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财务指标分析及建议
2019-09-10欧阳叶娥侯昕
欧阳叶娥 侯昕
摘要:国家2019年上半年陆续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关于启动2019年全国三級医院绩效考核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371号)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19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92号),如何加强公立医院管理,如何应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本文以N医院为例,分析了绩效考核运营效率中的17个指标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国家2019年上半年陆续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关于启动2019年全国三级医院绩效考核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371号)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19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92号),本文对比分析N医院2016-2018年财务相关指标数据,提出指标优化建议。
一、总体情况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财务涉及运营效率一级指标中的3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含9个国家监控指标),如图1所示。2018年此17个指标中,N医院仅“40.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不符合逐年降低的要求。
二、问题
由于16个指标中8个指标导向为“监测比较”,对指标无具体要求,2018年仅“40.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不符合逐年降低的要求,但部分指标仍然存在不符合某些文件精神的问题。
(一)收支结构指标存在的问题
1.《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等文件提到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普通门诊就诊人次的减少一定程度影响门诊收入的减少,从而门诊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应降低,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应升高。N医院2017.2018年“27.17诊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稳定在31.83%,“29.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稳定在68.17%,与文件比例变化方向不一致。
2.医改的其中一个目标是降低患者负担,让患者自付比例降低。然而“28.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反而从2016年的28.7%降低到2018年的26.22%,门诊患者自付比例逐年增高,且自付比例较大。
3.公立医院在维护公益性的同时也应自给自足,收支结余大于。且接近。较为合适。“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2018年为597.36万元,结余较大,执行率较低。
(二)费用控制指标存在的问题
1.《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7]22号)要求到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力争降到10%以下,到2020年,增长幅度稳定在合理水平。“37.医疗收入增幅”, 2016年、2018年增幅都超过10%。
2.在取消药品加成的情况下,近三年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仍然逐年增加,虽然指标2018年增幅较2017年有所降低,但增幅仍旧较高,2018年“38.门诊次均费用增幅▲”为6.43%、“39.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5.47%。
(三)经济管理指标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N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出台了《N医院预算管理办法》,展开了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但仍有进步的空间。
(四)其他存在的问题
“日间手术”费用归集在门诊收入还是住院收入无明文规定。
“日间手术”费用归属影响到8个绩效考核三级指标(27-30、38-41)。一般情况下,“日间手术”单次费用大于门诊单次费用、小于住院单次费用。在这个情况下,如果将“日间手术”费用放在“门诊收入”,必将引起门诊次均费用、门诊次均药品费用、门诊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的上升;如果将“日间手术”费用放在“住院收入”,必将引起住院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药品费用、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的下降。
另“日间手术”医保报销政策也不明朗,费用在门诊收入归集的话,患者可能只能按照门诊医保政策报销,自负比例将会较高。
N医院目前“日间手术”费用归集在“门诊收入”,由于目前“日间手术”量还很小,对指标影响不大。随着“日间手术”的推广和增加,继续归集在“门诊收入”将对27-30以及38-41八个三级指标产生不利影响。
三、建议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完善医院管理、促进医改政策落地,不断优化医院的管理,实现医院战略目标,从而不断优化绩效考核得分。简单从优化指标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医院绩效考核制度
将目标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制度,引导业务朝利于指标优化的方向开展。
(二)落实分级诊疗,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优化收支结构指标
落实分级诊疗,减少普通门诊就诊人次,有利于优化“27.门诊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29.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等指标。
提高人员待遇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也有利于提高“33.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
逐年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小步快走,逐年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从而优化“31.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
切实提高财政、科研经费的执行进度,减少结余结转额度,使结余更能真实反映医院运营情况,有利于优化“35.收支结余▲”。
(三)加强内部控制,降低次均费用,优化费用控制指标
在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医疗收入增幅控制在10%以内,同时从单价、数量、结构三方面控制费用增长。一是单价:通过自主招标的耗材、药品等尽量降低采购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二是数量:通过内部控制手段,控制物流各环节用量,同时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降低用量。三是结构:在保证医疗效果的前提下,用同质的国产、低价药品、耗材替换进口高价药品、耗材的使用。降低药品耗材的成本对降低次均费用也有积极的意义。
(四)做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
将医院各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都标准化存储,消除信息孤岛,形成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加快数据的共享和使用。
(五)多部门协作,将“日间手术”的费用归集至住院收入
“日间手术”费用归集在“住院收入”将对27-30以及38-41八个三级指标产生有利影响,但费用的归集更改涉及多个流程的修改,需要多部门协作。
总之,只要公立医院不断完善管理,落实医改政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绩效考核指标定能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
[2]关于启动2019年全国三级医院绩效考核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371号).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19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