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在地化”学习模式的小学科学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

2019-09-10袁晋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研学科学

袁晋

摘要:研学活动对孩子的成长、生活和学习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地化”学习就是一种扎根当地实际、本地重心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真实世界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求知活力连接起来。

关键词:在地化;研学;科学

“在地化”学习是一种扎根当地实际、本地重心的学习,它强调了本地物质与社会环境对学生亲身体验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真实世界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求知活力连接起来,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对人的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研学课程则是用“把石头打开”的精神去探究事物的细节与本质,给予学生生活与学习方式的正确引导,最终实现核心素养与认知能力提升的一种多元化的活动。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做了一次尝试,联合徐州恒顺万通食品酿造有限公司,校企共建健康生活教育课程基地,共同开发了“行走徐州,走进万通酱园,寻找家的味道”在地化小学科学研学课程。

一、本次研学旅行课程建设背景

(一)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已是科技主宰的世界,传统教育没有顺应这种大势,现代教育必须要围绕这种大势,进行课程改革、教材创新。通过在地化科学研学课程,学生自主参与实践,跨学科整合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拉近课程与现实的距离,开展研究,从而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真理的探索。

(二)区域背景

在徐州,提起老字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利薄不肯有一丝偷工减料,货畅不敢有半点疏忽懈怠”的万通酱园。这是徐淮地区人们对万通酱园难以割舍的情结!万通酱园课程是一种遵循学生学习特点、立足地方的体验式学习,可以将学科、课程、生活、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在一起。

(三)学校背景

学校获批2018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培养龙的传人:徐州十所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行动”。本项目以“源于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精神为指导,以徐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支撑,以徐州市大马路小学为核心基地,建立徐州十所小学联动研究的机制,形成研究共同体,资源共享,任务分担,围绕“培养龙的传人”的教育目标,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脉、与徐州地域文化接根、与现代化教育接轨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展开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模型,让“活的传统文化”在当代表达,贯通古今,融入童心。

二、本次研学旅行的课程建设目标

1.学生在抽象问题与真实情境相结合的设计前提下,主动经历问题生成、实践、操作、思维转化、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形成独立思考、实践和学习的能力,发展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从而全面形成以“核心素养生成”为目的的学习模式。

2.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项目化学习中,学生自主了解酱油的由来、生产过程,增加了自身的健康生活常识,知道酱油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悟老字号的魅力和工匠精神。

三、本次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内容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汉字“酉”的演变过程和酱醋的相关常识。

2.通过调查走访,了解酱醋类别、配料表、品牌市场占有率情况。

3.梳理总结出自己的疑问和感兴趣的问题。

4.通过实地实践,知道酿造酱醋的工具、原料、发酵的过程,了解每一个时期酿造工艺的改进与发展,形成健康饮食的理念。

5.通过专题活动,用健康饮食的理念指导生活,做一道健康菜,和大家分享,传递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四、本次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实施过程

(一)目的先行

研学旅行不同于春游、秋游,其目的不是旅行,而是研究、学习。明确“研究什么,学习什么,为什么研学”对于研学旅行特别重要。因此,在确定一次研学旅行前,首先就要确定研学旅行的目的。

暑假中,老师们就来到万通酱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学期伊始,在五年级全体老师的研讨和共同努力下,制定了“行走徐州·家的味道”研学主题活动方案。方案从时间、地点、主题、目标、过程、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计划,为此次研学旅行指明了方向。

