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

2019-09-10罗忠青刘坤新

中国食用菌 2019年8期
关键词:食用菌农村

罗忠青,刘坤新

(铜仁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食用菌产业能够拉动就业,农村青壮年和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力多外出务工,剩余劳动力老人、妇女较多,这给农村发展和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食用菌比起农村其他产业,劳动强度较低,技术门槛不高,适合小型、灵活的生产方式,而且在二三产业发展迅速,能够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食用菌产业让农村数以百万的村民实现脱贫致富,对就业的带动巨大,大大地增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可持续生计管理[1]。

1 农村剩余劳动力对食用菌产业就业的拉动作用

1.1 食用菌在农业栽培就业领域的拉动作用

食用菌产业效益好、见效快、劳动强度低,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性好。传统栽培领域一直是食用菌产业就业最广泛的领域,早在2003年食用菌产量850万吨,产值600亿的时候,全国食用菌行业从业人员就高达3 000万。在福建古田,有超过70%的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占家庭收入的70%以上;在河南省濮阳县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的食用菌扶贫基地直接带动150多户贫困户脱贫,于2017年成功摘帽(参考数据:中国食用菌协会)。近年来,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和变化[2]。在产业扶贫中,以每个县平均建立1 000个食用菌大棚计算,全国1 500多个县就能够带动15万多个家庭直接就业,每个大棚最低平均收入1万元计算,就能够带来1.5亿的收入。比如清丰县食用菌工程覆盖了290个行政村,将近总体行政村的58%,覆盖2 957户贫困户,直接受益人口将近10 000人。在未开展食用菌扶贫项目之前,清丰县每年脱贫人口变化很小,开展了食用菌扶贫之后,每年脱贫人数激增,2016年和2017年分别带动2 700人和5 000人脱贫[3]。

表1 2010年以来样本调查中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数据

1.2 食用菌在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机械化和智能化的水平不断提高,食用菌在传统农业的就业人数减少,实质上反映了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在传统栽培业就业的食用菌剩余劳动力正在向食用菌工厂和企业转移。比如,在贵州好菇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能解决2 000户异地搬迁户的就业的问题,延边州汪清县4亿袋黑木耳的产量带动一万农户就业,纯收入将近5亿,敦化市4.5亿袋黑木耳带动2.5万农户就业,纯收入将近5.5亿。食用菌产业培育了农村新型企业家,带动农业创业就业,建设了合作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贫富基地、龙头企业,发掘了新的产业机会[4]。同时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也给食用菌就业带来了机会,旅游农庄的建设、食用菌特色观光园的打造、农田改造、有机食用菌基地建设、消费娱乐服务人员和食用菌体验活动,都会给农村创造大量的劳动岗位[5]。

2 食用菌市场巨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每年国人消费的食用菌将超过上亿吨,除了香菇、平菇、黑木耳等国人喜爱的菌类之外,金针菇、茶树菇等菌类的消费量也日益扩大。欧洲中西部发达国家将近75%的食用菌产品是在家庭中消费的,其中20岁和39岁的人群最多。当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与需求极不匹配,以西藏为例,2010年5月份,西藏自治区食用菌专业生产户仅有25户,人数240人左右,产量仅有100万袋,发展空间巨大(参考数据:中国食用菌协会)。从产业周期上来看,食用菌产业正处于上升期,如果和文创旅游、康疗保健等创新产业相结合,对就业的拉动力度将是巨大的。同时,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也给予了食用菌产业扶贫以巨大支持,从2015年开始,对合作社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大,比如石岘合鑫农民专业合作社为2016年和2017年得到了近180万元的资助,而过去五年总共资助也不足100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恒温储藏库、食用菌基地打井等项目,也能够带动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3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食用菌产业领域就业面临的挑战

3.1 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和技能水平较低

首先,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妇女老人为主,不胜任高端复杂的技术工作,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能水平较差,对食用菌生长习性缺乏了解。其次,农村基层队伍组织弱化,缺乏年轻活力的成员,这造成了经济创新能力不足。第三,剩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低端栽培领域,缺乏高水平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技术人员,管理上方式和理念落后,技术上缺乏菌种培育能力,技术工人比例较小。第四,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以贫困人口为主,无特殊技能,收入渠道单一,以种地为基本收入来源,每亩土地几百元的收入只能基本维持温饱,在观念上缺乏创新,很多人不愿意放弃一亩三分地的传统观念。最后,由于缺乏高端人才,导致食用菌种类较少,在最需要人工培植的珍稀野生菌品种栽培领域既没有品种开发,也没有专业人才,食用菌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发展链条短,吸纳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低端栽培领域。

