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虚拟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2019-09-10邓明丽
邓明丽
摘要: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AI”概念大家已不再陌生。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进入人们的视野,人工智能虚拟主持作为播音主持领域的又一次尝试和突破,不仅对真人主持人产生着直接影响,它对整个广播电视行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广播电视;人工智能;智能语音播报;虚拟主持人
一、关于虚拟主持人的解释
作为在技术基础上研究出来的虚拟主持人,是通过人工智能、语音合成技术模拟主持人的功能作用,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通过技术给传播赋能,其具有更低廉的生产成本、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广泛的适用场景、更多的想象空间和适用前景的优势特点。
虚拟主持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因为世界上最早的虚拟主持人早在2001年就已经产生,自然是在现代电视发源地的英国,之后日本、美国以及中国的各家电视台都曾先后推出了自己的虚拟主持人,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建立在相对成熟的电视数字动画技术基础上,以相对固定的形象、名称来替代大家已经接近审美疲劳的真实主持人。
二、人工智能与广播电视的关系
人工智能虚拟技术的出现在“质”的层面上改变了传媒生态的环境,虚拟主持人的出现打破了真人主持人在传播生态中所处的优越地位。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新闻传播行业所带来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传媒业需要正视与接受这种发展新趋势。在面对这种发展趋势的时候,想要在传媒市场竞争中站住的人,就要遵守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一规律。
电视虚拟主持人的出现,是对播音主持方式的补充和拓展,是争夺更大播音传播空间的创新之举。随着虚拟主持人技术的不断完善,虚拟主持人对信息的快速搜集能力、快速筛选能力、快速“反映”能力,将更好地拓展播音创作的空间和能力,实现人机互相补位,让智能机器人这个“对手”成为“帮手”。
虚拟主持人作为播音主持应用领域的一种新形态,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它所具备的强大吸引力和创新力,使它在各种主持场景中的应用频率提高成为了必然。随着硬件技术在不断升级,传播环境的不断优化,虚拟主持人在网络电视、交互电视时代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会给现有的播音主持创作空间带来一个全新的诠释,对播音主持行业给予了更大的挑战。
三、虚拟主持人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进入新的生态环境,从节目形式、内容生产到信息传播方式再到用户培養,互动传播等一系列的变革都要求广电媒体机构从形式、创意、内容以及规模等各个方面完善其业务方式,2019年传媒行业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不应再是是否拥抱新技术,而应该是如何跟上人工智能发展的步伐。作为广播电视中一支后起之秀虚拟主持人,给许多节目注入了时代的新活力。
音乐类节目,开始探索加入虚拟主持人的环节设计。
腾讯视频暑期上线的一档偶像选秀节目《明日之子》,涉及到了人工智能的虚拟技术,节目中的荷兹是一个虚拟的动漫人物,主要就是以AR+实时动作捕捉+3D实时渲染技术的形式出现在节目现场,同时也成功地推出了这个偏二次元风的虚拟偶像人设,和现场观众产生了奇妙的互动效应,原本一个纯偶像选秀节目,有了新的活力注入,使它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科技类节目,主打人工智能高端前沿技术。
这几年市场对科技类节目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少科技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无论是湖南卫视的《我是未来》,还是央视的《加油!向未来2》、《机智过人》、《未来架构师》,深圳卫视的《极客智造》,不难发现科技大品类的这些节目,多是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展示为主,颇具科学普及功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丰富节目效果。这类较为纯粹的科技节目中,也设计了人工智能虚拟主持人,比如说《我是未来》里,和张绍刚搭档主持的虚拟小萝莉小冰,颇具节目效果和喜感。
一个好的节目要有一个鲜活的主持人,能够以其出色的主持能力吸引观众,走进观众的内心,影响整档节目的热度。但是现在最尴尬的是一些主持人甚至按照导演安排好的台本木讷地主持着整档节目,全程与观众毫无互动,或者,偷偷地给自己加戏,完全没有特点。
虽然不能指望“虚拟主持人”可以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如果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前提下,通过虚拟主持人的引入与应用,可以将当前电视媒体中相对风格固定、个性要求不高甚至没有的部分领域的主持工作拿出来,交给具有AI功能的虚拟主持人来完成,这里的质量与效果将会有着根本性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只要确保“虚拟主持人”能够具备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发展的能力,那么就完全拥有充足的理由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虚拟主持人可以逐渐演化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魅力与风格,成为一种足够吸引粉丝、吸引观众的全新媒体卖点,这为处在转型关键时期的整个广播市场带来了新的转机,是创新点,也是突破点。
参考文献:
[1]黄楚新,彭韵佳.2017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J].现代传播2018(4):14.
[2]李颖.人工智能在播音主持领域的应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11):80.
[3]彭兰.智媒化:未来媒体浪潮 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2016)[J].国际新闻界,2016(11).
[4]胡郁,袁春杰,王玮.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以智能语音技术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