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经济的绿色转型探索

2019-09-10刘忠元

环球市场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工业转型

刘忠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压力和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工业迫切需要加快绿色转型。工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产业,工业绿色转型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在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化转型过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另一方面,实现工业绿色转型也将产生显著的效益。总体而言,工业绿色转型的效益远高于成本,这将成为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根本动力。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需要加快机制创新。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以政府战略法规为支撐,市场化推进,鼓励产业界积极响应、企业自主行动和公众广泛参与,建立涵盖环境规制、节能减排机制、绿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国际协调机制的综合性、开放式绿色转型机制创新体系,并在技术、资金、交易机制、国际合作等方面不断丰富绿色转型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工业经济;绿色转型

党的十八大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战略抉择的高度,而第二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的主战场。我们必须以跨越发展的气魄和雄心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经济绿色转型。

一、工业经济绿色转型现存障碍影响

(一)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不合理

我国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地方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不合理。关于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中对地方GDP的影响,地方官员考核晋升,都会将GDP增长情况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导致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下,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注重GDP的增长,缺乏工业绿色经济转型时期的长期规划。工业经济绿色转型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策略。但由于在生产技术以及生产理念方面与传统工业经济发展也有着本质不同,绿色转型初期可能会出现GDP下降的问题,这与地方政府对政绩的追求存在冲突。往往工业经济在绿色转型发展初期难以得到政府宏观调控支持,包括扶持政策、优惠条件以及政策调控下的资源运用配置等。宏观调控机制不合理,会导致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出现不良竞争,很难发挥工业经济绿色转型期的竞争力提升作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是工业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实现的基础,调控机制中存在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问题都会影响到工业经济的绿色转型有效实现。

(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彻底

当前,在要素资源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中,非市场化定价手段还发挥一定作用,要素价格扭曲阻碍了工业转型升级。由于我国长期对要素资源使用非市场化定价手段,这种价格信号对企业微观主体的引导作用会出现呆滞或时滞现象,致使企业缺乏动力转变经营方式或改进技术工艺。尽管近年来我国要素资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但是价格传导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引起企业下决心进行自主的绿色转型。另外,如果要素资源价格上涨过快,会使一大批中小企业因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价格上涨压力而倒闭,这些企业将失去参与绿色转型的机会。

二、工业经济绿色经;书专型路径选择

(一)创新工业经济转型绿色机制

工业经济绿色转型机制亟需完善,要将政府宏观调控力量纳入到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中。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并加强工业经济区之间的结合,在政策优惠影响下,工业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重视程度也能得到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初期需要政府资金的投入支持,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机制构建完善后,经济转型发展已经能够得到更多资源利用,并且在政府重视程度提升的宏观影响作用下,工业经济发展也能在企业中落实。工业绿色转型需要在发展理念、增长方式、目标方向等方面作出重大转变,要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机制创新,建立完善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能够将绿色转型作为战略思想,构建长期发展计划。工业经济转型时期所遇到的问题,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完善的帮助下,也能够得到优化解决。企业发展得到创新资源,技术创新以及发展路径构建完善,能够在基层中得到落实并解决实际问题,技术创新及发展过程中的宏观调控都离不开绿色转型机制监管完善,这也是当前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路径。

(二)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保障转型

围绕吸引、培养、使用、激励四个环节,制定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工业产业一线急需人才。制定实施人才培养专项工程,重点设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产业科技人才工程、产业紧缺人才工程、创新创业人才成长工程,培养工业产业紧缺人才。吸引外省院校来筑设立分校,支持外省科研院所在筑设立分支机构,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开办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鼓励用人单位采用技术持股、期权激励等措施吸引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并在住房补贴、户籍办理、驾驶证办理、体检休疗、子女入学、办公条件、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

(三)强化社会监督体系

强化工业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政府应该作出宏观调控,对社会监管力量予以保护,避免工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自身干扰影响到舆论监督力量的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与义务。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基层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在生产生活中对工业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监督。社会监督体系得到完善、构建后工业经济发展转型时期,才能够在共同监督机制作用下,合理利用资源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从而实现绿色转型的战略发展计划。

三、结语

加快绿色工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完善绿色制造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着力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形成工业发展的绿色布局;改革政绩考核体系,完善环境规制,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深化资源和能源体制改革,完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企业环境责任制度,促进企业绿色经营管理创新;推进能源、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全球治理与国际协调,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中国作为一个高度开放、负责任的大国,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绿色治理。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中,既要争取维护国家利益和产业发展空间,又应为改善全球绿色发展环境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金南等.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规划的初步构想[J].环境保护,2017(3).

[2]金碚.中国工业化的资源路线与资源供求[J].中国工业经济,2018(2).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工业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工业人
转型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沣芝转型记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宏观调控“三部曲”
“工业4.0”之思考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