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凤智导演真实版的“渡江侦察记”
2019-09-10夏明星徐晓丹
夏明星 徐晓丹
1954年6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了由沈默君编剧、汤晓丹导演、孙道临主演的红色电影《渡江侦察记》,该片讲述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军侦察连李连长(孙道临饰演)带领侦察班偷渡江南,在江南游击队密切配合下,深入虎穴探明敌人江防部署,协助大军取得渡江战役胜利的故事。影片中,面对敌人重重包围,李连长临危不乱,用报话机寻呼军部首长:“黄河!黄河!我是长江!我是长江!……有重要情况向你报告!有重要情况向你报告!”这段经典台词铿锵有力,振奋人心,曾经鼓舞过几代人攻坚克难,走向胜利。
鲜为人知的是,这部著名红色电影的诞生,与解放军第二十七军首任军长聂凤智还有一段渊源。
指派“先遣渡江大队”深入敌后
聂凤智,湖北大悟人,是从红四方面军成长起来的我军著名战将。1929年1月,参加工农红军。八年半红军岁月,他披坚执锐,从鄂豫皖转战陕甘宁,从普通战士成长为红军团长,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由于带兵有方,红三十一军军长孙玉清非常欣赏他,让他相继担任该军第二七四团、第二七九团、第二七一团团长。聂凤智很快让这三个团虎虎生威!
1937年7月,聂凤智选调抗大总校学习、工作,一度跟随总校挺进山西敌后办学,军政素养大大提高。1941年春,调任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校长,专门为胶东军区培养干部,深受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好评。1943年6月,调任胶东军区第十三团团长,率部转战烟(台)青(岛)三角地区,整得日伪叫苦不迭。1945年1月,调任胶东军区中海军分区司令员,开始独当一面。同年8月,调任胶东军区第五旅旅长。期间,他率部拔栖霞、占莱阳、打平度、克烟台,为胶东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6年6月起,聂凤智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五师师长、第九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九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军长等职,参与了莱芜、孟良崮、胶河、周潍、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战斗的组织指挥,成长为一代名将。在他因病逝世后,《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军委批准的《聂凤智同志生平》,从中可以充分领略他的战将风采:
出师鲁南,血战孟良崮,奔袭周村,潍县大捷,汶水设伏等战役都打得很出色,很成功。潍县大捷,所属七十九团被华野总部命名为“潍县团”。攻克济南,他指挥的城东集团率先突破城防,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取得了济南战役的伟大胜利,所属七十三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称号。淮海战役中,他率部首先突破敌军黄百韬兵团盘踞的碾庄圩,并英勇阻击南下援敌,后又连续追击,封堵了敌军西窜的逃路,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積极贡献。解放大军横渡长江前,他指派“先遣渡江大队”深入敌后开展斗争,受到中央军委的赞誉。进军上海,他指挥五个师攻占市区,为坚决实现党中央将上海完整保存下来的指示,做出了重要贡献。部队进城后,露宿街头,秋毫无犯,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成为我军历史上模范执行政策纪律的光辉典范。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聂凤智同志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作战指导原则,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南征北战,果敢机智,功绩卓著,曾八次负伤,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从上述可知,将军一生百战功多,而“指派‘先遣渡江大队深入敌后开展斗争”,正是真实版“渡江侦察记”。
导演真实版“渡江侦察记”
1949年3月,华野第九纵队刚刚整编为三野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首任军长聂凤智就挥师安徽无为县境,在渡江作战中集团(谭震林指挥)编成内,展开渡江准备工作。打仗讲究知己知彼,聂凤智这回却有点犯愁:如何了解当面敌情以实现知彼?诚如他在回忆录《战场——将军的摇篮》中所言:“这次渡江作战的侦察工作,遇到个特殊情况。侦察兵历来是部队的眼睛。‘兵马未动,侦察先行。现在我军各级侦察分队被宽阔的江面所阻,‘英雄无用武之地。”怎么办?他一时也无良计。
一天,聂凤智去江边临江坝指挥所检查渡江准备工作。临开午饭前,他看到作战科参谋与管理员叽叽喳喳,神秘得很,也没往深处想。饭菜端上桌,平平常常:一小碟韭菜炒鸡蛋,一小碟炒青菜,一大碗辣豆腐汤。他也不客气,端起饭碗就吃,边吃边招呼:“你们都吃啊!怎么把我当客人啦?”
