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2019-09-10程雪
程雪
摘要:本文阐述了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内涵,介绍了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要求,重点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技术;应用
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之中,土建施工现场的岩土应力很容易发生变化,影响建筑基础的承载能力。桩基础技术属于建筑土建施工深基础施工技术类型,广泛应用在工程基础施工中。
一、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内涵
土建工程中的桩基础,其结构组成包括基桩以及连接在桩顶的承台。所谓的低承台桩基,就是桩身浸没在土里,且承台同地面相接触;高承台桩基是指桩身上部分在地面露出,承台底部在地面上方。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实施桩基础技术可使建筑物地基强度与施工质量明显提高。
二、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要求
(一)桩基础成孔的基本要求
应用桩基础技术时,应严格要求成孔的质量,成孔质量中应关注桩位的偏差标准、孔径标准值、孔径垂直度的要求以及孔底的沉渣厚度,在施工中应保证桩基础技术充分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且不同的成孔方式在桩径和垂直度等指标的要求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施工中需要结合实际选择成孔方式桩基础技术并控制施工参数。
(二)桩基础的承载力应满足要求
桩基础应用的效果对桩基础的承载力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只有不断提高桩基础的承载力,才能避免建筑物沉陷或坍塌等问题,保证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在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时,一方面要对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成孔质量提出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桩基础的承载力也应充分满足工程设计和应用的基本要求。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静荷载实验法、静动法以及高应变动测桩法的计算结果,来判断承载力能否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在应用桩基础技术的过程中还,仔细分析具体的负载情况,全面结合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确定负载。
(三)桩基础应完整
应用桩基础技术时,注意增强桩基础的完整性,展现出桩基础的优越性和功能性。这里可采用低应变动力试桩法、钻孔取芯法和声波透射法检验基础的完整性,然后以此为依据分析桩基础是否达到设计中对完整性提出的具体要求。低应变动力试桩法全面结合了波动原理推导并求解波动方程,这种方式可满足弹性波向桩身传播时唯一波动的方程条件。
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一)桩基前期准备
桩基础工程质量对工程整体的施工效果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在工程施工前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创设完善的施工环境。且合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做好工程现场地质条件勘察工作。在工程建设和施工前,需要在勘察施工现场的基础上获取准确详细的地质条件数据,从而明确施工现场的地质、气候以及水文特征,并据此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工程施工中上述因素产生不利影响,有效降低自然因素对工程建设的阻碍作用。与此同时还应结合工程的实际和需求,准备工程的施工设备,并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具体要求准备施工设备,然后结合设备的性能做好分配和调度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加快施工速度,保证技术的合理应用。
(二)静力压桩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容易产生噪音,对周边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故而在工程建设中对施工噪音控制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静压力桩技术应用中,可有效减少对工程施工地点及周边区域的环境干扰。在工程建设和施工中,其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且施工工序简单方便。因此,静力压桩基基础施工技术在预制桩施工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预制桩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利用桩架配重及静力压桩基自身的重量对预制桩施加压力,将预制桩压入岩土持力层之中。静压力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层结构不确定性以及桩身垂直度等影响会出现一定的预制桩断裂、损坏现象。总之,在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工序,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不断提高口呈的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性。
(三)錘击沉桩技术
在锤击沉桩施工的过程中,通过锤击桩顶,利用桩锤落下产生的机械动能,转化为势能,克服土地对预制桩的阻力,快速将桩打入地下。锤击沉桩施工工艺在特性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主要可以适用于各类预制桩,根据预制桩和施工环境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桩锤;且其装置结构相对轻便便捷、占地较小,施工环境需求不高。但是该技术在应用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振动会产生强烈的噪音,进而影响周围环境,现在市区内已基本淘汰此类施工;2.由于振动沉桩施工本身工艺原因,沉桩过程中容易对桩尾、桩身造成损坏,从而影响工程质量;3.由于沉桩工艺因素影响,此类桩基基础不够深,只适宜低层建筑。
(四)人工挖孔桩技术
传统的灌注桩及预制桩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实现其价值和功能。与上述两种桩基技术相比,人工挖孔桩主要依靠人力来完成桩基施工,对技术和精度性的要求相对较低,技术含量不高、操作难度小,且基本不会产生噪音污染,在我国早期建筑施工中较为常见。现由于人工费增加,导致该施工工艺成本极高、风险性较大,且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城镇地区已基本淘汰,多用于预制桩断裂后期修复需要,不作为主要桩基施工工艺。
(五)桩基础预制桩技术
在预制桩施工的过程中,桩尖指向的位置应满足打桩施工的基本要求,且根据施工图纸精准定位。在桩基基础浇筑施工中,要自桩顶向桩底浇筑,同时其桩基钢筋笼保护层需在2.5cm上下。在承重桩施工的过程中,因其施工的方式较多,且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挤土的问题,因此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前期地质勘探结果科学规划桩基基础的形式和数量,从而有效减少预制桩对桩基础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土建工程的桩基础施工进程中,务必注重各环节施工的标准规范性,且严格规范施工场地的现场管理工作,注重施工质量的全方位控制,只有桩基础施工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挥,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才能有所加强,最终增大工程建设的安全系数,维护居民的住房安全。
参考文献:
[1]唐喜,陈琪,孟江龙.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8).
[2]付连红.桩基础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