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曙光油田稀油区块水井动用状况技术研究
2019-09-10刘仙晴
刘仙晴
摘 要:曙光油田稀油油藏于1975年7月投入开发,1976年3月开始注水。经过40多年的开发调整,稀油油藏经历了上产、稳产、递减阶段及二次开发四个开发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稀油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分析,开展水井调剖专项研究,使水驱开发效果得到有效改善,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借鉴指导意义。
关键词:稀油开发;水淹区研究;注水调整;整体调剖
1 区块地质概况
曙光油田稀油油藏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含油面积111.5km2,地质储量1.62亿吨。自下而上共开发潜山、杜家台、莲花、大凌河等四套含油层系,动用含油面积95.96km2,地质储量1.54亿吨,采收率26.5%,可采储量4080×104t。曙光油田稀油油藏具有断块破碎、构造复杂;多种沉积体系叠加,沉积类型多样;储层岩性、储集空间多样;原油物性差异大的特点。
2 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曙光油田稀油油藏开发面临两个问题:①注入水水质变差,测调成功率下降;受注入水质变差影响导致测调成功率下降,近年来测调成功率仅在20%左右;②细分注水无法开展,纵向动用程度降低;细分工作量下降:细分注水工作量年实施规模仅60井次左右,较正常下降近一半;细分注水井次实施减少,导致纵向动用程度降低。
3 主要研究内容
由于注入水质差、细分注水无法开展,导致测调成功率下降、纵向动用差异大,严重制约了稀油的正常发开。2018年以来,为提高纵向动用程度,优选潜力区域,开展了水井调剖工作,水驱开发效果得到有效改善。
3.1 区域整体调剖研究—优选曙01区块实施区域性整体调剖
①曙01区块主体区域共有水井9口,油井22口,井网完善,主力层连通系数较好,区域注水见效明显,并且有较厚且一定分布范围的砂体,具备实施水井调剖的基本条件;②纵向动用差异大。曙01区块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小层吸水差异较大,层间非均质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区块,属不均匀型储层,且单层突进现象较为严重,符合实施调剖的必要条件。
采出程度低:曙01区块2014年投入二次开发,整体采出程度仅为16.9%,且压力系数普遍在0.8左右;注入压力普遍在7.8MPa左右,符合调剖注入条件。
3.2 单井组调剖研究
针对近年来小管径井眼无法细分注水、细分注水井测调不成,周围油井含水上升的问题。在曙02区优选井网完善、纵向动用差异大、采出程度较低的井组實施水井调剖。
4 主要工作及认识
2018年针对注入水质差导致纵向动用差异大的问题,开展了水井调剖工作。一方面选择在纵向动用差异大的区域实施区域性整体调剖;另一方面针对重点井组注水井多次测调不成功、含水上升的问题,开展单井组调剖工作;最后提高处理半径,保证调剖效果。为改善油藏纵向动用状况,2018年共实施调剖15井次(区域性调剖7井次、高含水区域调剖8井次),纵向动用程度由60.2%提高到65.6%,日产油由74.2吨最高上升至96.8吨,阶段增油5477吨。
4.1 曙01区块实施整体调剖
在曙01块实施区域性整体调剖7井次,新启动10个小层,新增吸水厚度12.7m,纵向动用程度由62.9%提高到69.4%,控制油井20口,见效12口,注入压力由4.7MPa上升至8.9MPa,日产油由33.7吨最高上升至49.5吨,阶段增油2932吨。通过实施区域性整体调剖,平面上新增了10个小层的水驱见效方向、纵向上新启动了12个吸水层位,单井小层从各方向上都有驱替作用,达到了重新认识平面及纵向动用关系的目的。
4.2 优选单井组实施调剖
在曙02区共实施8井次,新启动14个小层,新增吸水厚度16.6m,纵向动用程度由57.4%提高到61.8%,控制油井31口,见效17口,注入压力由4.2MPa上升至8.2MPa,日产油由39吨上升至48.7吨,阶段累增油2545吨。优选单井组实施水井调剖,可有效限制强吸层的吸水能力,同时新启动吸水层位,有效达到驱油目的,井组含水有所控制。
4.3 提高药剂处理半径
近年来,在部分区域实施水井调剖工作,未见效果明显改善。针对这一问题,将调剖处理半径由20m提升至30m,取得较好效果。(图1)。
5 结论及认识
①优化井点选择实施调剖是改善纵向动用程度的有效手段。在由于水质差导致测调不成功,无法细分注水的背景下,优选井网完善、纵向动用差异大、采出程度低的井组实施调剖是改善水驱效果有效手段;②区域性整体调剖可对小层间见效方向再认识。曙01区块实施整体调剖后,纵向上新启动了10个吸水小层, 动用程度增加6.5%,平面上新增了12个小层的水驱见效方向;③单井组调剖可有效限制强吸层,启动潜力吸水层,井组含水得到改善;④水质不合格条件下,调剖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截止目前共实施调剖15井次,与近年来同期对比实施规模最大、效果最好,为今后大规模调剖积累经验,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