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课程搭台 劳动教育唱戏
2019-09-10王庆伟山东滨州高新区第三小学
王庆伟 (山东滨州高新区第三小学)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努力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目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大面积普及,就是农村的孩子也没有农活干了。出现了农村孩子不认识农具,不会干农活,不懂农事。为了将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农耕文化在少年儿童中继续传承下去,努力弥补农村孩子日益欠缺的劳动教育。我校结合地处农村的实际,以田园课程实施为契机有效探索学生劳动教育新内容和新机制。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创新地设立了种植、养殖、泥巴课堂、农耕文化体验活动等。
一、将课堂无限延伸 拓宽学生视野
种植根据报名人数划分若干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将自己小组分的田地设计成三角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半圆形等常见的几何图形。课间及活动课时间进行翻土、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一系列的活动。期间观察蔬菜发芽、作物拔节、花儿开放、果实膨胀,并用画纸和画笔记录与描绘。收获时以各小组的亩产量进行评比,要计算亩产量就要运用数学面积计算在总产量一定的情况下,面积计算是学生最关心的地方,不同年级的同学们会积极主动探究几何形状的面积的推导和计算。种植的收获可由小组的同学自由支配(赠送长辈、教师或出卖)。学生体验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又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劳动创造精神和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精神品质,又在合作探究中学习了数学知识。
二、成立养殖社团 烹制课余大餐
养殖社团的每个同学对学校动物园中的小动物进行了领养,课间时间负责小动物的喂养、清理等。将自己每天的动物相处的内容写成观察日记,由教师对每位同的观察日记进行评比。作为奖赏动物养殖的收益(如鸡蛋、繁殖的小动物)可由领养人所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撰写观察日记的能力,最终将劳动教育巧妙地贯穿学生日常生活中。
三、亲手触碰泥巴 方懂什么是劳动
泥巴课堂根据兴趣由各年级学生组成,从传统的摔瓦屋、捏泥哨、泥人到几何形体、水果、生活用品、交通运输等。每周一个主题,并且将学生的作品由教师和同学组成评委团进行评比奖励。同时结合学科知识,捏出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大型泥塑教具,让他们亲手测量、计算,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具体。从找泥,运泥,晾晒,储存,加绒,捏制……既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也收获了劳动收获的喜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情操、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又有效地和学科知识相融合。
四、挖掘“微型”德育 留住生活的根
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它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教训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时至今日,农耕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在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仍具有现实意义。
学校建立了农耕文化馆,收集了土织布机、石碾、石磨、锄、镰、木锨、镐、簸箕、煤油灯、纺车、老虎钳子、四齿子木耙等多种农具、农耕时期生活用品。由家委会定期邀请附近村庄的老人讲解各种用品的用途、使用方法并告诉学生自己下载与老物件之间的故事。滨州是“中国家纺之都”,“中国棉纺织之都”。重点体验土织布机纺织过程:从拨棉花籽、弹棉花、搓捻子、纺线、拐线、缠籆子、经布、织布穿线、捋线,然后再把各色各样的细线,一根一根地穿过埩,上机织布等各环节,体验石碾、石磨,由上年纪的老人边讲解边操作,让学生体验推磨、推碾。老师要嘱咐学生遵守纪律、注意安全。学生体验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农耕文化体验活动追寻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农业生产留下的印记,体验农耕的辛劳。充分发挥其德育的意义,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不但决定了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也书写了中国人的伟大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