后难,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慢慢吸收。另外,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补课是很有必要的。利用他们在校的闲暇时间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例如,我常常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中授课,授课内容大致为对常用公式的推导和对基础例题的讲解等等。
现我将这种分层模式在数学考试卷子评讲课上的运用加以具体表述。一份数学考试卷试题有易有难,有深有浅。我会花上半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自己思考,或就近讨论。优等生着重探讨选择、填空及解答题最后两道题,中等生着重讨论选择题中间七八九十题、填空的二三题、各解答题的第二问,差等生则讨论剩下的基础选择、填空和各解答题的第一问。教师将教学任务分层地分派给适合该题型难度的学生,能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能力范围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完成任务。这也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优等生不必浪费大量的时间在基础问题上,差等生也不用在难题上花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此过程中,教师能发挥很大的指导作用,踱步于教室中,对于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点拨。剩下的半节课,任课教师只需对个别典型的基础题,中等题,难题进行详细地讲解。拿最后的导数题为例,第一问求导是给差生讲的,但后面的求根问题比较复杂,会涉及分类讨论、换元、再次求导等思想,这对差等生不提要求。差等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回顾前面所讲解的内容。要求班上的中等生进行选择性听取,可以听到分类讨论为止,也可听到再次求导为止,也可以一直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但对优生的要求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完整地、详细地做完题目。实践证明,教师只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必能普遍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分层教学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增长,教学效率也有明显的提高。
三、周期调整模式
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之后,教师应重视对原分层模式进行合理的微调。通过学生平时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的考核,对他们的层级进行调整,实现某些学生从差等生到中等生,从中等生到优等生的飞跃。这不仅是对这些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这一阶段学习的肯定,也是对那些从优等生到中等生,从中等生到差等生学生的学习警告,唤醒他们的危机意识,近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必会受到影响,若要原地踏步只会顺流而下的竞争观。
四、正确评价分层效果
在各个任课教师陆续开展分层教学活动之后,需不断地反思教学过程,衡量其实施利弊,特别关注那些不适应该种教学模式的学生。多与这些学生谈话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他们大多自尊心强,亦或是自信心不足,内心都是比较脆弱的。这时,教师应做好开导工作,给他们分析当下学习情况,找出本质原因,对学生做得不好的地方给予建议,让其明白此种模式的闪光点,重拾信心再次回到分层教学模式的竞争中来。
总之,要做好分层教学,达到培优、扶中、脱差的目的,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知晓其学习和生活的真实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分层结构认真备课,精心规划。使各类学生在其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加之,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自尊心和上进心的培养效果会非常明显,这也将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达到现代学生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