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银行业金融创新路径选择
2019-09-10陈哲
摘要:银行业金融创新是新常态经济的一个环节,是整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部分,资源的重新整合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是资源配置优化的结果。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银行业金融创新路径的历史性機遇,把握机遇实现符合历史发展的创新,可以提高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生活力。本文立足时代发展背景,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银行业金融创新路径方面的价值,为银行业未来发展路径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银行金融;创新路径选择
一、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经营困境凸显
依托于互联网的金融异军突起,新型金融产品欣欣繁荣,互联网金融因其接地性、实时性以及成本低,成为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里程碑,银行业则进入改革深水区。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着银行业发发展,然而改革开放40年来,实体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能够长足发展的实体经济却少有,大多实体经济熬不过头两年的创业期,发展起来的实体经济在日后也因管理机制落后或是其他原因为时代淘汰,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的基石,其增长乏力,银行业自然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发展增长速度换挡,银行业呈现破而未立、前途迷茫的发展局势。利率市场化和降准降息双重冲击,实体经济还贷压力大,发展疲软,银行无法把央行投资的资金转换成贷款和投资,银行净利润增幅不断放缓,银行发展陷入严峻困境。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加快推进银行业金融改革创新的步伐
经济学上认为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劳动力投入这三种要素影响经济增长,以上借助供给侧改革则如虎添翼。供给侧改革目的在于缓解产能过剩、降低无效供给,结构调整不在于优化供给,而是具有供给引导性,用持续经济的观念来讲就是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契合。
(一)从顶层设计战略高度影响金融创新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是介入市场模式,运用市场经济的运动方式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从而在行业内部注入新生活力,激发行业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即经济发展的困境运用经济发展规律来突破、来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种市场化的方式,是在优化供给。传统银行在产品、渠道以及服务上,已经凸显滞后,在这种背景下,构建宏观金融产品研发体系、渠道拓展体系、服务升级体系以及金融监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供给端建立优胜劣汰机制
革除垢病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进行债务清算,对于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要采取及时止损的措施,这就需要一整套优胜劣汰的关机机制。允许经营不利的机构破产,有序清算,依法、有序的市场清算,将促进金融行业内部结构优化,使得行业发展富有活力。淘汰掉过剩产能,才能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扫清障碍,社会资源才能流入更富有活力的产业,银行将实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三、供给侧改革深化背景下银行发展策略
(一)“去产能”清算“僵尸企业”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金融机构想要实现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首先要对内部资产进行清算,发展大资产管理业务。对于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金融产品,不良资产渠道,落后金融服务以及僵死机构予以取缔,提高银行工作效率和信誉保障。银行要树立多元互通的大资产管理格局,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道路,提升银行管理效益。此外,还可以通过私募发行方式,把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销售给合格机构投资者,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优化资源供给结构,从而提高金融机构业务办理水平。
(二)“去库存”推进个性金融
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人民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消费金融是银行创新路径之一。银行业可以根据人们的消费需求以及不同收入阶层的时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的放矢实现金融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够引导资金倾斜,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同时,对于社会热点需求的解决也有利于社会稳定。要注意的是,银行业金融要严把征信体系建设,把控风险红线,在信贷政策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地市场发展形势和居民实际需求,制定“一城一策”的金融体系以及规范的征信体系。
(三)“去杠杆”进行产业整合
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债转股”可以作为降低企业杠杆的方式。银行对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对新兴行业及产业进行政策扶持,对实体企业与银行间债务链进行松解,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它将大大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和财务成本。当然,切入“债转股”业务后,行业内部相应地也要提升操作管理水平,配套设计相关制度和技术准备。
(四)“降成本”防范运营风险
开源节流要打组合拳。政府转变职能,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在电力、物流等基础配置上实行政策支持,打造公平轻松的大发展环境;银行把握政府制定的供给侧改革大方向,内部引入并落实资产管理模式,发展“轻型银行”,快速识别运营风险,实现有效管控。
(五)“补短板”深化互联网技术应用
现代社会发展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互联网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接触,银行金融进行创新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深耕。首先大力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为推动社会成员实现自主创新注入动力,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及个人自主创新意识。在与消费者接触中,精准把握消费需求,深化应用互联网技术,提高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源的充分整合和有效配置,更好地投身于供应侧改革的时代浪潮
四、小结
信息科技的长足发展使得各银行业经融机构之间有效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及时,这一优势推动着金融机构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效益普遍提高,同时为金融行业注入了活力,各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刺激个金融机构进行产品研发和产业创新。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行业竞争加剧,却也是变相优胜劣汰,推陈才能出新,持续性的发展必定是更有发展前途的新生事物才能占据鳌头。金融机构想要更好地生存,不得不发挥聪明才智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要求,在此过程中,我国的金融行业必定实现更加高质长效的运转。
参考文献:
[1]赵莉,赵明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银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7(31):117-119.
[2]吴奕霖,杜海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辽宁省银行业为例[J].辽宁经济,2017(07):10-12.
[3]吴钰洁.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银行业发展转型必经之路[J].武汉金融,2017(05):43-45.
作者简介:陈哲(1972.09-),女,汉族,广西南宁人,经济师,管理学学士,建行广西区分行五级执行会计师,研究方向:银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