作战参谋、管理员异口同声:“这是特地为你做的!”聂凤智有点纳闷:菜只有两小碟,委实少了点!这就怪了。三四月间,青菜、韭菜遍地长,怎么变金贵了?他心中有问号,嘴上不言语,看他们还有什么好戏演。
不一会儿,他们又端上热腾腾的两大盆菜,并没有新花样:一盆韭菜炒鸡蛋,一盆炒青菜!聂凤智也不吭气,都试了试,味道差不多。
作战参谋、管理员又异口同声:“军长,你别吃我们的菜,你那个菜好啊!”聂凤智不以为然:“好什么,是多搁了盐,还是多放了油?”作战参谋、管理员揭开谜底:“这是江南的菜,他们刚摘过来的!”
聂凤智陡然一愣,筷子不觉停住了!原来,接连几夜,军侦察科都派人试着过江侦察,可惜连连无功而返,昨夜终于有人登上江南,由于没有碰上敌人,抓捕“舌头”计划落空,天又开始放亮,就顺手在地里拔了一把韭菜、青菜,表明“不虚此行”!
聂凤智一拍大腿,“果然不虚此行”。他受到启发,立马行动,又接连组织侦察兵过江侦察,短时间内共偷渡10次,成功8次,捕捉俘虏30多名。
随着渡江作战任务迫近,聂凤智等军领导感到这种零打碎敲式的偷渡侦察,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决心派遣一支侦察分队过江,与江南地下党取得联系,及时而周详地掌握当面之敌的变化情况,通过报话机不断向军部报告。对于这一行动,第二十七军党委是掂量又掂量。诚如聂凤智晚年回忆的:“在百万大军渡江前夕,单独由我们军派一支武装侦察分队潜入江南,决非轻而易举之事。不仅侦察分队本身,就连我们军党委在内,都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这风险就是,当时国共北平谈判还在继续,相当规模的武装侦察行动一旦失利,既会被国民党方面拿来作为破坏和谈的口实,又会给后续渡江作战行动蒙上阴影。经过反复权衡,聂凤智认定:“从我们多次组织偷渡侦察看,成功的把握是有的。”他们经过反复研究,将实施方案上报第九兵团司令部。兵团首长考虑,虽然二十七军只打算派遣一支侦察分队过江,但事关渡江作战全局,在全军没有先例。为慎重起见,他们又向三野司令部、渡江战役总前委请示。“经过一级一级上报,最后得到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赞誉和批准。”
4月6日,第二十七军由军侦察科科长慕思荣、军侦察营教导员车仁顺等组成“先遣渡江大队”(又名渡江先遣营),专门指派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二团参谋长、曾在皖南地区工作过的亚冰(又名章尘)担任大队长兼党委书记,慕思荣担任副大队长。当晚,先遣渡江大队兵分两队,分别渡江。
渡至江心时,敌人就发现了目标,顿时枪炮齐发,自然“偷渡”就成了“强渡”。在枪林弹雨中,有几名队员光荣牺牲,但是两个队几十艘船共二三百号人还是强渡成功,登上了对岸。
部队为行动方便,不少人换穿了国民党士兵服装。上岸后,两个队顺利会合,很快得到地下交通员的接应,紧接着又与当地游击队会合,在游击队的大力帮助下,迅速开展工作。经侦察,他们发现岸防守敌穿的是灰布军装,表明这股敌人不是国民党的中央军,而是杂牌军,这为先遣渡江大队在敌区穿插、迂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敌人心脏的14天时间里,先遣渡江大队基本摸清了二十七军当面之敌的兵力部署、江防敌军番号、敌军调防、地形、炮火位置以及沿江河流、水文等重要情报,及时电告二十七军军部。
4月20日夜9时,由于国民党当局拒绝妥协,渡江中突击集团率先发起渡江战役,第二十七军3个师向对岸鲁港至荻港一线大举突击。先遣渡江大队也依照预定计划,在敌后山头、高坡,燃起一堆堆篝火,给江北我军炮兵指示射击的目标。可以说,先遣渡江大队既勇敢地完成了敌后侦察任务,又出色地策应了大军胜利过江的繁重任务。
