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泵偶合器勺管油封装置优化与改造
2019-09-10王锡明
王锡明
摘要:国神亿利电厂主给水泵液力偶合器(YOCQ-X51)由北京电力设备总厂生产偶合器传动装置原理为:电动执行机构拖动勺管前后移动,通过调节勺管的工作位置,改变偶合器流道中循环油量的充满程度,从而改变滑差,實现对给水泵的无级调速,使给水泵按负载性曲线运行。
关键词:电厂;给水泵;耦合器;勺管油封装置;改造
一、研究背景
在设备运行中,偶合器勺管与偶合器箱体密封处(如图1)频繁发生渗漏油现象,且偶有卡涩现象出现(如图2为解体时发现因勺管卡涩导致的O型圈损坏),这给给水泵能够正常平稳运行带来较大隐患,同时处理这些缺陷,也增加了给泵停运退备次数。随着停运退备次数的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尽快解决给水泵勺管频繁渗漏油以及勺管卡涩的问题迫在眉睫。
经统计电厂8台给水泵偶合器,在改造前三年内偶合器发生缺陷及占比分别是:勺管处漏油占42.1%;油位低占15.8%;勺管卡涩占13.2%;油温高占10.5%;滤网脏及油质不合格占10.5%;其它渗漏油占7.9%。我们分析了偶合器历次停运、退备检修的缺陷,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及勺管处漏油、勺管卡涩、油温高。图3为改造前三年内电厂#1-#4机偶合器发生需停运、退备处理的缺陷占比图。其中偶合器内油温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内部工作油管道断裂、易熔塞熔化、冷油器冷却效果下降、轴瓦损坏等等,而勺管处漏油及勺管卡涩,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并不复杂,主要原因可概括为勺管处的密封严密性和密封紧力问题。但是,这两类缺陷却占到了停运退备缺陷总数的84%,所以彻底解决这两类缺陷问题刻不容缓。
二、原因分析及确定
(一)对偶合器勺管处渗漏、卡涩现状进行分析(如图4)
(二)主要原因确认
1.勺管与侧盖处密封单一,O型圈易老化、损坏。
2.检修频繁导致勺管侧盖定位销位置精度降低,侧盖定位不佳,勺管与侧盖孔同心度变大。
3.原有检修工艺不能满足设备现状要求。
三、解决方案
(一)密封装置改造
针对勺管处密封单一,经过讨论研究决定在原密封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油封改造。图5为改造前油封,原密封装置为单纯的O型密封圈密封,它是一种挤压型密封,摩擦力较大,勺管是做轴向往复运动进行调节偶合包内充油量。
首先确定改造方案:在保留原铜环O型圈的基础上,再加一种适合往复运动的密封圈,做成双密封结构,对于轴向往复运动的密封,常用的密封件有O型圈、唇形密封圈、斯特封、格莱圈、泛塞封等,我们根据各种密封形式的特点以及勺管本身的使用环境及运动形式,对上述各密封形式进行了比对分析,最终选择了单副唇形骨架密封圈(如图6)。
(二)检修工艺优化
在以往检修过程中,勺管油封更换及回装侧盖板检修流程为:更换铜环O型圈→将铜环装到侧盖上→紧固铜环压兰螺栓→将侧盖及密封铜环套入勺管并沿勺管方向将侧盖紧贴偶合器上部箱体→将侧盖定位销轻轻敲入箱体定位孔→紧固侧盖法兰螺栓→用力往复抽动勺管(能够抽动即为合格)→回装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与勺管连接传动无卡涩、憋劲)→调试、试运
改进后:将带有新油封的铜环压兰按油封方向装在勺管上→更换铜环O型圈→将铜环装到侧盖上→将侧盖用行车吊起将密封铜环套入勺管并沿勺管方向将侧盖贴近偶合器上部箱体→紧固铜环压兰螺栓→将侧盖紧贴上部箱体并带上法兰螺栓→均匀旋紧法兰螺栓使结合面贴紧无缝隙一用塞尺或塞块测量勺管与侧盖孔间隙,调整该间隙均匀可用铜棒轻轻敲打侧盖边缘→间隙一致后可用单手对勺管进行抽动检查→均匀紧固法兰螺栓并重复前两步→回装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与勺管连接传动无卡涩、憋劲)→调试、试运
四、实施效果
综合效益体现在:
①提高检修合格率
②节省检修人工成本及倒泵所耗电量
③提高设备可靠性
④降低检修及运行人员工作量
五、结束语
全厂8台给水泵改造完至今,各机组给水泵偶合器勺管无渗漏缺陷发生,且再未发生勺管卡涩现象。与优化改造前相比,偶合器勺管年缺陷发生平均减少7条,给水泵年退备检修减少4 5次。
参考文献:
[1]赵德法,付建光,张永液力偶合嚣渗油问题的研究[J]山东电力技术,2000
[2]李福尚.液力偶合器常见问题分析[J].山东电力技术,2000,1
[3]候志成.风机轴承座轴封漏油[J].电站辅机,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