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育人内涵、意义、路径研究
2019-09-10羊守森
羊守森
【摘 要】科研育人就是通过科研活动培育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掌握科研方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科研育人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是高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需要。科研育人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组织协调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科研育人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关键词】科研育人 重要意义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10
一、科研育人的内涵
(一)从学校的角度理解科研育人的内涵
关于科研育人的内涵,部分学者从高校的角度进行了阐述,金薇吟认为“所谓科研育人,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倡导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直接从事科研,从中受到教育和锻炼,从而更好地把自己培养成为新世纪的新型人,这是一种在科研实践中主要地让自己教育自己以增长智能才干的育人方式。”[1]刘建军认为“在教育学或高等教育学的视野下,科研育人是指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培养他们以科研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素质,与教学育人等方面相配合,共同完成全面的育人目标。”[2]
(二)从教师的角度理解科研育人的内涵
关于科研育人的内涵,部分学者从教师的角度进行了阐述,陆锦冲认为“科研育人是指教师运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大学生传授科研成果、科研经验、科研体会和科研方法,并以此教育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研究,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教育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思想的教育模式。”[3]白强强认为 “科研育人是指高校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研工作中对学生产生的有益帮助和积极影响,是一种有目标、有责任、有意识的教育引导行为,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4]
(三)从学生的角度理解科研育人的内涵
关于科研育人的内涵,部分学者从学生的角度进行了阐述,骆郁廷认为“所谓科研育人,是指结合科学研究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科研之中,在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和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5]刘建军认为“所谓科研育人,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科研来育人,或在科研过程中来育人。它指的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通过让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并在指导他们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科研能力,以实现高校育人的目标。”[6]
综上所述,科研育人是指在学校的组织引导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学生参与一系列科研工作和科研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研方法,养成科学思维,培育创新品质,提高创新素养,激发创新活力的过程。
二、充分认识科研育人的必要性
(一)科研育人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
科研育人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育人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中关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必须围绕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创新,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人才培养道路,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科研育人的特殊作用。要通过科研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科研,参加多种形式的课外科研活动;还要以大量的科研和学术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学术品格。”
(二)科研育人是高校教師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方法
科研育人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通过科学研究,把获得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带进课堂,“有利于克服教学内容陈旧、教材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有利于改变照本宣科的落后教学方式,有利于超越只能重复别人已有知识的教学水平。”教师把最新科研成果与体会带进课堂,向学生介绍如何理解知识,如何应用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热情、创新勇气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高
(三)科研育人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实施科研育人,对大学生而言“有助于开阔眼界,突破原来的学习范围获得新的知识;有助于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独立分析、思考、综合、抽象、概括总结,在理论上得到提高,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科研育人有利于养成严密的逻辑素质,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良好品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其树立科学报国的理想、培养科学精、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积极探索科研育人的路径
(一)发挥高等院校的组织协调作用
高校是科研育人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充分发挥高校在科研育人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能够保证科研育人的有序开展。为此,高校必须构建科研育人体系。一是构建科研育人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科研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院(系)“四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各部门分工负责,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科研育人工作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二是建高校科研育人的评价体系。注重科研工作者素质、能力和研究水平的评价,注重科研工作者在科研的过程中进行人才培养的评价,注重科研工作者将科研成果及时向教学成果转化的评价,注重科研人员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的评价。注重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独立从事科研项目的评价,注重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的评价,注重大学生参与有指导、有目标的科研活动的评价,注重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的评价。三是构建高校科研育人的学术诚信体系。建立健全学术诚信教育体系、学术失范防范体系,学术诚信监督体系,学术诚信惩治体系。四是构建校企协同科研育人体系。建立校企协同创新科研平台;建立师生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课题研究机;建立校企合作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机制;构建校企合作专利发明机制;建立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和共享机制。
(二)发挥高校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高校科研育人的基础和核心。发挥教师在科研育人中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结合教学过程对大学生进行科研指导,这是科研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把科研精神融入教育理念,以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把科研方法转化成教学手段,把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平台,把科研设计导入教学实验。二是教师要对大学生科研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整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学术论文等,使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相关环节,积累进行科学研究的经验,为大学生以后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三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选题,设计论文大纲,指导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写作,向学生传授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撰写基本规范,帮助修订论文成稿等。
(三)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在高校科研育人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可以使科研育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与科技竞赛活动,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使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学科动态,拓宽学术视野和科研信息渠道;通过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将学生推到实验的主体地位,使其更快地提升动手能力,获得广泛的知识,建立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正视困难、勇于挑战、不断创新的精神,为科技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二是发挥学生科技社团和科技活动小组的作用。利用学生科技社团和科技活动小组的专业性、优越性,定期开展相关的专业信息交流、专业讲座、科技沙龙、参观考察、科技实践、参加科技竞赛等活动,总结交流科技创新活动方法,为学生提供科研咨询帮助。三是发挥学生群团、党团组织的组织指导作用。通过群团、党团活动等形式,组织大学生参加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举办主题鲜明、内容新颖的科技创新类赛事活动,发展大学生学术科技型社团,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服务。
总之,实现科研育人,要把握科研育人的内涵、特征和功能,充分认识科研育人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拓宽科研育人渠道,充分发挥高校的组织协调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育人过程,建立健全科研育人的制度体系,构建科研育人的良好机制,营造科研育人的良好氛围。【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软科学研究《高校科研育人研究》(立项编号19A880023)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金薇吟.关于科研育人的思考[J].铁道师院学报,1998(05):74-76.
[2]劉建军.进一步重视科研在高校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5(06):34-37.
[3]陆锦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育人问题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65-68.
[4]白强强.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协同科研育人机制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0):185-186.
[5]骆郁廷.略论科研育人[J].高等教育研究,1997(03):71-74.
[6]刘建军.进一步重视科研在高校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5(06):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