结果,第二十七军仅用1个小时,即全线渡江。聂凤智当即口授一份电报:“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要求报务员用最快的速度拍发给党中央、毛主席。关于这一历史时刻,聂凤智曾回忆到:“他们一听,打趣地说,聂军长在作诗了。这份只有12个字的电报,在我的军事生涯中,算得上是文字最短而且措辞奇特的一份电报。而它所包含的喜悦和豪情,又该用多少文字才能容纳得下呢?”大胜之后,他对先遣渡江大队倍加关注。在与先遣大队会师后,他风趣地说:“亚、慕二部完成了历史性的先遣渡江任务,立了大功,我向你们敬一杯酒,祝贺你们所取得的胜利。”在战评中,参与先遣渡江的二十七军侦察营第二连被授予“先遣渡江英雄连”(连长高锦堂)。
关注《渡江侦察记》拍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聂凤智历任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领导了华东空军的组建工作。这时,根据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关于多宣扬军区部队光荣战绩的指示,军区文化部创作员沈默君根据先遣渡江大队战斗经历,开始创作电影文学剧本《渡江侦察记》,聂凤智得知后给予了赞赏和鼓励。
1952年底,上海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工作。这时,聂凤智已经从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岗位调任中朝联合空军司令员,正指挥对美空战。当他听闻此事后,建议亲历过先遣渡江侦察的慕思荣、高锦堂参加剧组,把先遣渡江大隊的艰苦奋战经历告诉演员,确保影片真实。慕思荣和高锦堂分别担任了电影的的军事顾问和顾问助理。
对于慕、高参加拍摄工作,主演孙道临兴奋不已,他有一次回忆说:“先遣渡江大队了不起!对这样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应该用电影来完整记录,并告知后人。可以说,电影《渡江侦察记》真实、生动地记录了那场难忘的战斗。你们不知道吧?当年,拍摄电影《渡江侦察记》时的军事顾问,就是先遣渡江大队的副大队长慕思荣、二连连长高锦堂。这两位都是全国战斗英雄,作为亲历者,他们与我们谈起先遣渡江大队的情形,至今仍历历在目。这里面,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电影原来打算拍两部,后来陈老总说,我们的经费紧张,就拍一部吧!作为当事人,慕、高两位还手把手教我们穿军装、打绑带、背行李、扛枪、射击、投弹等动作,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1954年春天,在慕、高两位的带领下,我们专门来到先遣渡江大队的出发地——安徽芜湖荻港去体验生活和拍摄外景。我们一行人扛着铺盖、行李下了卡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走到各自寄宿的农家。春天的芜湖阴雨连绵,走在泥泞的山路、小道上,我们的鞋子常常被拔掉……从中真正体验到当年先遣渡江大队的不容易啊!”
孙道临的回忆,证明聂凤智没有推荐错人!在聂凤智的关注下,《渡江侦察记》终于成功面世,并深受全国人民喜爱,聂凤智更是忠实粉丝之一。1953年12月,他从朝鲜载誉归来,历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每到下部队遇到放映电影《渡江侦察记》,他总默默带个小马扎,坐在官兵中间观赏。当官兵们自豪地说“这个渡江侦察是老首长决定的,当年百万雄师只有第二十七军渡江侦察了”之时,一向虚怀若谷的老将军总会露出欣慰的微笑。
《渡江侦察记》面世已经65年了,它曾经感动过几代中国观众,并必将继续感动下一代观众,影片中传递的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这一代人投身强国、强军梦,实现伟大祖国的早日复兴,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时代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时攀)