3.2 生产组织缺乏竞争力

首先,食用菌合作社规模较小,一些地区资产总额超过1 000万的合作社仅有一两家,服务范围仅限于周边一两个村,社与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合,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差。其次,龙头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能力较差,产品加工以初级加工为主,主要出售干货,灵芝等珍稀菌种的产品深加工能力较差,不具备灵芝孢子粉等产品的开发能力。比如图们市等地区的企业没有出口创汇,产品只能在国内市场销售。第三,企业缺乏绿色发展理念,造成资源循环利用较差,资源浪费较大,栽培环境恶化。为了降低成本,废弃菌袋没有专业循环处理的人员。在西藏、云南等野生菌菌种丰富的地区,野生菌保护不力,农牧民盲目采挖,幼菌苗和生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3 成本压力日益高企

首先,食用菌工厂化的自动化机械设备和标准化工艺流程比传统大棚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同时也降低了人工劳动的数量。最近20年来,食用菌从业人员从3 000万下降到2 000多万,2016年以来农村食用菌生产人员数量明显下降,外出打工人员增加。散户一个300 m2标准大棚的年产量约为15 t,而一个标准化工厂的产量高能够达到1.5万吨,增产将近1 000倍。其次,几年前在农村地区雇佣一个劳动力40元~60元即可,工作时间在8 h~10 h,但是最近两年农村地区也体现出了成本上升的趋势,成本上涨20元以上,剩余劳动力更愿意外出务工,目的是“多挣一点”。第三,食用菌产业整体成本上升,以香菇为例,散户独立经营的成本在6.4元/kg左右,成本较高。工厂化的食用菌产业人工成本近年来也在逐渐增加,受到市场疲软、社保支出、税费成本的影响,2018年某食用菌企业的人工成本支出已经从25%上升到38%,被迫要进行裁员降薪的方式降低开支。此外食用菌生产过程日益复杂,科技含量与日俱增,各个环节都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成本较高。第四,食用菌产业可以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收入,但是和外出打工相比,收入还是相对较低,比如农户杨先生2018年承包300 m2标准化大棚一座,每年三茬,每茬收入5 000元,但是他的同乡王先生外出打工,在工地高峰期每个月就能赚5 000元,虽然没有食用菌收入稳定,不过多数人还是愿意冒风险在工地试一试。

表1 2010年~2018年样本调查务农耕地、外出打工和食用菌就业收入表

4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食用菌产业的就业策略

4.1 以食用菌从业者作为主体进行产业结构扩张

由于散户不吝惜自己的劳动,因此要鼓励散户以灵活的方式进入市场,依托固定成本较低的优势,以较小的边际成本进行灵活转产。政府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推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建设食用菌深加工厂,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改良计划生产模式。探索食用菌深加工模式,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食品、保健品、药品、护肤品、饮品、等领域广泛就业。建立每年菌棒1亿以上的规模化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实施精细化管理。食用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除了现有采收、分拣、拌料、装袋等环节之外,未来在包装、配送、运输、服务等多个领域都会吸收大量劳动力。

4.2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首先,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将贫困人口纳入到食用菌就业体系当中,加大资金扶植力度,进行食用菌生产培训,开展食用菌技术培训班,以乡村为单位进行定点培训,培训专业化的菇农队伍。其次,加强食用菌品牌建设高端人才培养,培养产品质量认证、商标注册、运营管理和广告营销等人才。比如,在农村地区招聘大量监管人员,对食用菌的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进行日常管理,实现从头监控的目的。第三,推动农村籍大学生回流,促进农村籍相关专业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引进农村,扎根农村,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整体水平。最后,食用菌产业要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的发展机会,借助食用菌产业扶贫的东风,发展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让龙头企业、栽培基地、合作社带动乡村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

4.3 推动食用菌高端产业创新

首先,要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本优势,让他们从事高附加值的人工劳动,比如,加大野生食用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让当地农民从事野生食用菌的栽培,打造地道的山珍品牌。各地区设置专人进行野生菌保护工作,严格采摘监管,山地树林进行精细化、系统化管理。其次,建设高端品牌,提高农民收入。食用菌在我国历史悠久,部分地理标志已经发展成了享誉中外的食用菌文化,灵芝、松茸、冬虫夏草是养生保健的良药,一般食用菌热量低,是健身瘦身的佳品,保健食品市场前景广阔,都可以作为高端文化品牌的内容。

5 结语

食用菌产业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了村民的离乡不离土,帮助村民创收,尤其适合于缺乏劳动技能和外出打工能力的妇女、老人和贫困户。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高让农村食用菌产业劳动力从不足转化为过剩,因此要结合当前的精准扶贫政策,推动食用菌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闲置土地和资源向食用菌行业流转,让农民剩余劳动力从廉价食用菌领域向产值较高的领域转移。

猜你喜欢

食用菌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秋季食用菌 农事巧安排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新农村 新一辈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