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信息技术之东风,助力师生共读的实践与研究
2019-09-10德芳芳
德芳芳
摘要:在师生共读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用智慧点燃智慧,用心灵沟通心灵,用创新激活创新,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学会欣赏、鉴赏,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习惯和语感,增强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能力;同时,可以助力教师更好地开展师生共读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助力;师生共读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地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看得少;老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课本看得多,课外阅读少;指定阅读多,自主阅读少;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等诸多问题。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兴趣,妨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寻求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突破口,对“师生共读”这一方法进行实践与思考。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用智慧点燃智慧,用心灵沟通心灵,用创新激活创新,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学会欣赏、鉴赏,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习惯和语感,增强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能力。同时,这一方法可以助力我们更好地开展师生共读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借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生共读的书籍,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需求的关键词往往是“好看”“有趣”,因此,教师在挑选读物时要遵循“儿童本位,兴趣优先”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什么季节就开什么花,教师千万别去“催熟”,逼其“提前开花”。教师只有顺应了学生的阅读需求,才能使他们读出感觉和情趣,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挑选读物。教师可结合学段特点和学生实际,从书的体裁、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等角度去考虑,力求阅读的内容既符合学生的精神成长需求,又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思想的拔节和精神的成长。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读物图文并茂甚至配有声音、动画。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多媒体形式的童话、寓言、成语故事或绘本等,对于少年儿童尤其具有吸引力。低年级可选择文字与图画都较简单的绘本,如《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中年级可选择儿童故事、中长篇童话,如《亲爱的汉修先生》《长袜子皮皮》《爱的教育》等;高年级可挑选长篇童话、儿童小说及一些中外名著,如《乌丢丢的奇遇》《草房子》《鲁滨孙漂流记》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段特点编出师生共读的书目,再利用信息技术,激发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样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借信息技术,指导学生灵活地采用各种阅读方法
(一)朗读法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方法。“老师朗读的声音是学生永久的记忆。”教师每天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配乐朗读几个片段,以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听书”的快乐,进而对阅读产生向往之情,并且爱上阅读。此方法较适合识字不多、阅读有一定障碍的低年级学生,也适合一些情感浓郁、语言生动优美、内涵丰富的精彩片段。
(二)主题阅读法
在主题的引领下,教师利用网络在课前大量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推荐主题相同的几本书,用超链接的阅读方式进行互文阅读,這样,学生能获得较全面的认识。该方法较适合高年级学生。
(三)名著导读法
名著的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但其内容大多年代久远,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先播放影视作品的精彩片段,引起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再从课文的节选入手,充分挖掘其蕴涵的魅力,然后相机引导学生品读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或章节,以一篇带一本,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如学完了《草船借箭》后,教师可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一主线,引导学生阅读原著中“孔明用智激周瑜”“诸葛亮智算华容”“孔明三气周公瑾”“孔明定计捉张任”“孔明巧布八阵图”等精彩章节。之后,学生就会对该书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四)精彩片段品读法
教师根据阅读进展,精心选择语言优美生动、表现力丰富、内容深刻的片段,制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定期与学生一起品读,含英咀华,在大语境下积累语言模块,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五)读写结合法
这是让学生融入文本、融入角色的好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化身为作者,写写故事怎样发展,或改变故事的结局;也可以化身为书中人物,进行内心独白;还可以写写阅读时的心理感受,评评书中人物,或与书中人物进行对话;等等。学生沉浸其中,觉得自己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学生将平时写的读后感、随笔、故事续编等通过QQ、微信等方式发给老师,老师修改后做成电子书或是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在班内展示传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三、借信息技术,保证共读的时间
为确保学生的读书时间,学校可在每天早晨安排15分钟的晨读活动;同时,让家长督促学生每天晚上进行至少30分钟的课外阅读,并在班级微信群中打卡发录音,发视频,或在“乐教乐学”App上发录音,发视频。教师应在每周安排一节“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或阅读困惑做成PPT课件与师生进行交流。这样的读书模式,构成了一个课内外结合、家校互动的阅读网,使阅读成为了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
四、借信息技术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师生共读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任何困惑,有任何新的想法可以随时和同学、老师通过书面、QQ、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这个沟通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建立了自信,可以自主通过工具书、网络、调查访问等各种方式查找资料,其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儿童怎样阅读,就怎样生活。在与学生共读的日子里,教师是诗意的“点灯人”。教师与学生一起倾心阅读,就是和学生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要在平凡的日子里播撒书香,让学生在书的世界里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快乐。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学生在阅读中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还能不断提升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是一种终身学习的好方法。愿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借信息技术这一东风,和自己的学生在阅读这条路上快乐前行,一同成长!
(本文系参加“‘论坛杯2019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暨全国语文名师工作室论坛活动”展评课获奖教师文章)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