(二)“研”字当头

“认真做事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方案确立以后,我们还配套设计了学生“秋季科学研学活动”学习单。学生在研学活动单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书籍、走访、调查等方式搜索相关材料,进行研究,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讨论,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研学旅行的兴趣,引出了小组研究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1.汉字有味道。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漢字作为文化的载体,相当一部分都是对人们饮食情况的真实描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习俗。国庆节期间,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酿”的偏旁“酉”字的由来,字源解说指出“酉”是“酒”的本字,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酉”字。《说文解字》中对“酉”字的解释是:八月黍成,可为酎(zhòu)酒。酉即酒字,象酿器形。跟酒有关系的字,也都以“酉”为部首,比如:酿酒的“酿”、醉酒的“醉”、酌酒的“酌”和酗酒的“酗”,此外还有“酝酿”。学生们找到了很多带“酉”的字,发现带“酉”的字大多还与“酿造”有关,比如:“酒”“醋”“酱油”,它们都是通过酿造、发酵而成。学生进而知道了汉字的演变过程,掌握了一些有特点的象形字,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调查有味道。学生实地走访家门口的超市,采访营业员,了解了酱油、醋的种类、品牌、鉴别方法和市场占有情况,写下自己的发现以及关注的问题,带着问题去研学。我们在研学旅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研”字当头,未雨绸缪。只有有了“万卷书”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行“万里路”时如鱼得水。

3.故事有味道。老字号是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学生们带着疑问,以“家和酱油的故事”为题,“采访”了家中的长辈,了解到“在爷爷奶奶小的时候,卖酱醋的都是推着独轮车走街串巷,边走边吆喝——‘打酱油啦!招揽生意。”“买酱醋的要自己准备好瓶子,打上一瓶。那时候物质匮乏,酱油和醋也不大舍得吃,偶尔吃上一次酱油拌饭,那个味道可香、可好吃了!一直到现在都记得。”爷爷奶奶讲故事的时候,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沉浸在对童年的回忆中,孩子们也听得入了迷。爷爷奶奶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给学生听,对新时代的儿童也是一种传承。

(三)“学”字贯穿

研学旅行过程切忌“走马观花”式旅游,而应该是依据计划的“慢游”,要仔细观察点点滴滴,并做好相关记录,还应该跟着专业的工作人员的介绍,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进入角色去积极地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更多的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

在万通酱园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学生们参观了万通酱园的文化馆,知道了酱油的传统工艺需要经过春制曲、夏晾晒、秋抽油、冬贮藏这样几个阶段,了解了酿造的原理和历史。

在微生物科教馆里,学生们零距离地接触了酿造酱醋的工具,亲自体验了酿造工艺流程,同时还知道了万通酱园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食品酿造企业,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看着文化馆里一件件珍贵的老物件,一代代万通人辛勤工作的画面,徐州娃儿们都为家乡有这样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而感到自豪。

走进微生物探究室,万通首席质量官介绍了企业如何把好质量关,并亲自为学生演示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酱油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讲解了微生物知识,教会了学生许多健康饮食常识。学生现场学习调配凉拌汁的方法,为自己带来的食物调味,小组品尝家乡的味道。

在与专家面对面互动的环节,学生提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研学前的疑问得到了专业的解答。

(四)交流跟进

研学旅途中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分享出来,从而形成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

“绝知此事要躬行”。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学以致用,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介绍了一些健康饮食的常识。每位学生还动手做了一道健康菜,带到教室,开展了美食品鉴会,交流研学收获,共同享受家的味道。

“自古成功在尝试”。我们善待过程,享受过程,也期待结果的美好。此次研学活动效果如何呢?是否存在“游大于学”“只游不学”“重游轻学”等歪曲研学旅行的现象呢?这正是研学旅行之后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反思总结。我们反思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研學旅行中的经验,为以后的研学旅行做好铺垫,使研学旅行真正成为学生的“拓展性课程”,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动力。

“一花一世界”,欣赏着每朵花独有的魅力,凝望着那越发翠绿的荷叶,感受着那传递出来的勃勃生机,这就是对大马路小学“尊重生命,润泽生命,唤醒生命”的“生命化教育”最好的诠释吧!

徐州市大马路小学五年级“行走徐州,走进万通酱园,寻找家的味道”小学科学研学旅行课程,真是“酱香,醋香,万通香,香香浸心脾;教学,研学,大马学,学学润生命”!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研学科学
善思与研学齐驱,智慧和灵动共舞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中国研学旅行联盟成立暨红旗渠研学旅行论坛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