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客运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9-10张峰
张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农村经济以及交通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其中农村道路客运的发展是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客运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农村道路客运发展的主要特征以及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道路;客运发展;问题;对策
一、农村道路客运发展特征分析
在我国,虽然少部分发达地区的农村道路客运与城市客运相差不大,但是在绝大多数地区,与城市客运、公交相比,农村道路客运仍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其存在的主要特征概述如下:
(一)基础设施方面
农村地区公路等级低,以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居多;农村道路客运站建设相对落后,乘车候车条件较差;农村公路网络不完善,有断头和失修现象,通达性不够。
(二)载运车辆方面
营运车辆技术多、杂且等级较低,人力三轮、电动车、摩托车、私家车、中小型巴车应有尽有,运营在乡镇和行政村的车辆舒适性、技术性和安全性低,不能保证乘客安全。
(三)农村道路客运出行方面
农村客流较为分散,呈现季节性强、不稳定与波动性大等多种特点:外出务工人流较大,客源不稳定,节假日和农忙季节客流明显增多,其他季节相对惨淡;运输距离较短,大多为村到乡镇,村到县城之间的运输。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客运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公路安保设施的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农村道路客运站等客运基础建设也需要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财政投入,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农村道路客运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路及客运基础设施的建设无法满足广大农民出行需求。虽然近年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但与农村道路客运的现实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二)运输服务水平较低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道路客运车辆陈旧老化、服务设施不齐、环保车型推广应用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补贴力度不足导致农村道路客运运输装备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另外一方面,区县线路运营组织仍未突破“三定”的管理限制,片区化经营等灵活的组织方式未能有效推广,亟需行业主管部门改革线路审批制度,鼓励企业利用电召、“互联网+”等手段优化运输组织,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另外近两年来由于农村道路客运量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降,现有政策扶持力度有限,非法营运现象突出。
(三)客运安全风险较大
由于非法营运车辆自由经营空间大、且与合法客运车辆相比,成本支出约少80%,再加之百姓安全意识淡薄,非法营运屡禁不止,严重扰乱农村道路客运市场,损害合法经营者的合法利益,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力度不足,主体责任未能有效落实到乡(镇)人民政府,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三、改善措施
(一)推进设施与服务协调发展
农村道路客运发展要结合当地农村公路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坚持科学性和前瞻性,以做好客运线路、站点规划和运力投放规划为重点,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道路客运发展不匹配的问题。农村公路和农村道路客运站场设施要统筹规划,农村道路客运线网要科学规划和布局,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农村公路与农村道路客运站,保障“路通车通”,推进农村道路客运“路、站、运”协调发展。在编制农村道路客运发展规划时,牵头的交通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调研农村道路客运的流量、流时、流向规律和特点,确定合理的客运站点,对农村公路状况,安全设施,适用车型等进行勘测确定。要按照一体化的思路将路、站、运、车一体化考虑,将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道路客运班线开行统筹安排,在新改建农村公路时,总体设计要包括必要的客运或停靠站点,并将所需的土地、建设费用纳入公路建设工程,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建设农村道路客运站场与农村公路,达到“路通车通”的目标。
(二)统筹做好农村道路客运站点规划
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按照“三同时”的要求,统筹规划建设农村公路和农村道路客运站场设施,保障“路通车通”。
(三)确保建设质量
一是提高建设标准。采用三级或四级双车道标准建设通乡公路,三级公路路面宽度不少于6米,四级双车道路面宽度不少于5.5米,要以路面工程、桥涵、排水和挡防工程为重点,以水泥砼路面或沥青砼路面为主。通村公路路面宽度不少于4.5米,要以路面工程、排水系统为施工重点,以砼路面为主,特殊路段可相应降低技术标准,但必须设置必要的安保设施。二是强化质量监管。通村公路属于政府性投资项目,实行“分片督导,定人定责”,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建立“施工单位自身检测、监理单位抽样检测、业主单位加强检查、受益群众强化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分级管理,各负其责。
(四)加强养护管理
以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美化并重为原则,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注重安保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公路质量。既要积极发挥公路局、养路段专业养护管理优势,又要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推广村民承包养护。各级政府合理安排公路养护资金,努力打造“通畅、安全、整洁、生态”的交通环境。
四、农村道路客运发展趋势分析
(一)应体现公平的原则
依据城乡客运交通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促进农村和城市之间生产要素和人员自由流动,使客运交通的公共性和便利性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公平享受,“农村道路客运公交化”是未来农村道路客运的发展方向。
(二)以人为本可持续性发展
发展农村道路客运的目的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因此要以交通需求为引导,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运输效率,提升农村道路客运服务水平,从而吸引农村客流,引导农民群众公共出行,降低高能耗交通出行方式比重。
(三)农村道路客运与城市交通和谐发展
未来农村道路客运要贯彻高效环保、低耗节能的理念,因此在客车车辆上将更新采用节能、安全、舒适的高等级车辆;农村道路客运与城市公交协调发展,通过班线进城,公交下乡,方便农民群众出行。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的研究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进而有效的促进交通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鄭宏富,戴越.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策略[J].交通与运输,2018,34(01):21-22.
[2]郑宏富,戴越.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策略[J].中国工程咨询,2018(O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